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推动学生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8-11-09苏瑾

科教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精准扶贫学生

苏瑾

摘 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而资助工作又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的根本保障。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完善措施,把握重点,明确要求,通过加强资助育人顶层设计、明确工作目标、完善资助育人机制以及发挥榜样的引领等方式,实现从物质保障型资助向多元发展型资助拓展,丰富资助育人内涵,推动学生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精准扶贫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88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s the basis for realizing the building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achieving a great rejuvenation. The subsidy work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and it is also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help every family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problem. All levels of schools must fully implement the state's student financial aid policies, improve measures, grasp key points, and clearly define requirements. By strengthening the subsidy for top-level design, clarifying work objectives, improving the funding mechanism, and leading the way, from material security support to multi-development funding,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promote students'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to a new level.

Keywords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student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校教育系统要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九大强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部署为根本任务,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在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认真分析和研究新时代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落实重大举措,推动学生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国家精准扶贫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时俱进,构建个性化的扶贫、脱贫工作形式,提高资助工作和育人教育工作的融合度,將资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1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提高学生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使命,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确立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方向标和路线图。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资助工作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的根本保障。因此,全面加强和推进学生资助工作,把学生资助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高度切实抓好抓实。

(1)学生资助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扶贫以治愚为先,治贫以扶智为主。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责任,也是摘掉贫穷落后帽子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资助工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学生精准扶贫工作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贫困地区受教育水平,使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享有更多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2)学生资助工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基础的现实抉择。只有首先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实现教育强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国家资助政策,帮助众多贫困艰苦落后地区转变了“教育无用”的观念,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会因经济问题上不了学,完成了自身中国梦的实现,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为实现我国人口大国向人才大国的转变提供了坚实保障。学生资助有效调节了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资助对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3)学生资助工作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相关制度规定,为每一个人提供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学生资助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的家庭负担,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教育公平,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资助各类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学生等超过4亿人次,累计减轻贫困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超过7000亿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未来发展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制度,保障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权力,使受助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 贯彻落实精准资助扶贫政策,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完善资助育人各项体系。 “十三五”期间,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矛盾、新需求,按照“强弱项、补短板”的工作思路,要落实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助标准等级划分;有效利用各类资助资源,整合管理,丰富形式,打好“组合拳”,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不断满足受助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要对特殊困难的学生群体、特殊困难省市地区进行政策倾斜,加大重点贫困县、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资助力度。

(2)认真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重点群体的资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城乡低保户家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对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进行全过程扶持,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教育脱贫,从根本上消灭“底层上升通道受阻,一代穷世代穷”现象的治本之策。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做好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助保障水平,要完善资助工作管理体制,确保资助政策落到实处,绝不让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掉队。

(3)把精准资助落实落细。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学生资助是教育脱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实现精准资助。一是要做到精准识别。地方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动态共享机制,架设联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息孤岛”的桥梁,各高校要不断完善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利用新媒体手段、深入宿舍家庭等方式对学生家庭困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科学区分学生贫困类型和层次,为落实精准资助扶贫工作提供有供有利保障。[3]二是要做到精准扶助。高校要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综合当地物价水平、学生家庭市级情况及学校整体资助情况等因素,实行差异化、个性化资助。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让他们顺利就业。

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资助育人工作新局面

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新期盼、新需求,加大资助育人力度,努力实现从物质保障型资助向多元发展型资助拓展,丰富资助育人内涵,提高资助育人质量。[4]

(1)加强资助育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资助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是哪一个人的事,也不单是哪一所学校或哪一个部门的事,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政府高校要提高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政治站位,加强资助育人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高校要将资助育人纳入学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等重要内容,特别是各普通高校要将资助育人与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有效结合起来,制订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统筹考虑,统筹推进,一并部署,一并考核。政府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配足配齐工作人员,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保证学生资助工作必要的经费投入。

(2)明确资助育人工作目标和任务。资助育人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抓好“一个核心”“两项能力”和“三项教育”作为资助育人的基本目標和主要任务。“一个核心”就是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影响受助学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广大受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两项能力”就是要大力培养和着力提高受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建设者和拔尖创新人才。“三项教育”就是要加强对受助学生的励志教育、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国家资助,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广大受助学生树立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和责任使命感。

(3)不断完善资助育人机制。要始终坚持学生资助政策的育人导向,充分发挥资助政策的激励作用和育人功能,实现扶贫和扶智并重,扶贫和扶志并重。奖学金的评审要坚持德才并重的原则;国家助学金要鼓励学生勤奋上进。要注意学生资助工作的细节,在学生资助的申请、认定、公示、发放等各个环节,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并注意加强受助学生的人文关怀,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做到“润物细无声”。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树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阳光心态,激发他们勇毅笃行、昂扬向上的人生斗志。

(4)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对于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广泛挖掘学生资助中涌现出的各类正面典型,包括励志成才典型、受助感恩典型、诚实守信典型、就业创业典型等,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通过正面宣传,讲好资助故事,发出好声音,弘扬正能量,让资助育人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参考文献

[1] 刘君,李兰英.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扶贫模式探析——以湘潭大学定点帮扶龙山县补洲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4-46.

[2] 程华东.高校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究——以华中农业大学精准扶贫建始县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1-15.

[3] 胡伟.“互联网 +”环境下高校教育扶贫之精准性路径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33-34.

[4] 盘健,刘洁珠等.探索成长型资助新路,促困难学生素质全面提升[J].聚焦,2017(12):33-37.

猜你喜欢

党的十九大精准扶贫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美丽”力量
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个“新”字贯始终
准确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学生写话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