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2018-11-09安宝燕王云项晓刚陈利文闫蕾曹竹君丁叶舟汤伟亮林兰意谢青
安宝燕,王云,项晓刚,陈利文,闫蕾,曹竹君,丁叶舟,汤伟亮,林兰意,谢青,王 晖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发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癌症之一,好发于男性[1]。经调查发现,我国因HCC死亡的患者人数超过世界因HCC死亡人数的50%[2-4]。导致HCC的常见危险因素有慢性肝病,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5]。由于我国是 HBV 感染的高发国家,中国约80%HCC患者有CHB发病基础[6,7],也就是乙型肝炎相关性 HCC(CHB-related HCC)。有研究表明,CHB患者外周血HBV持续复制和高病毒载量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会发展为HCC,高水平的HBV DNA载量是HC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8,9]。虽然有研究表明,核苷类药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降低CHB患者发展为乙型肝炎相关性HCC的风险[10-12],但NAs治疗是否能够减低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的病情,从而延长生存时间还亟待研究。本研究探讨了血清HBV DNA载量和NAs抗病毒治疗等多种因素对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15年11月在上海瑞金医院确诊和治疗的HCC患者。入组标准为:有HBV感染的证据,在确诊HCC时有完整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排除标准为:①合并HC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或者血吸虫病性肝病;②转移性肝脏肿瘤;③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按照巴塞罗那临床肝病评分(Barcelona clinic liver score,BCLC)对肝癌进行分期。
1.2 临床检测与检查 使用Beckman COULTER ACT 5 diff AL Syste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血清ALT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 为 64 IU/L,AST 正常值上限为 40 IU/L。使用美国 Abbott试剂盒和 ARCHITECT i2000SR化学发光微粒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和AFP;使用深圳匹基公司的试剂盒和ABI 7500实时PCR定量检测仪检测血清HBV DNA,检测下限为500 IU/mL或采用Roche COBAS Taqman试剂盒检测,检测下限为20 IU/mL。使用GE公司的Discovery MR 750 3.0T磁共振成像仪行腹部扫描。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人口学和实验室指标的特征 纳入469例HCC患者,男性418例(89.1%),平均年龄52.8±10.3岁,女性51例(11.9%),平均年龄54岁±9.8岁。根据血清 HBV DNA载量高低将469例患者分为低病毒载量组(HBV DNA <1×104copies/ml)243 例(51.8%),高病毒载量组(HBV DNA≥1×104copies/ml)226例(48.2%)。两组之间年龄和性别无显著性差异;低病毒载量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表 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s)比较
表1 两组临床资料(%,±s)比较
与低病毒载量组比,①P<0.01
例数 年龄(岁) 男性 女性 乙型肝炎家族史 ALT(IU/L) AST(IU/L)低病毒载量 243 54±10 213(87.7) 30(12.3) 54(22.2) 80±105 55±72高病毒载量 226 52±10 205(90.7) 21(9.2) 79(34.9)① 114±130① 80±107①
2.2 两组抗病毒治疗、血清HBeAg阳性率和生存时间比较 低病毒载量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表2);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P<0.05,图1)。
表2 两组抗病毒治疗和HBeAg阳性率(%)及生存时间(±s)比较
表2 两组抗病毒治疗和HBeAg阳性率(%)及生存时间(±s)比较
与低病毒载量组比,①P<0.01
例数 核苷类治疗 HBeAg阳性 生存时间(d)低病毒载量 243 184(75.7) 53(21.9) 1144±732高病毒载量 226 172(76.1) 104(46.4)① 496±278①
图1 抗病毒与未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时间比较
2.3 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BCLC分期为晚期(P<0.001)、是否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P<0.01)、血清 AFP≥40 μg/L(P<0.05)、血清 ALT≥64 IU/L(P<0.01)、血清 AST≥40 IU/L(P<0.001)、血清总胆红素≥24 μmol/L(P<0.001)、血清直接胆红素≥6.8 μmol/L(P<0.001)、血清 HBV DNA≥1×104copies/ml(P<0.001,表3);经多因素分析,发现BCLC 分期为晚期(HR 为 1.84,CI 为 1.57~2.15,P<0.001)、未接受 NAs治疗(P<0.01)、血清 AST≥40 IU/L(P<0.05)和 HBV DNA≥1×104copies/ml(P<0.001)为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表3 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导致HCC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5]。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全世界曾感染过HBV的人群约为20亿,其中发展为慢性感染者约为2.4亿[12],每年约有65万慢性HBV感染者死于其所致的肝硬化、HCC和肝衰竭[13-15]。
有研究证明,CHB患者外周血HBV DNA的持续复制以及高病毒载量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部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一步发展为HCC[16-19]。由于高水平的血清HBV DNA载量是HC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20-22],抗病毒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已经有研究显示保持低病毒载量(HBV DNA<1×104copies/ml),或者在手术前使病毒载量降低(HBV DNA<1×104copies/ml)能够延长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的生存时间[23-25]。本研究通过对HCC患者确诊时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水平等指标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高HBV DNA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后发现低病毒载量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 1144±732天,而高病毒载量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496±278天,低病毒载量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进一步说明降低病毒载量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性。
另有研究表明长期有效抑制HBV复制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有关[13,20]。在本研究中,我们把两组患者中应用NAs治疗的患者与未应用NAs治疗的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了对比,发现不论在高病毒载量组还是低病毒载量组,行 NAs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的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未进行NAs治疗的患者。
另外,本研究对影响HCC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发现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现血清HBV DNA≥1×104copies/ml、BCLC 分期为晚期、未行NAs治疗和血清AST≥40 IU/L均为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影像学检查为早期发现HCC的有效方法[26-28]。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存在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行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可疑病灶,并进行长期的随访,结合血清AFP水平的高低及其动态变化,筛选出重点监测人群。选择强效抗病毒的核苷(酸)类药物长期口服,控制病毒复制在非常低的水平,或许可以减少肝脏肿瘤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在确诊HCC时,低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生存时间比高病毒载量者显著延长。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清HBV DNA水平、BCLC分期、应用NAs和血清AST水平。长期持续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