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018-11-09韦林山
韦林山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启蒙教育时期,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以及道德修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班级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班级的班风建设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开展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主流趋势,这也促使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发生了转变,需要小学班主任能够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积极创新班级管理工作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就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策略
前言小学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核心人物,而且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引导者,所以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班主任的管理理念较为陈旧,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管理模式落后单一,缺乏完整班级管理制度等弊端。因而造成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成效低下,进而严重阻碍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能够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反思与总结自身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能够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改善策略,构建高效的班级管理工作。
一、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所以班主任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班级的班风建设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班主任大多都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因此总是盲目地认为班级管理工作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因而使得班主任总是将管理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效率上,进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管理,而且还普遍缺乏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造成班级管理工资效率低下。所以,为了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班主任应当转变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能够以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课堂记录制度、卫生检查制度等,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道德品质修养。
二、采取激励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以往的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总是习惯于在学生面前树立一定的威严感,而大多数班主任的管理模式也过于强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有效遵守班级纪律,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但是,这种传统落后的班级管理理念大多时候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小学生的心智思维发育尚未成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种生硬刻板的管理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会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心智思维特点,进而转变生硬强制性的班级管理方式,能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试着采取激励教育模式,遵循用爱育人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班主任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擅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予学生鼓励的话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对于在学习以及生活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沟通交流与情感疏导。
三、加强家校合作管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提倡家校合作教学,旨在将校园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实现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鉴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所以大多数小学生的主要成长场所除了学校就是家庭,而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学生重要的启蒙教育,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往往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注重加强家校合作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家校友好和谐互动工作,如定期开展家长会、家访以及建立班级沟通群,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从而能够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而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推动素质教育发展也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明确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摒弃传统僵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并以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积极创新班级管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個性化发展。还可以有效采取激励教育模式,加强家校合作管理,进而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