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深入浅出

2018-11-09龙银

科教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课程

龙银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很重要、很有用、很有趣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却对这门课程有反感情绪、教师讲授过程中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针对教学现状,笔者从教师角度提出了三条对策,教师必须“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讲授活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使用通俗、幽默、有时代感的语言,将该课程真正上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深入浅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38

Abstract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is a very important, very useful and interesting course. Howev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 have a feeling of resentment towards this course, the teacher teaches the cours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s reality is severely affected the teaching effe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re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Teachers must "really learn" and "really understand" Marxist theory. They must teach live Marxism. They must use popular, humorous and contemporary language to teach the course. Really become a course that "student really loves, lives forever, and never forge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course; explain profound theories in simple language

“思想道德修養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教育部曾多次强调该课程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把该课程上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但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离教育部要求还相差甚远,教学效果还有待在改进中加强。鉴于此,笔者从教学深入浅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重要问题。

1 对“基础”课程的认识

1.1 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可见,作为“基础”课教师,只有将这门课讲好,才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1.2 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

该课程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讲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涉及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理想、爱国、人生、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情、婚姻、法律“等方方面面中的内容,解答学生方方面面的疑惑,这些问题与疑惑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教师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教给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学会处理好各种困难,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所以,这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

1.3 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

(1)讲授内容很有趣。该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选取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如音乐、电影、电视剧等)等各方面的经典案例,也可以选取老百姓生活中的家长里短,而且学生关注的、喜欢的、好奇的等等都可以成为讲授内容,经典性与生活化并存,吸引力与针对性兼具。

(2)教学手段很有趣。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更是将多媒体技术灵活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如运用QQ、微信、微博等软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前课后交流互动,运用微课、慕课、经典小视频、微信公众号推介知识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网站上自主学习、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了课程的趣味性。

(3)教学方法很有趣。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由讲授法、案例法变得更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内开展实践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主题讨论、任务驱动、主题汇报、道德小品、模拟法庭等等,课堂外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多个教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爱心教育基地、军民共建基地、学民共建基地、校企合作基地、乡村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等。

总的来说,该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听得有趣,还要让学生“做”得有趣,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生“学”得有趣。自然,也会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2 “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2.1 学生普遍有反感甚至厌烦情绪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础”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在课堂中都会对刚进入大学上这门课的新生问如下问题,一是“对这门课的看法”,很多学生答的是“又是政治课”,二是“想不想上这门课”时,学生的答案很多是“都一样的内容,从小上到大,上烦了”,三是“以前是如何上政治课”,学生普遍都答“老师照书讲,我们背好就OK”。可见,学生对“政治课”没有什么好感,甚至听得出反感、厌烦,因此,对读大学了还要上“政治课”时,很多表现出来的是根本不打算听,要听也只是对法律知识有点小期待。所以,在上该课程时,很多学生即使来了,也早已安排好课堂中要做的事了,如看课外书、看手机、睡觉等。

2.2 很多教师照本宣科,影响了教学效果

部分思政课教师经常流露出这样的观点:“政治课最容易上了,照着书讲就行了,再放点视频、讲几个故事,就完成任务了”、“政治课人人都能上”。很多教师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认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达给了学生,就是完成了党、国家交给的任务。其实,这样“教条式”的传授,不仅没让学生正确认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反而让学生误解、反感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了宣传效果。

2.3 部分教师讲授脱离学生实际,忽视了理论的指导意义

当今,进入大学的学生已经是“95后”、“00后”了,与“70后、”“80后”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学习、生活对网络依赖感很强,通过互联网接收到的信息非常多,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新颖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但因依赖网络较多,而出现部分“95后”、“00后”将大量的情感世界寄托于虚幻的网络,缺少与教师、亲朋好友等人的沟通交流,很多“95后”、“00后”家庭环境较好,家长也舍不得小孩吃一点苦,受半点委屈和挫折,抵抗挫折风险能力较差。而且“95后”、“00后”学生所喜欢的、关注的、追求的也与“60后“、“70后”、“80后”教师有所不同,甚至差距非常大。因此,很多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实际出现了脱节,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让学生觉得理论就是理论,理论就是讲“大道理”,学这些书本上的知识也就是为了考试, 我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完全是两回事,严重影响了理论的魅力和价值。

3 “基础”课教学深入浅出的途径

3.1 教师必须“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基础”课在讲授理想、爱国、人生观、道德、法律等内容的时候,都是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基础,如第一章讲授理想,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想信念,第二章讲授爱国,主要是让学生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第三章讲授人生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相关内容,具备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四章讲授道德,主要是讓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道德的相关理论,学习中华传统美德、革命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第六、七、八章讲授法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可见,“基础”课不仅有知识的广度,更有理论的深度。因此,教师必须“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具备深厚的学识,扎实的理论功底,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3.2 教师必须讲活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曾强调“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 其实,理论是一本“有字之书”,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实践活动是“无字之书”,“基础”课教师就是要把这两本书结合起来,讲国家大事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新闻中的马克思主义,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马克思主义,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写在教材中,也不是喊在口号中,而是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我们的言行举止也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而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方法。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做到“真学”、“真懂”,更能做到“真信”,“真用”。

3.3 教师必须使用通俗、幽默、有时代感的教学语言

习近平同志曾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高考录取批次的最后一环,因此高职院校的生源无论从综合水平还是整体素质都有待提升。教师只有运用通俗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说得清、讲得明、教得活,才能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实。但通俗的语言并不能变成低俗、恶俗的语言。

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内容,收获更佳的教学效果。

时代在变,表达方式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现在,教学对象都是“95后”、“00后”这些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参与网络生活,体验青年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学习、交流、娱乐的方式,这样,才能使用贴近学生群体、易被他们吸收的话语资源,使话语内容更贴近学生,具有时代感,增强了教学的亲近感。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9-11-17.

[2] 韩剑尘,周良发.通俗化语言:撬动理工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教学品质的支点[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6.

[3] 黄国庆,田拥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魅力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7(4上).

[4] 李明,余婧.互联网+时代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方法创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

[5] 罗华丽.基于“95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概论”课讨论式教学模式探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7.1.

猜你喜欢

课程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