AAPEQ认证视角下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1-10王青松施隽
王青松 施隽
[摘 要] 会计硕士(MPAcc)人才培养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推动MPAcc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基于我国会计硕士教育质量认证(AAPEQ认证)视角,针对目前培养模式的缺陷,以当前人才市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基础,来构建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 AAPEQ认证视角;MPAcc;人才培养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7. 084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7- 0210- 04
1 前 言
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不可少的力量。为了培养更多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必然需要提升会计教育水平和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会计行业的高速发展。2003年底,为了适应经济环境对会计的需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简称会计硕士,下同)正式被教育部批准。在十多年的时间里,MPAcc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许多创新、特色和优势,成为中国专业学位教育体系中的品牌项目。为了进一步提高MPAcc培养质量,推动MPAcc教育事业和水平的共同进步,强化MPAcc品牌效应,在教育主管部门和会计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专业学位发展的实际要求,会计教指委在2013年联合有关会计行业组织及培养单位开始积极展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质量认证(Accreditation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Quality,以下简称“AAPEQ 认证”)的试点工作。
AAPEQ认证试点工作的开启,标志着“如何在培养规模扩大条件下充分保障并提高培养会计硕士质量”这一重点任务正式开始执行。AAPEQ旨在通过建立多主体、多维度、多层次、多环节的质量认证体系,来指导各大培养单位如何制定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会计硕士培养方案。通过严格的AAPEQ审查流程,来使培养单位规范制度规章加强会计硕士的综合素质,使会计硕士能够具备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2014年,上海財经大学等六大院校成为首批试点单位。近年来,大量培养单位积极推进AAPEQ认证工作,开展AAPEQ认证动员大会,这也标志着我国MPAcc教育在该认证下迎来了新的格局,在对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有进一步新的思考。
2 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由于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剧,社会各界对全日制MPAcc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会计专业硕士总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MPAcc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调整会计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类型结构,进一步完善了会计人才体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人才培养上,对于各全日制MPAcc的培养单位,一般都是采取最典型的实务为导向的会计研究生教育模式,从而来区分传统的会计学术型硕士。尽管如此,由于全日制MPAcc招收时间相对较短,培养经验还不够,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建立在借鉴会计学硕士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在表面形式上做一定的区分和修正调整,实质上却没有真正做到应用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和思路,有悖于开设MPAcc的初衷。不可否认当前全日制MPAcc的培养模式上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准入制度过于宽松
就报考的条件来说,对考生的本科专业没有专业的限制,对跨专业考生也不要求具备任何会计工作经验,这就造成了会计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成为会计硕士。虽然在可能强化了MPAcc多元化的发展,但是这种类型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很大程度会出现跟不上研究生课程进度以及对知识层级的构建和相关问题的研究。而就入学考试的科目设置来看,由于只设置英语和管理类综合联考这两门科目,相对于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难度比较简单,导致了一些投机心理的学生的蜂拥而入。况且,作为社会需要的高端会计人才,仅仅在入学考试科目上考查初等数学显然是不够的。对于会计高端复合型人才,高等数学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上不可缺少的工具。
2.2 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明确
MPAcc的设置目标主要是培养实务型的高级会计人员,我国由于会计硕士课程开设较晚,经验不足,借鉴了很多学术型研究生的经验。对于大多数会计硕士培养单位而言,由于培养目标和定位的不明确,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硕士培养质量。课程设置能够反映其培养目标和定位。目前会计硕士的课程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主,这些课程设置大多数都是借鉴会计学术型硕士已有的课程体系,没有MPAcc独立的课程特色。大部分培养单位都是按《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来进行课程设置的,况且院校之间设置课程几乎雷同,没有突出学校本身的优势特色。
2.3 实践环节较少
会计硕士的理论课程过多,40学分中仅有6分为实践学分。同时学生实践也受到了限制,主要是来源于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过少和学生的实习时间也较少。一些培养单位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没有足够的资金建设实践基地,也很难找到优秀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有的培养单位实践形式甚至仅限于对企业的参观,并不能接触到企业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因为学生在读时期实践技能经验太少,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所规定的上岗要求。
2.4 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方法不科学
优秀人才质量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团队,师资力量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MPAcc主要是靠学校来承担培养,会计硕士的教师基本上来源于会计学术型硕士的导师。大多数教师偏重于对理论研究而缺乏企业管理和会计实践经验,拥有大量丰富实践经验且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师十分缺乏,在数量上和结构上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同时,教学方法也十分落后,教学模式过于本科化,通常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能力培养且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这导致很难激发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潜能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有老师采取了案例分析教学,但由于经验不足依然不能达到很好的课堂效果。目前会计硕士培养单位使用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研究生的职业能力显然是达不到社会需求的。
