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教化之术,养礼德之观
2018-11-09马琳
马琳
近日,某高铁出现的“霸座男”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与批评。“霸座男”的出现,并非“人间罕事”,这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中国式过马路、上公交车不排队等现象一样,直观地折射出了传统文化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面临的传承困境。
作为泱泱华夏文化的精髓,儒学的发展遭遇的确令人难以释怀。身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以己薄见,当前儒学发展突破瓶颈期的关键任务是行儒家教化之术,带动更多的人坚持以儒养德,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然,杜绝社会不文明现象,首先要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自工业文明诞生以来,每个人都被这种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安上了发条。然而,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的迅速积累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是部分人私欲的膨胀,往往只考虑自我,漠视他人的利益,正如高铁“霸座男”一样,认为自己掏钱买了票就有理由占座。由此观之,可以说,社会上如此不文明现象出现的原因实际上正是现代社会教育中缺少“德”润泽、“礼”养成的后果。
因此,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要让儒学融入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行为处世,引领我们如何做有礼有德的文明人,而究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我们要使儒学中“礼”“德”两大基石充盈于世。昔日孔孟二圣行教化之道,采取的是著書立说、创办学校、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的做法。今日我们也可以出版更多讲述礼德观念的书籍,发表更多以礼德为核心论点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言论,以此引导社会舆论,让大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上述“霸座男”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舆论风潮,用儒学的礼德观念说服人。
其次,我们要重视“推己及人”的现实意义,从自身开始积极主动地践行礼德观念。日常生活中,我们了解孔孟的礼德之说,谴责不良行为,但在付诸实践时又可能犹豫,或是像“霸座男”一样想着“让了座自己就要站到终点、不挤就上不了车”,但这是未能将礼德之观嵌入行为的主要表现。如今国人似乎对学习儒家文化有“井喷式”热情,却无法将其精神实质和内核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殊不知,如果人人都只是将儒学挂在嘴上却不付诸实践,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陷入代代习道、又代代无道的恶性循环,要想解决类似的社会现实问题,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最后,我们还要重视礼德之道的传播和引领。我们应深入挖掘儒学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意义,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礼让为先、孝老爱幼,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例如我们可以建言评选道德模范,让他们深入基层,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更生动明晰地教授礼德之观与推己及人之法,从基层开始,形成社会风尚,引导人们践行儒道礼德之观的精髓。
总而言之,依靠儒学行教化之道、传礼德之观,需要多方引导与各级通力合作。无论是谁,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发挥辐射作用,形成磁场效应,让自己的行动在社会上产生“涟漪”,以波及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如此行为不能改变当下,也要让儒家礼德之道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在未来开出鲜花,灿烂于世。
而这,也正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儒学的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系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三<4>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