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化高校资产配置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2018-11-10刘婷
刘婷
[摘 要]在我国的教学领域中,高校固定资产占据的比率很高,许多高校的资产总值已经超越了数十亿元甚至在百亿元以上,可见高校的资产实力是不可忽视的。与此同时,多数高校的欠款金额也是非常巨大的,从而会使高校陷入难以合理规划的局面。因此,应针对高校资产的合理、高效配置方式及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以不断提升资产的利用率。
[关键词]高校;资产配置;精细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6.00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6-000-02
2009年,在我国财政部门会议上,提出了财政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但针对国内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并没有得到落实,多数以经验为主,导致无法有效提升管理的精准性。根据我国的实际资产管理需求,必须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力度,确保资产进行有效配置,才能避免高校面临财政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开展资产配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基础
1.1 精细化管理依据
清点校方固定资产,是我国高校最为基础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环节。为了明确资金基础概况,从2010年起,辽宁大学的国有资产管理处,针对校内整体的固定资产概况,进行了严谨且全面的清点,主要以校内的固定资产账目为依据,对各个学院的所有设备进行逐一清点,最终获得了大量的最新资产数据,并且也明确了各个二级学院、研究中心、机关部处、各个系,乃至每个教研室、实验室的资产配置概况。在清点审核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及时找出了部分设备购置及使用中存在的一些影响较大的问题,进而把握学校的资产实际变动规律。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固定资产的整体清点,是后续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1.2 建立合理的管理架构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贯穿高校整个运营过程的环节,只要高校存在,这项工作便不会停止,而且资产管理决定着高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我国高校更要以长远发展为切入点,坚持严谨真实的基本原则,去落实并改革管理工作。鉴于高校的各学院,具有不同的学科研究方向,所以在设备及其他配置的需求也有差异。然而在院校的不同学院中,同一种类设备的需求程度及需求数量并不一致,从而无法实施完全不变的统一化管理,因此实际的资产配置工作应当充分体现出针对性,并且要不断规范,体现出权威性,进而满足高校长久的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对无法发挥出实际效用并产生效益的设备进行及时调配,通过精确的管理体现出精细化思想。
1.3 完善管理機制
我国多数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属于负责资产管控的重要职能部门,可以为校内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探索体现部门管理职能优势的途径,所以有必要对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在资产清点工作结束后,高校应当对主校区与下属各个分院的设备使用情况开展调研,对校内各会议室、实验室、教职员工办公室及教室等公共区域的配套设备进行统一配置与按需调剂,并且制定出合理且全面的公用设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用于开展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管理的整体框架,有助于实现合理分配的核心目标。
2 对资产配置精细化管理的探索
2.1 公用设备的配置
所谓公用设备,一方面是指在院校的教学中心实验室、会议室、计算机房、公共教室及语音教室等不同区域内的相关配套设备,包括桌椅、讲台、音响和电脑等;另一方面也包括用于学术研究的专业设备,如纯水仪、显微镜及超低温冰箱等。相关管理部门应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设备进行统一规划、对口管理,即各个二级单位可以依据不同阶段的实际管理需求编制后续采购预算,并且交由管理处进行资产配置的审批汇总,作为统筹安排的依据,凡是不包含在已获得许可的内部调剂范围的设备,则不可购置。
2.2 专用设备配置
学术研究是高校体系中的必要环节,而在实际的学术研究过程中,专业仪器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特别是随着各大高校的经济与技术发展,校内专业的设备整体数量、高价的大型仪器设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所以为确保配置合理,校方对于专业设备的配置管理应当与政府给予的采购预算管理达成同步,校方应成立预决算管理的专门委员会,主管经费预算管理。在阶段性的项目申报时,针对每个研究项目中的每台设备都应当逐一论证,特别是对于3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有必要开展二次复审,开展研讨会议进行审核与决策,进而不断提升资金的应用率,发挥预算工作的正面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3 加强高校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中,对于短期资产投入的过度重视,把过多精力放在“控”上,难免会忽略“管”,只注重降低成本,必然会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动性过大,即如果因过度重视成本,而忽略了设备的质量,忽略了设备的应用管理,那么设备的更新期限也更短,出现故障时也很难追责,反而会消耗更多的成本。一般来说,校内的财务部门直接负责资产管理工作,但是在高校领域,资产管理部门的运作并没有很长的历史,所以在制度方面依然有需要完善的部分,虽然管理规章是固有存在,但是却较为笼统,即使根据整体的管理框架制定了规章,却难以体现出针对性,从而容易出现无人负责、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为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校方必须进一步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去完善资产配置规章中的权责,甚至要落实到个人,要将资产损失认定、责任划分、处罚举措等多项内容加入规章制度中,形成约束,才能确保相关人员意识到自身的本职责任,做好本职工作。
