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研究

2018-11-10张林平关志强陈琪威

天津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张林平 关志强 陈琪威

摘 要:利率市场化不光牵动着整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局势,它还是我国根据出台的金融体系而做出的变动。利率是资金要素的组成价格,它可以调节资产的分配。现如今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了相对白热化的阶段,各大银行正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所给它们带来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利率市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可以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利率市场化是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的,各种新式农村金融机构应以系统性风险防范为重点,把握机遇,寻找业务重组的持续发展,改革创新之路。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资金要素;农村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8.08.009

Abstrac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not on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but also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our financial system and make changes. Interest rates was an integral element of the price of money, which could adjust the distribution of assets. Now China's interest rate market has entered a stage of relatively intense, the major banks were dealing with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 problems brought to them.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interest rate market for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hat rural commercial banks can take in the market of interest rates were discussed. Interest rate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ed, a variety of new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ould focus on systemic risk prevention, and grasped the opportunity to find sustainable business restructur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 interest rate market; funds elements;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我國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在其治理结构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制度上的建设是不能从源头上来解决掉这些问题的。利率市场化变革的相对滞后性已成为限制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一个约束条件。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利率市场化。利率的本质是资本的价格,这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基础。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深化的象征,就现在来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和借鉴各个国家对农商行治理成功的办法,提高我国农商行整体运营水平。一个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机制的建设往往应该要应用一些激励与控制的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合法利益,还能充分地保障股东利益,进而推动我国现代农村商业银行的不断进步。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充分抓住这一次发展机遇,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成长之路。

1 利率市场化特点及沿革

1.1 利率市场特点分析

1.1.1 利率是随着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而变化的 利率市场化之后,政府解除利率管制,使利率能充分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并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资金。纵观各国,利率制度改革的趋势是从管制利率对市场利率的转换,其特点是根据供应和市场变化的资金需求情况。当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利率下降;当市场资金供给小于需求时,利率上升。

1.1.2 利率是通过中央银行间接进行的调控 在市场利率之下,利率是由供给和资金需求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商业银行可以自己决定利率的水平,央行则是通过间接调控的方式从而影响全社会的各种利率水平。央行使用基准利率,以此来控制全社会的利率,从而决定了社会基础货币量。

1.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人民币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市场化是从1987年初开始,贷款利率浮动20%,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空间为10%~20%,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可高达50%。2004年10月29日以后,利率市场化在我国有了两个方面的改变:首先是没有了利率的浮动上限,进而明确规定了贷款利率浮动下限;没有了存款利率的下限,仅有存款利率浮动上限。2012年6月8日,贷款利率允许下降20%,允许存款利率上浮10%。2012年7月6日,贷款利率再次下降30%,这意味着银行没钱可以赚,所以贷款利率对市场的影响进一步自由化不会太大。2015年10月4日,取消了存款利率下限,16家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再次下降约3~5个基点,净利润将再次受到5%左右的影响。

2 利率市场化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优势又有风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2.1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有利影响2.1.1 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存款 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农户和小微企业到农村金融机构储蓄和存款所获得的收益将增大,因此会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能力,并且存款利息收入的增加也有利于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合理地配置资产组合。

2.1.2 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微型金融业务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按照市场的准则针对不同的商业群体实行不同的利率基准率,同时也提高了中小企业群体的可生存性。农村贷款利率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村的信贷供给,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较低的贷款利率放开,农民和小微企业所获得贷款的成本将会降低。

2.1.3 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改善 存贷款利率的放开,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增加,银行通过相应的信用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贷款人或贷款公司所开展的业务,进行相应的风险把控,可以提高我国农村控股企业的管理和负债能力,减少企业的赖账和坏账,吸收更多的存款会让农村的微型金融业务可以快速发展,进而可以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收入加速增加,整体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有效改善。

2.1.4 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 在利率市场条件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预测市场趋势建立负债组合提高主动负债比重等对利率水平做出控制,并及时调整通过差别定价利用风险补偿机制获取更多利润;也可以利用利率的价格杠杆作用使一些效率低的项目知难而退从而达到降低金融风险的目的。利率市场化提高了银行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促进金融创新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推出新的金融工具、产品和服务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能逐渐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减少在大批外资金融机构涌入时由此带来大量新的经营方式和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工具而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冲击有利于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2.2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商业银行不利影响

2.2.1 存贷款净利差收入减少 利率市场化会使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为扩大自身吸收存款的能力将会不断地提高存款的利率,以低贷款利率去争取贷款市场,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将会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本钱,农村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将缩小贷款的利息收入,进而导致贷款息差下降,使银行获取的利润将减少,这让银行的经营业务收入会受影响。上升的利率市场化后,存款量将会得到显著增加,季节性资本累加的困难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形成对利润的影响不容小觑。

