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视角的校企协同创新研究

2018-11-10宋永昕李燕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可视化分析协同创新

宋永昕 李燕

[摘 要]本文对2016年、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进行分析,对项目总数、项目类型、参与企业类型及区域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校企合作正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并形成了深度合作、区域均衡的发展趋势,且项目热点主要集中在计算机技术开发、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全学科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校企合作创新的4项原则。

[关键词]产学合作;演变趋势;可视化分析;协同创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6.087

[中图分类号]G646;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16-0-02

产学研合作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2016-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从项目数量、项目类型、企业数量与企业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为使角色定位更加明晰提供了依据。

1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为了研究校企协同创新发展趋势,本文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为数据分析来源,并对2016-2017年的项目进行整合分析,使用Excel工具探寻校企合作发展的趋势。

2 基本可视化分析

2.1 项目数量比较

从项目整理数量分析,2016年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有2 239个,2017年猛增到9 950个,在总量上大幅增加。

2.2 项目类型比较

2016年与2017年的项目类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2016年的6种项目类型发展到2017年的8种,为了较为直观地进行比较,将项目数量和占比情况采用表格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所有类别的项目数量对比2016年都有所增加,选择增加较为突出的类别进行分析。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类别的项目增长10倍之多,近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并且开课门数逐年增加。对比两年的项目发现,2016年大多数项目以开设课程、搭建平台和举办竞赛为主。2017年此类项目内容多样化,涵盖多个领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项目占比虽有所下降,但项目数量的增长倍数达到3倍以上,除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外增加了许多有关国家战略相关的项目,例如与雄安新区建设经济管理有关的项目。新工科建设专题是2017年产学研项目中的新类型,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设立的,应该是未来产学研项目合作的新发展趋势。

2.3 参与项目企业对比

2016年参与产学合作项目的企业数量约为69个,2017年约为192个。以企业总公司注册地为主,对比两年项目总数排名前10企业占比,2016国内企业占比为67%,2017年增长21%。排名前10名的中国企业由7家增长到9家。同时,国内企业参与项目数量激增,国外企业参与程度小幅提升。2016年,排名前10的企业涉及教育、计算机技术开发、机械制造领域,2017年则主要以计算机技术开发为主。

2.4 参与项目企业地域分布对比

对于2016-2017年两年参与项目的国内企业,按照企业的注册地统计,2016年参与项目的企业遍布国内9个省、3个直辖市,2017年有16个省、4个直辖市。

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企业参与程度较高,东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除北京市以及天津市的华北地区参与程度都较低,其原因与社会资本(信任、规范和社会网络)、技术能力(R&D;存量和R&D;人员数量)和经济环境(高技术产业规模和出口经济规模)以及企业所有权性质等因素的有关。除此之外,这些地区的主要产业多为农业、制造业以及旅游业,而近年产学研项目多与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领域相关,導致企业参与产学研项目有一定的弱势。

2.5 新发展趋势

通过对2016、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进行简单的可视化分析,从项目数量及类型、参与企业的类型及区域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对相关文献的深入阅读,发现我国产学研合作项目中具有以下几个趋势。

(1)产学合作项目发展迅速。目前,国内的产学合作项目处于蓬勃发展时期,从项目的总量、企业的参与程度都可以体现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程度,已由松散合作向深度合作演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与高校的合作,建立长期、连续性的合作。

(2)从企业角度,产学合作项目的区域均衡性发展有所提高。参与项目的企业分布不仅仅限于发达城市,从点到线到现在具有一定的网络化发展,虽然没有辐射全国,但其发展态势对没有企业参与的省市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文中按照企业总公司的注册所在地进行统计,存在地方分公司开展产学合作项目的情况,但针对产学研合作企业较少的地区,应当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政府是环境建设的主体,可以从政策的制定、资源的统筹等方面促进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

(3)参与项目的企业多为软件开发、技术推广的科技型企业和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教育企业,能够结合市场需要与高校进行合作,促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产学项目中,企业类型丰富,也是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缩影,也表明我国产学合作全学科发展的趋势。

3 企业与高校合作创新的4项原则

在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作为知识生产方的高校和作为知识应用方的企业之间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结合文中分析的产学研合作新趋势,提出了企业与高校合作的4项原则。

3.1 资源与能力优势互补原则

产学合作的项目都是从市场需求出发,以产业化重大项目作为牵引,在合作中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在行业中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除与高校合作研发技术外,应注重成立研发机构和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赢得高校的信任,进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2 战略及文化协同原则

企業与高校是不同的组织,会在技术开发的可行性、开发难度、应用前景与市场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高校与企业在进行合作时应保持战略协同,密切合作形成整体力量。

3.3 诚信合作原则

信任和声誉在校企合作创新中十分重要,能有效降低合作中的监控和交易成本,有利于校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些技术研发的周期较长,企业要有契约精神,秉承诚信的原则与高校进行合作,在合作协议期间履行协议的要求。

3.4 共赢共荣原则

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模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与人才培养相关的项目,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肩负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切实履行支持教育的社会责任。企业协助培养行业的相关人才,也是在培养人才的后备力量,能够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

注:李燕,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刁丽琳,朱桂龙.区域产学研合作活跃度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J].科学学研究,2014(11).

[2]杨善江.“产教融合”的院校、企业、政府角色新探——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框架[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

[3]刘建生.产学研合作模式再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刘和东.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杨善江.“产教融合”的院校、企业、政府角色新探——基于“三重螺旋”理论框架[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

[6]刘克寅,宣勇.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匹配规律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校企合作创新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

[7]应益华. 基于协同创新的会计教育改革研究[J]. 商业会计,2018(9).

[8]王智勇. 多主体人才培养:高校协同创新的应有之义[J]. 科技信息,2014(10) .

[9]黄大乾,房三虎.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探索[J]. 中国高校科技,2014(3).

[10]李海滢,高熙鸽. 高校协同创新视阈下医事法学教育的出路探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

[11]陈年友.论协同创新的协同模式[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6).

[12]余文博,刘广,边高峰.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师生创业机制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0).

[13]龙海涛.协同创新、内涵式发展背景下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

[14]陈颖.全面协同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2(4).

[15]刘玉威,闫健,武海滨.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及其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3).

[16]季青春,考宏涛.基于“协同创新”模式大学生新型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可视化分析协同创新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