3 AAPEQ认证下MPAcc人才培养建设要求
3.1 AAPEQ认证对MPAcc培养质量的导向性影响
AAPEQ认证指标体系是借鉴AACSB国际认证的经验发展而成的一种评级指标,由会计教指委来持续性地考评各培养高校会计专业学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前景。AAPEQ认证采取“结果导向”的评价理念,要求各培养高校明确培养出怎样的学生以及能培养出什么水平的研究生确立目标,重点对“学生成长成就”这方面进行特别关注。同时在认证过程充分贯彻“过程管理和自我持续性完善”的原则。AAPEQ认证的目的就是引导MPAcc教育在以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来达到社会对高级会计人员的要求,从而“学生成长成就”能够圆满实现。在该认证下,MPAcc教育不断地探索,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会计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MPAcc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学位论文提出了新的全方位要求。
3.2 AAPEQ认证对MPAcc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要求
在AAPEQ认证体系中,师资队伍作为一项比重较大的基础指标,其之下主要包括对科研成果、师资培训、师资实践经验、师资配备、师资结构、实习实践导师生师比以及专职教师生师比这七项指标。AAPEQ认证从师资队伍数量、专业、能力以及后续教育发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结构要求。首先,在师资队伍数量,对实习实践导师生师比和专职教师生师比有着具体的规定,这两项指标关系到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潜力。只有培养单位对校内外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师生之间满足合理的数量平衡,才能使MPAcc教育在教学效果上发挥出最好的作用,况且充分的人力资源和较高的教学精力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条件。其次,AAPEQ对师资队伍专业背景也有要求。教师的学历和技术职称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师资团队的学术基础水平,对会计硕士的教师进行学历和职称的筛选,能够剔除掉一些教学质量低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尽管学历和职称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水平,但是学历和职称较高的教师在教学上会更加有保障。在最大化利用师资团队获得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上,就能够不断提高MPAcc的教学质量。再次,AAPEQ对师资建设中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作为以实务为导向型的会计专业型硕士,这要求培养单位的师资团队必定要配备拥有较强的实践综合能力的教师。这种类型的教师参与过大量实践性的课题和积累了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给学生授课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实务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将课本知识活学活用在企业实务上。会计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工作,作为教师来说,持续性地了解行业动态、法规政策变动并且将这些变化来完善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师资团队还需具备一定水平的科研能力,只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最后,AAPEQ关注师资队伍建设的后续教育结构,后续教育发展的结构要求是AAPEQ认证中过程控制质量要求的结果。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需要师资团队不断地学习和创新,要紧跟时代潮流,更新知识储备。在AAPEQ认证下,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对师资团队进行后续教育工作,通过会计教育讲座、业务培训、院校间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以及积极开展各种其他培训会议,使MPAcc教师学习和充实新的知识并能够掌握会计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
3.3 AAPEQ认证对MPAcc教学安排的要求
在AAPEQ认证体系下,教学安排作为一项基础指标,是保证MPAcc项目运行的基本办学条件。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执行、实习实践、案例开发、课程开发、考评、综合素质培养以及教学方式这八项二级指标。课程设置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条件,要求向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学科发展这三方面倾斜。只有合理科学地设置课程来体现MPAcc教育理念,才能保证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地执行。在课程开发上应该把重心转移到专业课课程,满足高级会计人才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的要求。在教学安排上,AAPEQ着重于对培养单位案例开发、实习实践以及综合素质的考察。培养单位应该加大实践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尤其是采用案例教学十分重要。案例教学能够把企业的现实经济业务呈现在课堂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讨论辨析方式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实际工作状态,这能够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思辨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正是一个高素质会计人才所必备的综合能力。通过案例教學模式,能加强学生对会计业务多维度的思辨和多方位的探索。另外,在AAPEQ下实习实践也是培养单位所关注的重点内容,目前大多数培养单位均脱离了会计职业的实践,达不到AAPEQ的认证要求。而校企合作办学是实习实践的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使学生走出去的形式,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工作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水平。在AAPEQ认证下,培养单位应该积极与企业单位签订协议来建立实习基地,保证每位MPAcc学生能够在实习基地中进行会计实务能力的训练。
3.4 AAPEQ认证对MPAcc学位论文的要求
AAPEQ认证侧重于考查“学生成就”,而学位论文作为体现“学生成就”的总结必然需要具备一定的水准。学位论文是MPAcc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会计硕士对问题的分析、解决难题、收集资料信息、语言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在AAPEQ认证下,会计硕士的论文明确要求核心以专业为主并学以致用,论文方向主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应体现创新精神,获得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论文答辩能顺利通过。MPAcc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会计人才,所以对学位论文不应该降低要求,培养单位必须对会计硕士的学位论文做出严格的规定。在会计硕士修满足够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后,在AAPEQ的要求下学生论文必须以实务探讨性内容为主,需要学生将实习经验和案例分析经验融入学位论文中,形式灵活自由。学位论文答辩不通过者将不能够获得会计硕士学位,答辩的次数和最长毕业年限也是有限的,超过规定的答辩次数与最长毕业年限,就失去了该次的会计硕士学位授予的资格。
4 AAPEQ认证视角下MPAcc培养模式优化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
4.1 明确培养目标定位
4.1.1 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的主要区别