3.2 积极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素养
资产管理人员是资产配置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决定着整体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而且鉴于高校固定资产配置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其专业能力与意识不足,会对资产配置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高校应当更加重视提升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素养。为了建立高素质的人员队伍,首先应该确保管理人员对于资产管理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以往注重投资而轻视管理的理念是不符合当代资产配置管理工作的,所以高校要积极培养资产管理人员的资产保值增值意识,能够正确看待资产配置管理工作。不仅如此,高校还要确保资产管理管理人员能够利用前瞻性的视角去规划资产管理工作。社会在不断发展,所以高校资产体系的构成及管理要点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必须革新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才能应对多变的管理环境。高校可以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参与由政府开办的培训班及校内的培训讲座等,同时还可以聘请专家讲解专业知识与技巧,并且要鼓励管理人员考取相关专业资质证书,以确保资产配置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自然能够达成管理目标。
3.3 做好高校资产监督工作
做好高校资产监督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校务公开工作。在校务公开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标识出校内各个系、部以及处室的财政信息,作为管理的依据。此外,高校还应制定完整的校务管理监督机制,提升管理的透明度,并建立财务管理的经济责任制,细化落实下去,确保权责清晰,避免逃避责任。不同的项目要由不同的人员签字落实,谁签字谁负责,在出现问题时才能更快追责,避免责任对象过于广泛。第二,做好责任分级,不同级别承担不同责任。高校领导、职能部门、使用单位应当共同参与。高校领导承担资产管理的大体责任,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则是对资产信息进行统计与录入,后勤部门及人员主要负责实物资产维护及信息反馈,审计部门主要负责資产审计与复核。鉴于高校的固定资产单位数量多,且资产支出大,所以做好资产造册登记很重要,对于内部使用及外部租赁等行为都要制定针对性的标准流程,才能避免损失。
3.4 资产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其快捷性、精确性、实时性等优势也逐渐体现出来,并且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而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自然也要遵从这一趋势进行改革,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具体的工作中,以确保工作质量。鉴于我国高校数量众多,各地高校的信息化资产管理系统都是有一定差别的,从而增加了资源共享的难度。所以为方便高校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及工作交流,高校要进一步统一资产配置管理信息系统的版本,或是激励自主开发,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分支更加完善,保障数据库信息的精准性。此外,高校还应当积极突破工作局限,开展网上作业,确保资产数据的搜索、审批、录入与处理等环节都能在网络平台上及时完成,避免因错过时机而出现信息遗漏。
3.5 重视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
资产预算编制是资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也要考虑这一环节,为达成工作目标,必须从行政与计划手段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为防止省部级主管部门过多干涉,对于省部级下发的科研预算款项,高校应当与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进行检测审核,以确保预算编制更加合理,符合实际的管理需求。此外,在编制程序的过程中,相关主管部门应更加重视资产存量评估和需求量预估。为确保精准,可聘请专业的业内人员对资产项目的数量、质量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同时依据实际的项目研究需求及后续的项目发展前景进行前瞻性预测。而且,除去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式外,高校还必须确保预算方案落实到位,提升执行的透明度、精准度,能够使预算过程更具有说服力,自然能够得到广泛认可。此外,需要调整的项目则需要通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核后再去执行,确保权威性。
4 结 语
固定资产占据高校整体资产的很大一部分,所以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高校必须重视固定资产配置管理工作,落实精细化管理方式,以确保资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敏.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7.
[2]黄桂程.高校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
[3]王喆,吴兵.优化高校资产配置的精细化管理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