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影响研究
2018-11-10马德云张卫民应锦华王晓平
马德云,张卫民,应锦华,王晓平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东莞 523750)
宫颈癌前病变又称为宫颈重度上皮内瘤样病变,是妇科常见疾病,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情发展为宫颈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1]。宫颈癌癌前病变是由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所致,同时子宫颈增生、微生物感染、免疫缺陷等因素也是严重危险因素。目前,临床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方式,其中宫颈环形电切术的应用效果显著[2]。因此,我院特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宫颈癌前病变者52例进行研究,纳入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8月,均为女性患者,符合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标准,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中年龄25岁-46岁,平均(35.1±3.8)岁,病程在3个月-14个月,平均(6.2±3.1)个月;观察组中年龄22岁-47岁,平均(34.9±3.7)岁,病程在3个月-15个月,平均(6.6±4.5)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治疗方法为宫颈环形电切术,手术流程:于患者月经结束后1周开展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利用窥阴镜使宫颈暴露充分,在阴道与宫颈内应用蘸有碘伏的棉球进行常规消毒。用醋酸染色标记法标记病灶边缘,于染色区外缘1 cm处,利用高频LEPP刀进行环形切割,深度为2 cm。调节为电凝模式后,应用LEEP刀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将切下的病变组织标本送至病理科,开展病理检查。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冷刀锥切术,施术流程:于患者月经结束后1周开展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待硬膜外麻醉完全后,利用窥阴器使宫颈暴露充分,在阴道与宫颈内应用蘸有碘伏的棉球进行常规消毒。用醋酸染色标记法标记病灶边缘,于染色区外缘0.5 cm处,进行锥形切除,深度为2.5 cm,用棉签止血并逐层缝合创面,将切下的病变组织标本送至病理科,开展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术中患者的出血量,对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所花费的时间进行记录比较,观察患者术后阴道流血、盆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 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出现阴道流血者1例,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84%;对照组术后出现阴道流血者3例,盆腔感染1例,宫颈粘连2例,并发症发生率23.08%,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127,P<0.05)。
3 讨论
宫颈癌前病变是一种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病情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人群的生命安全。冷刀锥切术是以往手术常用术式,可有效切除病灶,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但是术中需缝合止血,出血量较多,术后患者也易出现盆腔感染、阴道流血等并发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癌前病变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有效切除病灶,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创面电凝止血,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小,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3];采用此术式也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手术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显示,相比于冷刀锥切术而言,观察组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痊愈。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Mean±SD)
综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