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技术基础与实践”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践行

2018-11-09李迎峰骆正山张新生王明虎

科教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学时基础知识点

李迎峰 骆正山 张新生 王明虎

摘 要 在课内学时被严重压缩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基础与实践课程引入了混合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再组织,建设了课程网络资源。供学生利用“碎片化”的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式学习。本文对本次课程建设与践行中的前期调研、教学内容研讨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可以为同类课程建设项目所借鉴。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基础与实践 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47

Abstract Hours in class was severely compressed, therefore,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is introduced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foundation and Practice.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organized and is constructed to cyber source. Students can autonomous learn by use of their "fragmentation" spare tim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research,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effect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lesson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urse construction project.

Keywords "Th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mixed teaching

0 引言

混合教學模式就是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化学习等多种方式,把教师引导、启发、监控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基于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现代移动互联技术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条件是大势所趋。[1]学生借助移动端设备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已具备可行性。“计算机技术基础与实践”面向多个专业开设,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2]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引入线上、线下学习理念的教学模式。[3]但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出现忽略院校背景、专业特色以及学生基础的差异,导致其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大打折扣。[4]

本文践行了任务案例驱动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预习、复习、答疑和讨论拓展至移动网络平台。另外,有鉴于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能够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5]设计科学合理的任务案例也是本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任务。

1 现状分析

目前,由信管系大约六名教师承担了管理学院所有专业的该门课程。往年,本门课程需要安排32学时课堂理论教学加16学时上机实践。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与软件操作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理论与操作方法。

随着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的普及,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但来自西部边远地区的学生则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而在目前的上课模式下,教师过于关注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则会让已经有基础的学生很快失去学习兴趣;侧重案例演示则会让基础不足的学生无所适从。另外,教师在课堂讲授和演示时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在上机实践课上,仍然有很多学生不会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作业中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知识点他知道但不会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2 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

自2016年起,学校要求该课程压缩为32学时。我们采取改造实践教学模块,把基础知识点和软件基本操作方法设计成为网络资源放在课程网站上(如图1)。经过课程教学小组的多次研讨,决定采用4个学时的理论学时加28个学时学生自主完成上机实践任务,教师在其间进行引导、辅助、答疑的教学方式。

图1 基于移动端的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移动联网设备利用课余“碎片化时间”完成自主学习。对于计算机基础弱的边远地区学生,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课上答疑和网络互动交流的方式解决其对知识点的疑惑。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先分组讨论,再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

经课程小组多次研讨,面向所有专业提供操作系统、文档排版、电子图表制作以及幻灯片等任务模块。另外,设计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任务案例,例如:会计专业的财务报表,工程管理的算量案例,信息管理的教学信息管理等作为学生的多选一任务,尤其是2017级大类招生后,提供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任务选择的权利。

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安排如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数制转换、计算机病毒原理及其防治、计算机网络原理。实践教学由基础性验证实验、应用性设计实验等环节组成。基础性验证实验环节,安排了11个试验任务,占18个实验课时,具体见表1。

为了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教学视频均按照知识点录制长度为5~10分钟。另外,拥有个人笔记本的学生均可以从网络中下载相应软件的安装包,这样就能使那些愿意学习、有想法、肯钻研的学生随时有机会从事计算机操作实践活动,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图2给出了2016年10月某专业班级学生对课程网站访问数据的统计截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上课时间,学生访问课程网站形成了每周次的高峰期。除此之外的课余时间,学生也会通过手机或者计算机客户端登录访问课程网站。

3 教学效果分析

本文选取改革前的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的本门课程学生机试成绩,改革后的2016-2017学年机试成绩进行分析比较,(2015-2016学年机试系统出现问题,采用的是笔试方式,因此其成绩不作为此次效果分析的基础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这三组数据的平均数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模式改革因素对学生成绩有无显著性影响。

限于篇幅,这里仅仅给出部分原始数据如表2。

利用SPSS对表中数据进行单因素分差分析,在方差齐性检验中计算得显著性值为0.859,因此,选择tukey和REGWQ检验方法。

三组成绩样本的均值依次为73.287,73.966,72.008,标准差依次为9.8421,9.0124,9.5634。可以看出,三组样本的组间显著性为0.271>0.05,结果表明在严重压缩了学时的情况下,从统计意义上可以说教学效果无显著差异。

另外,从学生上机作业完成情况上看:教改前,学生仅仅需要完成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各一个大作业,而改革后学生需要完成表1中的所有任务,因此,教学模式改革后,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4 结论

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与实践”课程学时被严重压缩的背景下,本文给出了基于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前期调研、教学内容研讨以及教学效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引入任务驱动式混合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改革在更加充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仍然保障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海英,王贵平,高森.基于手机客户端的移动教学模式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5(4):107,111.

[2] 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4):59-62.

[3] 黄鹤,徐起.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9):149-150.

[4] 王玲,王杨,郑津.创新地方高校MOOC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南石油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混合式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6(12):59-64.

[5] 阮顺领,张新生,顾清华.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型本科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3):74-76.

猜你喜欢

学时基础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学习不是“刷学时”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知识点自测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试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学时问题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