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腹腔内出血和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循证护理效果观察
2018-11-10潘丽菊
潘丽菊
(广东省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普外科,广东英德 513036)
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并发腹腔内出血和门静脉系统血栓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选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所有患者均具有肝硬化病史,因肝硬化而导致门静脉高压症,具备门奇静脉断流术的手术指征。本研究得到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晓研究目的,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30岁-69岁,平均为(49.28±15.51)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31岁-68岁,平均为(49.37±15.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门奇静脉断流术,在围手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围手术期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做好手术准备;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及时递送手术器械;手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护理,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预防措施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
观察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在普外科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另选取4名普外科护理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作为小组成员,小组成员需接受循证护理培训。(2)提出护理问题:全面评估并检查患者病情,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予以记录总结,进而提出护理问题。(3)寻找循证支持:根据护理问题[1],总结关键词,如“门静脉高压症”、“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后并发症”、“腹腔内出血”、“门静脉系统血栓”等,在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等网站检索有关文献资料,并展开相关评价,筛选实用性、可信度较高的文献资料。(4)循证分析:对筛查得到的文献资料中关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后的并发症相关护理措施予以分析整理,初步制定一个护理方案,展开小组讨论,结合临床情况,不断调整与完善护理方案。(5)护理实施:①腹腔内出血:术前充分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对患者进行门静脉降压治疗,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评估,适当给予患者血小板输注,并对患者进行保肝治疗[2,3],尽量避免使用对肝功能有不利影响的药物。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切口敷料渗血状况、腹部体征等,同时每隔30 min监测1次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干、脉搏加快等症状,应对患者的腹腔内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是否出现出血。②门静脉系统血栓:手术后应对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定时监测,观察患者的凝血功能。手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栓早期症状,如发热、腹胀腹痛、腹泻等,并对患者的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皮肤颜色和温度以及是否出现肿胀等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率及发现时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及发现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判定标准:采用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予以评估,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每项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 22.0对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现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Mean±SD, d)(n=30)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Mean±SD,分)(n=3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 具体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两组术后腹腔内出血发生率、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腹腔内出血发现时间、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通过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虽然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能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除此之外,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实施循证护理可减轻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断流术的围手术期实施循证护理,尽管无法有效减少术后腹腔内出血、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但能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及时处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