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完善建议
2018-11-10郭志强
郭志强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企业的活力也越来越强。但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企业要想长久发展,经营管理者应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在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和防范内外部风险等方面的重要性。通过介绍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不足之处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必要性;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9-0022-02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1]。
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企业的各项流程及业务规范做出明确的规定,将供应、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有利于企业各个部门相互协调与配合,在保证使企业良好有序运行的同时,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二)防范企业内外部的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内外部的风险,如果没有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企业很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有的甚至会有破产倒闭的风险。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建设,从而建立起风险的预防、识别、防范体系,可以有效的预防并控制企业的各种内外部的风险,在获得收益的同时降低了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对企业的长久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对会计信息质量保证具有积极作用
失真的会计资料往往由于传递错误的信息会影响合理决策的制定,以至于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会计资料、财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能够有效的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
(四)提升经营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产权分离制度,投资者往往不了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真实水平。而如果企业能够建立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投资者自然会认为这样的企业是组织机构完整、运行良好的企业,也更愿意投资。从而帮助企业吸收投资,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提升了企业在社会公众当中形象。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行业的企业意识到内部控制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纵观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仍有不少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管理层和员工缺乏强烈的内控意识
由于股东与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管理人员更注重短期利益,而内部控制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人力等资源。因此,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强烈的内控意识,只是简单的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没有把内部控制落到实处,而是停留在文件上。与此同时,企业中大部分员工更是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深刻认识,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建设是企业管理层的事情,与普通员工关系不大。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实质性的意义不大,甚至有的还会抵触和排斥。由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强烈的内控意识。因此,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并没有形成全员参与的思想。
(二)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不显著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内外部的风险,如果没有相应的控制活动,企业很容易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然而,我国当前的企业,由于大部分缺乏相应的内控建设人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并不显著。主要表现有:(1)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由于内部控制需要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贯彻实施,因此,董事会应该保持独立性。然而,当前我国的部分企业中由于“一股独大”现象严重,董事会形同虚设,往往由少数股东操纵,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2)并没有真正的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不相容的职务虽然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但缺乏独立性,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控制。而一些中小企业中,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不相容职务由同一人兼任,连形式上的分离都没有做到。(3)授权审批环节存在“一支笔现象”。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着物、财、权都由一人说了算,授权和审批环节控制活动并不明显或干脆没有。
(三)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由于经营管理者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往往会盲目的投资、扩大经营,而忽视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现阶段,我国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并不完善。一是,缺乏事前预防机制,由于管理者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风险降临的概率极小,因此,并没有建立其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二是,缺乏风险评估程序,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没有相应的评估机制,因而无法考虑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使企业的损失惨重。三是,风险控制措施不全面,虽然企业面临的风险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当前不少企业对于一些常见的经营风险也并没有建立其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提升管理者的内控意识,并形成“全员参与”的思想
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只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得以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一方面应使企业管理者从思想上足够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在行动上给与足够的支持,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培训,广泛宣传,让管理层和全体真正意识到内控的作用,并熟悉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树立起正确的内控观念。只有从思想上提升了对内部控制的意識,才能提高自觉性和执行力。另一方面,建立岗位责任制,内控意识不强根源是责任心不强,通过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此来保证岗位职责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内控意识深入实践到企业内部,进而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内控意识。
(二)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一是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范围。为防止董事会被内部人控制,保证其能够真正的发挥其相应的职能,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任命机制以改善其人员结构来保证其独立性。同时,企业可以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岗位责任机制,将其引入到企业工作体系的各个流程上,做好岗位职责的划分,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范围,并且号召大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面合作[2]。二是应该完善授权审批环节的控制。权利需要监督,如果相应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容易滋生舞弊和面临风险。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并保证其独立性。对一些重点的岗位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控制,并形成控制报告,以此来约束相关人员的权利。三是对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控制,对不相容的职务的有关人员,不仅要求形式独立,更重要的是实质性的独立。通过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并制定相应的惩罚机制,以此来防范相关人员的串通和造假。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经营过程中面对不确定的因素进行风险识别,以此来判断对企业来说是机会还是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详细划分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项。主要分为业务层面和公司层面两个维度[3]。对于公司层面的风险事项,主要由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预防、控制、和制定相应的措施。而针对业务层面的风险由相应的业务部门负责。通过建立起不同维度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各种分析进行评估,等级较高的风险可以优先处理和建立更严格的防范措施,这样在降低企业风险的同时也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从而使效益最大化。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作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套自我约束与管理的制度,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个内部控制不健全的企业,必定会面临潜在的各种经营风险,同时会有破产倒闭的风险。在当期市场经济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尤为必要,但内部控制的建设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不断学习先进的内控经验,并結合自身企业的业务特点、人员规模,逐渐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邓明.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7(1):132-133.
[2]饶晓霞.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8):191-192.
[3]刘景恩.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0):25.
[责任编辑:纪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