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止”是福

2018-11-09李荣东

政工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羊肝荣辱侥幸心理

☉李荣东

据《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半夜起来,突然很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老半天,始终不肯下令。随从问他:“皇上,您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我们一定照办!”太祖回答:“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

无独有偶,在《清朝野史大观》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轶事: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到外地巡视,绝口不谈自己的爱好。一下属知其爱好后,献一宋拓名碑帖,冯志圻原封不动退还。有人劝他:“何不启封一赏?”他说:“这种著名古物若是真的,一看就会爱不释手;不启封一赏,可以想象它是赝品,心里还好受一点。”

不管是宋太祖抵制羊肝的诱惑,还是清大臣冯志圻坚拒碑帖书画,他们都深知:对待自己爱好应当秉持“当止即止,知止是福”的道理。

知“止”是福,要力戒侥幸心理。现在很多贪官存有侥幸心理,事实上侥幸中隐藏的是风险。从哲学的角度去看,侥幸心理本质上是对必然性的怀疑,是对偶然性的期待,但事物的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去讲,贪官的侥幸心理就是一种投机心理,腐败分子总是期待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他们出卖权力换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是以最大的冒险换取最小的安全系数。从犯罪的角度阐释,贪官们的侥幸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赌徒心理,每当他们敛财的时候,实际上是拿自己的生命、自由和家庭去赌博,赌徒的结局往往是身败名裂、倾家荡产。谁都不要心存侥幸,计算“不出事”的概率;谁都不能藐视法纪,存有进了“保险箱”的幻觉。

知“止”是福,善于自我静化。倘若我们不懂得在宝贵的人生岁月里战胜自己,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放纵自己,就会在“灯红酒绿”面前顶不住诱惑,在物欲横流面前耐不住寂寞,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管不住小节。每个党员干部只有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制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舵。一个理智过人、聪明过人的贤者,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在人民大众的利益面前,总是严格地按照原则和道义规范自己的举止,以自制战胜诱惑、自控战胜躁动、正义战胜邪恶、清廉战胜贪婪。

知“止”是福,要抵御各种诱惑的侵蚀。在现代社会五光十色的汹涌商潮中,有着各种极具吸引力的诱惑,如果精神定力不足,必然会心旌摇曳、神不守舍,被那些功名利禄、荣辱得失的枷锁套在脖子上。从一定意义上讲,定力的大小与忍力的韧度是成正比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定力从何而来?必须要痛下决心戒“私欲”,努力做到静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养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解民忧以安心,把个人私欲降到最低点,把奉献升华到最高点,净化自身的心灵世界。

知“止”是福,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自制力。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的能力。萧伯纳说:“一切美好的人生都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可见,自制对于一个人的荣辱成败弥足珍贵,“自制”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切相关。如果说自由是锋利的宝剑,那么自制就是盾牌;如果说自由是翱翔蓝天的风筝,那么自制便是那根风筝线;如果说自由是风驰电掣的火车,那么约束便是并行的铁轨。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心魔”,必将为外物所役;顶不住眼前的诱惑,注定会突破底线。心若不廉,则无所不取;行无所止,则无所不为。信哉斯言。

猜你喜欢

羊肝荣辱侥幸心理
推羊肝
路口
白内障老人试试“一茶二粥”
无题(新韵)
侥幸心理是颗大毒瘤
之所以
沙漏
治咳嗽
遏制酒后驾驶侥幸心理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