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在校园普法宣传中的运用

2018-11-09陈桉辰

科技传播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新媒体

陈桉辰

摘 要 2016年以来,贵州省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已经3个年头,作为普法宣传和法治建设重要阵地的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如何进一步结合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建设法治校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好校园普法工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要加强研究和运用。

关键词 新媒体;校园普法;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1-0166-02

2016年5月27日,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由此,全省第七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正式启动。至今为止,这项活动已经开展了3个年头,全省各级各部门都在积极行动起来,为法治社会的宣传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普法宣传和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其中担当着主力军作用。贵州省历来非常重视校园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把法治校园的建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和谐稳定校园的重要保障。特别是把禁毒、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法律法规作为常规宣传教育工作来抓紧落实,全省依法治校成果显著。而其中,法治讲座、资料发放、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和学校橱窗、班刊等传统媒体(宣传方式)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而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数字触摸屏、LED显示屏等新媒体的运用更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何进一步结合新媒体的运用提高建设法治校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搞好校园普法工作,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笔者认为必须认真探索新形势下新媒体在校园普法宣传中广泛运用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水平,才能更好建设法治校园,才能为全省第七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下面,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就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

新媒体作为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势不可挡。我们所接触的新媒体目前有数字电视、电影、杂志,有数字报纸、广播,还有手机短信,有如今普及面很广的微信、微博,还有在各个领域使用的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优越性在于它已经打破了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界限,消融了媒体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特点如下。

1.1 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形式多样,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的承载体可以集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内容展现,从而使内容变得更为鲜活更为多变更为丰富。个人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在特定环境下如果满足了计算机和网络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和查询及使用需要。

1.2 具有多样的选择性

通过选择自己喜欢和方便的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人人都可以随时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小喇叭”、宣传员。受众可以一边观看数字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可以参与娱乐节目投票,还可以收索信息,自由阅读和传播信息。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通过自主的选择,激发了受众主动性和参与性。

1.3 具有强大的时效性

新媒体具备了无时间限制的优越性,随时可以加工发布。如微信、微博可以用文字、声音、图像实时发布消息、新闻,电脑也可以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实现这个功能,不仅可以实时发布新闻内容,而且还没有时间限制,随时可以24小时在线。

2 当前校园普法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够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多数学校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抓成绩,没有从根本上重视研究法治宣传工作,对新媒体在法治宣传中的了解和重视度自然不够。很多校园法治宣传工作开展往往只停留在组织法制讲座、发放资料阶段,工作“老三篇”,走过场,流于形式,不愿学习了解,更谈不上工作创新。

2.2 对新媒体人才重视不够

一个专业的新媒体人才不仅包括具有网络传输等专业技术,还需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具有创新的勇气和强烈的服务意识。而当前,由于多数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对专业宣传人才的培训和引进都不够,安排抓此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都是身兼数职,事务杂,任务重,没有精力专注抓此项工作。创新宣传工作自然无法深入广泛开展。

2.3 对宣传方式的运用不多

总的来说,当前校园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完全不能满足法治校园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式上还是以利用传统媒体宣传为主,如组织讲座、发放资料和利用校报校刊、学校电视台(少数学校有,如贵阳一中)、校园广播和橱窗、班刊进行宣传,宣传效应不明显。宣传方式的单一已经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社会局势越来越不匹配。

3 对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校园普法宣传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思想认识

建设法治校园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认识,顺应时代潮流,在建设法治校园的伟大征程中,把握机遇、肩负责任,进一步推进新媒体的发展,满足校园普法的信息需求,更好将校园普法规划落到实处,更好地抓好法治校园建设工作。

3.2 加强人才培养

在新媒体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作为引领知识学习的教育前线,加强培养能够适应并胜任校园新媒体工作的管理人员至关重要。一是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把既懂技术,又能了解学生心态的专业人才通过招考等方式引进,专门用于抓法治宣传工作。二是要加强宣传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采取招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管理人员的外出培训学习。通过到传媒高校或者新媒体运用走在前列的先进单位培训学习,更新理念,补充多学科相关知识,提高服务意识和编辑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技能,重视实践,加强能力的训练,培养新时代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3.3 加强新媒体的广泛运用

充分运用各类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创新宣传形式,做到校园普法宣传最大化、做到宣传无死角,宣传全覆盖。

3.3.1 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法规知识

一是积极推动新媒体普法平台的运用,扩大新媒体普法的覆盖面。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受教特点,广泛探索新媒体的运用,比如面对大学生群体,就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电视、电影、杂志、报纸、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网络、桌面视窗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普法知识;如面对在校中学生,结合其学校环境、教育要求受限特点,可以在课余时间,在学生食堂、生活区域,在特定时间运用LED显示屏及相关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宣传普法工作。如利用LED电子显示屏播放关于全省禁毒、食品卫生、交通安全、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法律知识的案例、故事,以生动形象的宣传形式让学生受到普法教育;再如把全省交通安全警示典型案件制作成内容直观、冲击力强的微信发布,传播性强,学生也易于受教。还可以利用触摸屏,用贴切、显著、易于接受的文字、图片、视频广泛宣传普法好声音,好内容,推送法律小故事,打开之后有动画,有音乐,有故事,学生可以在课间或者放学后浏览。既放松了心身,又达到了受教目的。二是积极引导教育工作者使用新媒体,使其成为法治校园建设的积极运用者和引导者。其中特別注重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同时加强校园普法微信微博、QQ群等平台建设,通过校园普法论坛、博客、微信、微博以及视频网站等自媒体平台的推送,开展法律宣传,有奖考试、竞答等,扩大教育工作者使用新媒体接受普法教育的受众面,在校园普法宣传中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3.3.2 积极寻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方法

当前,考虑到传统媒体仍旧在发挥着积极的宣传作用,而新媒体的发展又势头强劲,所以要充分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作用,更好地服务校园普法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在普法宣传中的重要阵地作用,充分运用校报校刊、广播、出板报、法律咨询、法治讲座等多形式开展普法宣传。二是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展示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运用。相同的内容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多形式共享,整合运用,如现今许多学校实现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内容走向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方便学生多形式接受普法教育,积极做到宣传内容全覆盖,宣传地带无死角。三是创新普法宣传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力求在内容上丰富多元化,同时在内容的表现上加强创新,不断增强普法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更好地优化信息服务,以内容优势和服务质量赢得宣传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钟丽.建设法治校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人民论坛,2018(14).

[2]许飞,王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发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6):376.

[3]陈宇晖.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3(5):52-53.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新媒体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推进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