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8-11-09王天恩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5期
关键词:动手创新能力物理

王天恩

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教师在教學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和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探究真正成为物理学的核心要素。那种只知道“照本宣科”,不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不重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无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物理教师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做新课程的先驱者和新课堂的领跑者。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呢?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地认识某种事物的知觉过程,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学生认知世界的眼睛,也是学生获得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事物前,先做好周密的计划,把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分清主次,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事物上,从而获得清晰、深刻的印象。

二是要全方位地观察事物。观察时,切勿走马观花式地这里瞧瞧、那里看看,应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有计划、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既要注意总体和细节的结合,又要仔细观察细微的区别和差异。

三是在观察时要做好记录。引导学生用文字、绘图、制表、摄影等多种方式做好观察记录,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知识经验。

二、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能够解决那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学好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以培养他们乐于实践、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会更加牢固,同时也有利于他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动手操作能够辅助学生理解知识,即便学生抽象能力在不断发展,对于一些难懂易错的物理知识仍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手操作。物理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是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兴趣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保证学生有观察和操作的场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只要学生产生兴趣,其学习动机自然会高涨。培养兴趣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信心和耐心。

二是重视学科实验。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当遇到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时,可先利用实验得出结论,再通过后续学习,寻求理论上的解答。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猜想,仔细观察事物,深度思考,科学提问,并在科学猜想的基础上制订探究方案,认真开展探究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特别是在探究中要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和肯定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敢于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超越常规方法,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是注重学生批判思维与质疑能力的培养。通常在教学中,教师不会鼓励学生质疑书本上的知识,这使学生认为教材就是真理,教材不会有错。教师要打破这种“权威”观念,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质疑与批判,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推理验证教材的科学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整合信息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生自然敢于质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进而把亲自动手实验或论证变成内在的需求,从而激起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产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古到今的成功人士往往既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也不是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反而是那些思维敏捷、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利用智慧去改变这个世界。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关键。所有的创新灵感都不是虚无飘渺的,它必定从生活中来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才能有意义。只有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创新灵感的源泉才会永葆活力、永不枯竭。所以,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的习惯。要使学生认识到:任何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只有源于生活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才能为人们所熟知、所接受。学生一旦认真投入生活,就能够基于现实生活发现人们的需要,为解决这些需要而迸发创新的灵感,为将灵感变为现实而触发科学思维。

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怀着满腔热情,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创新空间,激发创新动力。通过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挖掘创新思维,不断拓宽创新思路,点燃创新火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想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教会学生逻辑思维方法,通过科学的思考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终身受益。这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提出质疑时,教师应采取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不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懂得“学无止境”“熟能生巧”的道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代替,学生不能做的事,教师也要启发和引导后由学生亲自来做,切不可剥夺学生动手体验的权利。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身边处处有物理,并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总之,物理教师作为新课改最直接的实践者,要在实际教学中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坚持为学生的学去教,而不是为教师能讲完而教,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为了他们未来走入社会后也能观察、会观察种种社会问题,理解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从众多现象中总结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生活与工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动手创新能力物理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留言板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动手动脑多快乐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