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11-10罗霞娟杨军华
罗霞娟,杨军华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广州 510282)
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收治病情危急,拥有先进医疗技术及设备的重要科室,且对重症患者生命安全具有保护作用。但是由于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危机、严重,所以护理、治疗工作开展往往难度较大,加上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导致临床治疗及检查工作增多,引发一系列护理安全隐患[1]。护理标识利用图形或者文字,警示护理工作中一些重要环节工作的特殊性标识,有效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工作风险。因此,本研究就收治的病例进行分析,详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6例在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分析样本,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各43例,以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为前提。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5/18,年龄25岁-62岁,平均年龄(43.52±5.21)岁;住院时间3天-28天,平均住院时间(15.55±4.86)天;疾病类型:13例心血管疾病、15例脑血管疾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恶性肿瘤。分析组患者男女比例23/20,年龄25岁-63岁,平均年龄(44.01±5.43)岁;住院时间3天-27天,平均住院时间(15.49±4.73)天;疾病类型:15例心血管疾病、12例脑血管疾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恶性肿瘤。
1.2 方法 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以此为前提,参照组不实施护理标识,分析组实施护理标识,方法:(1)身份:患者入院重症监护室后,护理人员再三核对基本信息,确认患者本人,打印手腕带后核对患者手腕带上的基本信息。(2)药物:针对患者使用的高危药物进行文字标识,对过敏药物做好特殊标识,同时针对患者自购贵重药物进行登记,及时发现药物问题,提出对症处理措施。(3)管道:重症监护室内的患者,导管往往比较多,所以临床中针对不同导管做好标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输液外渗、意外伤、患者信息标识错误、药物标识错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
2 结果
分析组发生输液外渗、意外伤、患者标识错误及药物标识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3%,参照组为30.23%,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作为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其收治的患者病情军比较危急,一旦护理不当,即可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临床规范性护理标识为护理人员提供一种警示条件,让护理人员有效加强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原因分析:首先,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不定且危急,所以护理难度较大,工作力度加强,导致护理人员疲惫不堪。实施护理标识后,虽然护理工作难度及工作力度未变,但是经过相应的临床、药物等标识,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识别导管、药物的准确性,让护理工作达到一目了然的状态。其次,将护理标识放置于科室比较明显的地方,不仅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辨识度,还可有效为检查、护理、治疗等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外,在科室中各种标识,让人感受到安全文化气息,倍感安心,有效体现医院为患者为本,实施人性化服务理念,为患者更加满意护理人员服务,减少不必要的护患问题奠定基础。最后,为确保室内护理安全,应做到护理期间护理安全及护理标识兼顾,以便确保护理安全质量。
表1 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n=43)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作为重症监护室重要工作之一,其不仅对护理质量具有衡量作用,而且经过护理标识的实施,有效保障患者护理安全,确保更加规范性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