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探讨
2018-11-10苏晓光于莉莉
苏晓光 于莉莉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工智的广泛应用,使人工智能与各个学科产生了交叉与融合,从而对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因新工科学生培养要求的提出也将发生改变,既能促进新工科学科专业产生与消亡,又能促进学科的融合发展。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针对人工智能与新工科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在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校教育正在向人才培养的智能化、自动化、类人化等方向转变,以此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利于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6.091
[中图分类号]G642;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6-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培养人工智能和新工科人才。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对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人才的模式而言仍然属于初级阶段,高校应该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以此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人工智能和新工科人才,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和新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并使人工智能和新工科学生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 人工智能对早期培养工科人才的影响
人们早在多年前就全面设想利用人工智能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设想的主要内容是研发出具有一定智能或者智力的机器人,利用机器人服务于各个行业,以此减少人类的工作压力,并且为早期工科学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学科知识基础。前期,人工智能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概念和理论两个层面,对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首次明确,在这段时期内,相关人工智能的概念也被提出来。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教授提出人工智能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去完成人类的工作。在理论层面,该时期一系列有关人工智能后续发展的理论被提出,并构成了一部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早期,人工智能相关的概念与理论不断进行深化,以此构成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早期阶段的学科理论基础。相关人工智能的学科理论基础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部分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在通过严格的检验后被摒弃,而部分主要的理论则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并且成为人工智能后续发展与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主要包括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网络以及计算机学科理论基础等。
2 人工智能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第4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突破以往的理论与设想层面。人工智能已经实现了运用计算机完成人类的行为动作甚至人类的思维,对科学技术、产业发展以及新工科的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培养新工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人类工作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机器人研究与制造类企业已达上百家,并仍在快速增长。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对汽车制造业以及周边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中,主要是培养汽车制造、汽车驾驶以及汽车周边产业人才。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导航等技术随之蓬勃发展,这就需要新工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一定的改革。
3 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
高等教育机构在培养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的过程中,缺乏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从而导致人工智能与新工科学生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接轨。相关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忽略了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与研究。并且,部分与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只是提供了实际需要及项目内容,缺乏对新工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实践课进行正确引导。另外,高等教育机构过于重视追求与大型的品牌企业的合作,忽视了与学校实际相符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合作。
3.2 缺乏校内研究与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高等教育机构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认为学生的综合实践部分重在企业而非学校本身,对引企入校的概念认知不清,把岗位实践直接推给企业,忽略了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应有的衔接教育引导作用,引企入校的重点是引企的内容,学校依旧承担着教育的主体责任。同时,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部分高校受资金限制,没有建设或基地建设规模不能满足于校内研究与实训教学的要求,从而导致人工智能的新工科培养方案没有充分的实施空间,这对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4 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4.1 创建学校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
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创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以此为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使人工智能与新工科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氛围,并对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在相关的企业实践中,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人抽象的理论知识、概念以及过程。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专业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能够有效运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作为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力度,以此为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例如: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专业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在企业的实践机会为企业解决问题,以此实现自身在企业中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专业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不仅积累了职业经验,还能发现自身学识上的不足。另外,相关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与高校的合作機会,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融入高校的育人计划与教学大纲,让高校积极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中,以校建促企建,真正让高校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上转变观念,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与企业需求接轨,促进企业能更好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4.2 建设校内研究与实训基地
为了使人工智能课程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起来,高校还应该积极建设校内的研究与实训基地。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应该充分考虑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加强校内研究与实训基地建设,为实现新工科的培养目标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校内研究与实训基地建设是开展人工智能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建设校内研究与实训基地,可以有效验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学校也可以根据实训效果的反馈数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校内研究与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了高等机构教育由学科式教育转变为能力式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为培养人工智能的新工科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人工智能的新工科学生的研究与实训环节,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要针对人工智能学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以此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人工智能学科人才。
4.3 加强人工智能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在人工智能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人工智能与新工科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对人才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人工智能与新工科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水平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教师应该对本学科的技术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并能积极汲取学科外围环境中的前瞻性技术,及时调整陈旧、落后的教学目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改革,注重实践教学,调整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构建完善的激励政策,积极鼓励学科教师进行再教育、再学习,并为学科教师的再教育给予资金帮助,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以便更好地从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教学工作。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引进企业中的优秀人工智能人才,通过引进这些优秀的兼职教师,可以拓宽人工智能的专业领域视野,甚至会影响整个学科专业的建设方向。所以学校在引进人才、吸纳人才上要不拘一格。此外,高校要经常邀请成功人士来校开展学术交流与报告讲座等活动,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地方高校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这种更具时代性、符合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一定会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5 结 语
现阶段,我国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缺乏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校内研究与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高校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通过构建学校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建设校内研究与实训基地、提高人工智能与新工科教师专业素质等有效途径,解决人工智能和新工科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高学生各项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注:于莉莉,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许涛,严骊,殷俊峰,等.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人工智能+新工科”发展模式和路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1).
[2]李德毅,马楠.智能时代新工科——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
[3]赵昂.“新工科”,能否培育“中国制造”所需新型人才[N].工人日报,2017-05-19.
[4]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5]丁辉.工科专业案例教学研究——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J].教育探索,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