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思考与探索

2018-11-09蔺婷范婧莹何迎春聂慧芳

科教导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蔺婷 范婧莹 何迎春 聂慧芳

摘 要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一门核心临床课程,但是由于理论内容繁多,实践操作要求高,课时少,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单调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能突出培养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如何改善所采取的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为提高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48

Abstract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tolaryngology is a core clinical course i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wever, due to the large variety of theoretical contents, high practical operation requirements, less class hours, and difficult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practice and practice is a new type of teaching mode, which not only helps to improve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s teaching quality, but also highlights students' clinical operation skills and fully stimulates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Now i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how to improve the measures taken, and tr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Otolaryngology i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Keywords integrated teach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torhinolaryngolog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近年来,对着耳鼻咽喉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社会对于具有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耳鼻咽喉医学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我们应在人才培养上突破传统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方法,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本文就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中的實践进行如下阐述。

1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加大直观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1]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多但学时少,理论性强,基本解剖概念多、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同时,作为一门医学临床的学科,很多知识点仅靠教师上课的教授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一些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讲授、示范、观察、操作结合进行,能够使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掌握中西医耳鼻咽喉科的基本诊疗方法与实践技能,提高临床耳鼻咽喉科急、难、重症进行常规诊疗的能力。因此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成为当下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医生培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教学的现状

我校经过长达20 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中西医结合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2]尽管现在该培养模式已在全国十多所医药院校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中得到了应用,受到了全国从事中西医结合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但是目前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课时数少,课程内容多,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总的课时数少,理论课时大量缩减,临床实践少。同时,耳鼻咽喉科属于小门类专科,其解剖应用及诊察方法等内容在医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很少,而耳鼻咽喉科解剖本身就有很大难度。掌握耳鼻咽喉科解剖学知识是学习耳鼻咽喉科临床疾病时对疾病病理生理、检查等的基础。此外,由于教学的平行班级较多,实验室数量有限,不能同时安排所有班级的学生进行实验,导致理论课与实践课间隔时间过长,无法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甚至在实践课上还要进行相关理论内容的复习,造成课时的浪费。

2.2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偏低

由于耳鼻咽喉的解剖具有洞小腔深的特征,其疾病诊断需借助影像学和仪器设备进行。而影像设备和耳鼻咽喉专科检查设备没有办法在课堂中示范操作,因此学生对于专科设备的操作检查和影像检查掌握不好,对于检查结果更是不能精准地读出。长期的这种理论和临床脱离导致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学习热情减退。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现在是作为我们的限选课程形式开设的,很多学生对限选课的重视程度没有必修课那么高,甚至有学生认为耳鼻咽喉科属于小科,疾病少,因此不重视对本学科的学习;还有不少学生认为自己不想成为耳鼻咽喉科医生,因此在课程的学习中很放松,认为只要应付期末的考试即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耳鼻咽喉科学很多疾病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学科如儿科、肿瘤科、甚至消化科等疾病的症状都会表现在耳鼻咽喉的部位。同时,很多耳鼻咽喉科学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也会出现引起全身症状。所以,无论是什么科室的医生,掌握耳鼻咽喉科学的基础知识技能对临床工作的开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3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如何提高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授课老师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针对目前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

3.1 实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大纲,做到“少而精”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由其是像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这种临床课程的改革,应广泛征求临床老师和理论授课老师对教改的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并、整合,使课程设置更合理、更完整。[3]

作为授课教师,首先要反复阅读课程的教学大纲,充分把握教材内容,分清主次备课;在授课时紧扣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对于各章节上午重难知识点深入浅出,讲透彻。特别是对耳鼻咽喉各解剖部位生理功能的章节要讲清楚,让学生对基本的解剖名称位置及生理功能有清晰的了解。在讲清楚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对各论部分的疾病进行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讲解,启发学生总结同一部位不同疾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讲难点就是要讲清楚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模式图和教具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例如耳鼻咽喉的解剖,由于耳鼻咽喉的解剖具有习“细、深、小”的特点,学生在以前的解剖课中对于耳鼻咽喉局部解剖学习不多,在课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解剖模型进行授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解剖位置。而对于教程中学生看得懂的知识点和可以让学生自学,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有效浓缩课程讲授的,做到理论课“少而精”,突出重难点,不压缩实践操作的课时。

其次,因为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是一门临床课程,教师可以将临床中典型的病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学习加深各类疾病的印象。

3.2 打破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今社会对于医学类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在进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这门临床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打破传统的学生评价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评价机制,实行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的双目标考核。以疾病各論为例,可以在学习一个部位的疾病后,考核学生对改类别疾病的相关临床技能掌握程度。

3.3 加强“双师”教学师资的培养

学校授课的教师由于长期脱离临床工作,对于临床上个疾病最新的诊疗指南等信息的滞后,对于临床医学史的培养是不利的。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要有一支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

所以,授课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后,要参与临床实践工作,比如到附属医院上班,参加临床技能考核,在临床一线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临床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教师在临床上互相学习,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这样不仅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最终成为实践操作过硬的“双师型”教师。

4 总结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5]一体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在培养临床实用性人才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现阶段我校医学生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进行探索,希望对加强我校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增强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竞争力提供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 廖林楠,林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医学基础课程中的探索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5-16.

[2] 王国佐,杨梅,成绍武,等.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光明中医,2016.31(8):1192-1193.

[3] 韩德兰,苑建兵.高等院校护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6(28):146.

[4] 陶静.“教学做”一体化在高职高专微生物学检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2017(5):54-54.

[5] 李卫红,李培春,辛宁,等.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讨[C].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育会议,2011.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