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11-10黎梅凤陈善平
黎梅凤,陈善平
(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 511473)
急性心肌梗塞主要和冠状硬化斑块以及冠脉供血障碍有关,进而导致患者心肌组织缺氧和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心功能,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其临床症状为心动过速、上肢麻木以及心绞痛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出现休克的情况,而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如何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1],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特选择100例患者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均符合心肌梗塞的临床标准,其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胸部疼痛、低血压等,以上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等方式确诊,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1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22±2.18)岁,发病时间在30 min-45 min之间,平均为(36.33±2.62)min;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78岁-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6±2.33)岁,发病时间在30 min-46 min之间,平均为(36.15±2.27)min。两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案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干预为常规护理,主要为患者在入院后,及时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开放绿色通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按照常规流程实施治疗,并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实施相关治疗,迅速开通并消除患者血管的狭窄及病变处。观察组则采用急诊护理干预:(1)优化接诊,当医院接到电话后,应迅速派救护车前往患者所在地,并且在电话中询问患者或者家属相关情况,当救护车接到患者开往医院后,应实施相关急救措施,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先对急诊科汇报患者的情况,让其分诊人员就位,当患者的急救车达到医院后,立刻转运,将患者送至抢救室或者急救室,对于心肌梗塞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先将其送至急诊室,判断患者的情况,并观察患者的面色以及呼吸,对其进行药物、病史等相关情况的询问[2]。(2)评估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判定,确定手术时间,当患者进入急诊室2 min内予以吸氧处理,3 min内对其血氧进行检测,5 min建立静脉通道,并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情况。(3)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性期,应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并对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等进行监测。加大心电监护,做好相关记录。(4)再灌注治疗干预,根据患者的情况判定是否实施溶栓治疗,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应对其穿刺点、皮肤粘膜以及牙龈等部位进行观察,看是否出现出血情况,密切监测心率变化,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5)康复干预,在患者急诊治疗和护理后,应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估,实施被动训练,先对四肢进行被动按摩,确保患者的功能恢复,当患者的心功能恢复2级后,再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加速患者恢复[4]。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n=50)
表2 两组分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手术时间比较(Mean±SD,n=50)
表3 两组不良事件比较(n=50)
1.3 观察范围 分析上述患者的抢救效果,同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分诊时间、开展心电监护时间以及手术时间,对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对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当患者抢救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心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显效;如果患者抢救后其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心功能改善I级,则为有效;而无效则为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分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手术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较急,有较高的死亡率,所以患者在发病时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干预,则会危及其生命,相关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急诊护理干预能保证患者的预后,而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急诊护理干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抢救中,并将相关措施进行优化,快速出车前往患者所在地,并在短时间内评估患者病情,当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刻予以吸氧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等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全面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让患者接受到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我们不断优化急诊流程,最终将患者的抢救时间缩短最低,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时间的保障。
魏星[5]在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探讨一文中,将84例患者分为急诊护理组和对照组,得出其结果为急诊护理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3%,同时在干预后,急诊护理组患者的心功能评分为(1.21±0.51),对照组为(2.45±0.25),急诊护理组的心功能改善幅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分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以及介入手术时间等方面,急诊护理组也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本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同时观察组分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手术时间也少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事件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这和上述结果相似,证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效果较高。
综上所述,将急诊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能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保证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