AAPEQ认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MPAcc作为一个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各培养单位不能够混淆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的差异。MPAcc在AAPEQ认证下主要是针对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需求而创建的,目的是以培养高级会计实务复合型应用人才,在培养目标上不应该遵循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的侧重点。学术型与专业型会计研究生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前者以培养高级理论型人才为目标,后者则将重心倾向于培养会计实务人才。因此,MPAcc在AAPEQ认证下应该把培养目标确定为精通会计实务且具备解决财务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型综合素质的高水平人才。
4.1.2 全日制会计硕士与在职会计硕士的区别
根据AAPEQ的发展战略中对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全日制会计硕士和在职会计硕士,是不适宜采取同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日制会计硕士的生源主要来自应届生和无工作经验的非应届生,而在职会计硕士的生源主要来自已工作的会计人员。对于在职会计硕士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实践经验,相比之下,全日制会计硕士实践经验是比较缺乏的。在AAPEQ认证视角下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侧重于实务能力。
4.2 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的制度化
师资队伍建设以AAPEQ认证的结果导向为要求,通过从教学质量、特色化教学培养方案、教学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以及师资队伍配给来对师资队伍进行制度建设和体系的持续优化。对于全日制MPAcc的人才培养,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师资制度来实现MPAcc培养模式师资优化建设的目标。
4.2.1 建立“双导师”制
所谓的“双导师”,就是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导师指导,两个导师分别是理论性导师和实践性导师。对于MPAcc教育的师资设置,除了给研究生提供学术型的教授对其进行理论性地指导外,培养单位还需聘请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来作为第二导师,来兼任研究生导师。在全日制MPAcc培养模式中,学术型导师给学生制订培养计划、教学与科研的指导,同时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提供帮助。而实践性导师则是把重心放在应用研究上,传授丰富的实践经验给学生并提供实习机会,对学生的实习提供实践性的帮助。
4.2.2 建立“导师组”制
随着近几年MPAcc的招生规模日益增大,导师数量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为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改革传统的“传帮带”形式。建立“导师组”制将校内导师资源按课程方向分配,形成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等不同方向的“导师组”。“导师组”不仅给学生授课和整体交流,也承担MPAcc管理和论文答辩的工作。通过这项制度,既有效解决了导师数量缺乏的问题,也实现了会计硕士培养的效率提升。
4.3 落实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在AAPEQ认证体系下,实习实践是教学安排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MPAcc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才,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才能达到的。由于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普遍存在资源不足的现象,各全日制会计硕士培养单位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实践教学,建设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落实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首先,与企业合作创办实习基地,通过签订协议来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其次,在课堂中添加实务专家讲座与实训环节。通过邀请企业高管财务人员来讲解企业的实务经验和会计实训软件来模拟企业经济业务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务基础。最后,通过调研或案例分析报告等实践性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所學专业知识去解决实务应用问题。
4.4 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和学位论文写作制度
AAPEQ体系导入视角下,管理制度作为一项基础指标,培养单位对其MPAcc教育的课程考核机制与学位论文写作制度的完善是十分有必要的。在针对会计硕士特殊性的基础上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各培养单位可以在理论性强的课程除了使用闭卷方式外,还可以安排撰写文献综述或研究性小论文;对于实务性强的课程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调查分析报告,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位论文写作制度,培养单位应该要求MPAcc论文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或者讨论会计实务问题的案例分析、调研报告或理论结合实务的专题研究,应有数据或实际资料做支撑,不提倡纯学术研究的文章。
5 结 语
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是我国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专业硕士处于不断上升的时期,在MPAcc招生数量迅速增加的情况下,MPAcc的教育质量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为了推动全日制会计硕士教育事业的发展,应该积极推动AAPEQ认证体系在各培养单位进行评估和认证,从而紧跟国际上的会计研究生教育。MPAcc是会计人才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AAPEQ能够保障该途径的顺利进行,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莫磊, 瞿晓龙. AAPEQ认证视角下MPAcc师资队伍优化建设探索[J]. 经济研究参考,2015(23): 86-87.
[2]宋建波, 荆新王, 化成. 开展会计硕士(MPAcc)教育质量认证的研究[J]. 会计研究,2012(10): 11-20.
[3]刘永泽, 赵合喜.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模式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12(6):112-115.
[4]丁红燕, 刘广生. 会计实务导向下的MPAcc培养模式改革[J]. 财会月刊,2015(27):124-126.
[5]钟子亮, 周咏梅.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研究[J]. 高教论坛,2012(8):109-112.
[6]孙薇, 张敏. 会计硕士(MPAcc)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132-135.
[7]丁红燕, 刘广生. 全日制会计硕士(MPAcc)实践教学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5(18):178-180.
[8]胡国强,瞿晓龙. MPAcc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112-119.
[9]吴勋,张彩彩. 我国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现状分析[J]. 财会通讯,2015(31):66-69.
[10]徐向真,陈振凤,刘西国. 会计专业学位发展现状及供求矛盾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2013,16(1):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