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霸座”现象是一道文明考题

2018-11-20资深评论人

北京观察 2018年10期
关键词:霸座安全员合法权益

文 李 远(资深评论人)

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高铁“霸座”的新闻层出不穷。从“霸座男”到“霸座女”,从“霸座大妈”到“霸座大爷”,甚至一些外籍人士也卷入其中,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有人调侃,把这些新闻主角凑到一块,都可以组成“霸座一家”了。“霸座”现象频出,引发社会讨论,如何治理这一问题、有效维护乘客合法权益等成为关注焦点。

“霸座”的出现,折射出公共规则的落空。本来,对号入座本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霸座者无视并践踏这一规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既自私又违规,自然引起公愤。随着一些霸座视频的陆续公布,个别人蛮横无理、无知无畏的丑态,更是引发人们的普遍反感。当然,对“霸座”现象,公众除了对霸座者予以批评之外,还把关注点聚焦于管理和执法部门,质疑是不是存在管理不严、应对不力的问题。其实,治理“霸座”现象并不简单,远远不是“一罚了之”“一拽了之”所能解决的。

从目前来看,对霸座者多是事后处理。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的处罚,在很多人看来并不解气,也难以构成对霸座行为的有力震慑。但是,这种违规成本较低的状况之所以出现,恰恰说明了当前的执法困境。目前很多短途高铁不再配备乘警,改为安全员,但安全员没有执法权,难以即时处置。处理依据主要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关规定,无法重罚,能采取什么强制措施也不明确。也就是说,在管理规定和执法依据方面,加大现场处置力度 还需要更加明确、更加给力的制度性支持。让执法人员腰杆硬起来,处置果断起来,除了唤起担当负责的精神,更关键的还是完善制度和法规。

这其实是一道公共管理的考题,既要文明执法,又不能让少数人钻了空子,坐视规则被违反,导致“破窗效应”。“霸座”现象频频出现,不能听之任之,现场处置的力度更应不断加大。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完善有关规定和处理细则,针对“霸座”行为进行精准有效的“打击”。比如,一般警告几次,强制措施是什么,其适用条件和情形具体是什么,事后处罚能不能再加重些,这些都需要一套规范和程序,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理直气壮地开展执法,对不文明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在社会价值多元化、道德水准受挑战的转型时期,必须适用更为妥适的社会治理新理念,方能跟上现实情况的变化,促进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的良好效果,杜绝高铁霸座“全家福”的壮大。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铁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有着精密的科技系统,也需要与之配套的管理水平和运行秩序。作为乘客,遵守相应的规则,高铁才能高效安全运行。

“霸座”现象,也说明规则意识、规则文明还需要培养和强化。是否尊重规则,体现一个人的教养,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衡量标准。“霸座”的虽然只是个别人,但其对规则意识的伤害不可忽视。依法从严惩治霸座者,既是为了维护乘客合法权益,也是为了捍卫公共规则的尊严。

不止是在高铁上,办事大厅、影院、商场等公共场所,都有其公共规则,都需要人人遵守,共同维护公共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霸座”现象,有赖于规则意识和社会文明的进一步提升,提高公民的素质和修养,也是重要的必修课。

猜你喜欢

霸座安全员合法权益
“霸座”零容忍 用规则守护文明
霸座问题频成媒体焦点,不正常
“霸座”(双语加油站)
霸座问题频成媒体焦点,不正常
浅析航空安全员体能素质储备与提升
生的希望
“临时工”何时才能“退场”
“微信红包”沉淀资金法律问题探析
供电企业安全环保基层安全员的作用
安全员为何难以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