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护理分析
2018-11-10陈曦
陈曦
(吉林省军区长春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吉林长春 130000)
在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背景下,老年人越来越多,而心脏病作为一种高发性病症,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主要以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当患者病情较急时还会出现心力衰竭现象,严重时甚至还会威胁到老年人生命安全。通过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老年心脏病发病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心脏病患者的病情,且能够减少患者的疼痛状况发生率[1]。本研究以10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介入治疗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每组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其中护理组患者男26例,女24例,患者平均年龄(65.26±3.36)岁。常规组患者男19例,女31例,患者平均年龄(64.25±2.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以基础护理为主要护理手段,护理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干预式护理模式,具体护理如下:(1)基础护理:医护人员按照老年心脏病患者的病情为其实施基础护理,包括睡眠作息调整、心率变化分析等。(2)穿刺干预护理:医护人员及时观察患者穿刺部分出血状况,并且观察患者侧身皮肤颜色及体温等,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针对性防范措施处理。(3)患者术后生活护理:当患者从手术室退出后,将患者转送至病房内,为患者寻找合适的体位,让患者在舒适状态下调整自己的呼吸,然后观察患者的心率及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将饮食护理与患者护理工作实施结合,制定清淡的饮食方案,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下,为患者做营养补给。除此之外,还为患者制定一套运动方案,让患者进行缓慢的有氧运动,增强自身的抵抗力。(4)出院后指导:当患者通过治疗后其基本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医务人员可以让患者申请出院,但是告知患者在出院后应注意的一些事项。且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记录患者的恢复状态,以便于在后期的研究中作为参考资料。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其中,显效:患者生命提升已经稳定,各项检查指标已经正常。有效: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达到了一定的控制效果。无效:患者护理没有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护理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n(%)](n=50)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逐渐加剧,老年心脏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由于心脏病的治疗难度较大,使得其病症的出现,严重的威胁到了老年人生命安全。据联合国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老年心脏病死亡率较高,且病情具有反复性[2]。通过心脏介入能够有效的控制老年心脏病患者病情,对于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来说是一种微创型治疗,通过介入式治疗的控制,能够将老年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机能在不断下降,通过介入治疗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老年心脏病患者病情,但是增加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作为患者护理手段[3]。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干预式护理方案制定能够为整个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奠定基础。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护理组患者护理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这说明在当前医疗水平条件下,针对老年心脏病患者护理中,采用干预式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对于介入式治疗患者的护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护理形式。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及时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科学的干预式护理方案,确保在其整个干预式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能够为患者病情缓解奠定基础。这对于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而言这是较为重要的一项护理方法。未来的医学发展中,应该将介入治疗与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护理结合,提升其治疗护理方案设计科学性,满足老年心脏病患者的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