2.2.2 利率风险增大 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市场上的利率水平随供求、经济情况和许多因素发生频繁而剧烈的波动。同时,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类金融机构将拥有大量利率敏感性的资产和负债,这些资产负债的缺口量,在利率波动时将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或收益。我国金融机构一直是在计划经济思想下经营,缺少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经验、手段、人才,这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将是我国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一大弊端。由于管理手段的落后和不完善,率先利率市场化将使农村信用社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

2.2.3 存贷款定价能力较弱 农商行短期存款利差振幅性和长期存款利率振幅性不完全相同时,则银行资产与负债布局不相等导致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缩小,1996年央行接连8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和贷款利率,期间每一次调整利率变动时各等级之间的利差浮动差异均大于贷款利率下降。例如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由2010年初的2.08%下降到2016年4月前的1.04%,降低了50个百分点;5年期的贷款利率从2010年初的5.12%降到2016年4月前的3.76%,降低了62个百分点。不同期限存贷款利率波动的差异给商业银行经营上带来了利率的结构性风险。

3 农村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可采取的对策

利率反映金融产品的价格,放开利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过程。作为支持“三农”的农村信用社如何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力军,如何进一步发展利率杠杆,以应对利率市场化,扩大各项的业务,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农村金融机构应找准定位、创新产品、积极防范和拓展收入。

3.1 深化体制改革,找准市场定位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的问题还是通过以农村商业银行委员会的形式对其进行相应的选择,然而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选择主体,这样就会给农村商业银行治理主体有更大范围的权利,不利于对它进行选择。通过相应的市场选择机制,不仅可以实现相对稳定的农村商业银行治理过程,也对金融市场的顺利发展和运行的安全具有很重要作用。通过市场化的选择方式,可以实现对我国的市场主体的选择,从而可以实现相关治管理主体的分散化,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治理主体的整体的创新与选择的效率。有利于中国农村商业银行治理主体健康、高速、有效的发展。

3.2 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

一是减少对贷款息差的依赖,积极寻找新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业务和中间业务。在服务功能、服务品质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多做努力。着眼于投资、金融、咨询、保险等增值更高的业务品种的开发,使营业收入从赚取贷款利息的方式逐步转向收服务费、手续费、咨询费以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主要方向的变化。二是积极寻求市场,主动给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结合目前的国内整体经济发展情况,来确定将来的市场的发展趋势。三是加大网上银行业务的服务力度,随着信息技术,网络银行和相关的业务不断加速发展,可以利用好网络的这个平台创新银行的服务,使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为个人金融用户、农村商业银行企业用户和网上商户创造更丰富、更有效、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3.3 积极提高利率风险的防范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专业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时刻关注着国际国内金融发展形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以及预测利率变化的势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二是成立完备的存款贷款定价机制。根据各农商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市场细分,建立适合自身经营状况的风险定价机制,进而为未来不同业务的经营创造条件。只有对自身风险成本和风险的承受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才可以正确合理地为金融产品定价,才可以明确产品的定价目标,尽可能地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以及使风险最小化。

3.4 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一是切实改变目前的收入和结构较为单一的情况,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合理,以及不斷开展多种业务。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要秉承一抓一合一发展的原则,坚持走好原有的存贷款业务的同时,也要大力开展与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有实力的金融企业合作,同时要不断扩充银行的电子商务业务,提高理财业务能力,争取做到多线发展,全面进步。二是着力调整信贷结构,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正确掌握贷款期限和速度,合理把握信贷增速,增量和投资的科学调度。力争做到“放好资金,擅长管理,用好信贷资金”,始终坚持“小额、流动、分散”的信贷原则,展现出“支持农业、支持小微企业、支持新型产业”为重点,优先满足农业相关的客户、新的农业保护项目、绿色加工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需求,促进信贷结构和客户结构的不断优化,不断提升利用信贷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率性,推进信贷资金密集型经营。三是创建灵活的机制和遍布城乡的机构,利用当地风土人情的优势,打造服务品牌区域特色,引导分支机构降低风险和成本,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个性鲜明、特色突出、切合实际、操作灵活。四是在科学利用增量的同时,尽力盘活存量,以精细化管理的要成就,针对不良资产进行清收要经济效益,尽最大程度利用好各种政策,全面清收各种不良资产,要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资产质量,提升资本实力。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挑战[J].商,2012(14):21.

[2]潘峰,邓霆.存款利率市场化对存款利率的影响[J].理论视野,2014(11):44-48.

[3]舒洛建,舒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河南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9):62-65.

[4]姚南南.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213.

[5]孔婧偲.浅谈我国利率市场化[J].经济视角(下),2012(5):94-96.

[6]魏国雄.利率市场化:银行业是否准备好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2(11):36-38.

[7]游占芬.我国利率市场化现状及改革对策[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11):18-20.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