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酵母菌进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

2018-11-08杨明娴杜玉芬

生物学通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保种划线菌液

杨明娴 杜玉芬

(1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 北京 100055 2 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 北京 100053)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手段,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安全,实验结果是否理想,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中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设置了“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这一实验课题。教材以采用大肠杆菌作为实验材料,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希望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培养的相关实验技能。作为高中实验,该实验基本上是一学年进行一次,实验材料大肠杆菌菌种不像大学实验室常年均可获得,若不进行保种,每年开展实验均需要从生物公司专门购买菌种,费用较高,存在实验材料不易获取且实验经费较高等问题。特别是所用大肠杆菌菌种虽说是安全菌种,但作为细菌,在高中实验室开展此实验,对于师生的安全性都存在一定的挑战。鉴于此,对该实验材料进行了改进优化,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取代传统的大肠杆菌,能完成教材中要求的相关实验内容,且实验效果非常理想。改进后的实验安全性极大提高,实验材料简单易得,较大程度降低了实验成本。

1 实验材料及设备

1)安琪高活性干酵母、土豆、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培养基、75%酒精、蒸馏水。

2)接种环、玻璃涂布器、培养皿、锥形瓶、试管、试管架、胶塞、烧杯、量筒、玻璃棒、微量移液器、移液器吸头、封口膜、橡皮筋、称量纸、药勺、酒精灯、火柴、记号笔。

3)电子天平、电磁炉、高压蒸汽灭菌锅、摇床、恒温培养箱、微波炉、超净工作台(可用酒精灯代替)。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的配制

1)5%的葡萄糖溶液:称取5g葡萄糖,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2)马铃薯液体培养基:土豆去皮后称取200 g,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1 000 mL,加热煮沸,煮至土豆软烂,用纱布过滤取汁,再加入20 g葡萄糖溶解,用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3)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在上述马铃薯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1.5%的琼脂粉(琼脂粉因生产厂家不同其强度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比例)。

4)孟加拉红培养基:按如下配方配制,也可直接购买成品:蛋白胨 5 g;葡萄糖 10 g;磷酸二氢钾 1 g;硫酸镁(MgSO4·7H2O)0.5 g;琼脂 15 g;1/3000孟加拉红溶液100 mL;蒸馏水1 000 mL;氯霉素0.1 g

以上试剂均需高压蒸汽灭菌(压力103 kPa,温度121℃)后方可使用。本实验所需的其他物品也均需高压蒸汽灭菌。

2.2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按照图1流程开展。

2.2.1 实验准备 准备实验所需物品、配制相关试剂及培养基(见2.1试剂的配制)并灭菌。待灭好菌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图1 实验流程

2.2.2 酵母菌的活化 在酒精灯火焰旁打开袋装安琪高活性干酵母,取少量酵母粉末加入至已灭菌的5%葡萄糖溶液中,置于28℃摇床上震荡培养活化3~10 h(培养时间可根据接种量的多少适当调整),也可直接采用室温活化,观察锥形瓶中酵母菌培养液浑浊度的变化,待液体浑浊时即可。

2.2.3 酵母菌的显微镜观察 在酒精灯火焰前取适量活化后的酵母菌,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酵母菌形态。

2.2.4 接种

1)平板划线法接种。在酒精灯火焰旁,用已灼烧灭菌并冷却后的接种环,蘸取一环菌液,在培养基上划3~5条平行线,然后灼烧接种环,冷却,从第1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2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1区相连(也可采用连续“之”字划线法接种)。做好标记,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48 h,观察实验结果,观察是否出现单菌落,并记录菌落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将酵母菌菌液进行梯度稀释(101~106),用微量移液器移取 100 μL 106倍稀释的菌液,接种到培养基表面(接种选取的稀释倍数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用灭菌的玻璃涂布器涂布均匀。做好标记,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 h,观察实验结果。

2.2.5 纯化 无菌挑取分离得到的单菌落,并接种于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放在28℃摇床上震荡培养8~12 h,待培养液浑浊浑浊度适当时停止培养,即可得到酵母菌的纯培养液。

2.2.6 初步鉴别 将酵母菌菌液接种到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中,酵母菌呈现红色菌落。

2.2.7 保种 取酵母菌纯培养液800 μL于1.5 mL的无菌离心管中,加200 μL无菌甘油,混匀,冷冻保存。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酵母菌的活化 采用不同的活化方式与活化时间,酵母菌活化结果见表1。

表1 酵母菌的活化

由表1可知,15℃室温活化1 h与 28℃恒温振荡活化1 h并无太大区别,而恒温振荡活化7 h酵母菌数量明显上升,可达1.6×1010个/mL,在真正开展此实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化方式与时间。15℃室温活化1 h即可保证实验教学的需求。所以,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完全可采用最简便的室温活化方式进行。

3.2 酵母菌的显微镜观察 用显微镜镜检可观察到活化了的酵母菌,具有细胞典型的形态,并有一定的折光度,在视野中还可捕捉到正在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图2)。

图2 酵母菌的显微镜镜检结果(放大倍数10×40)

3.3 接种

3.3.1 平板划线法接种 平板划线法采用教材中的分区划线,以及连续划“之”字的方式分别接种,2种接种方法均可分离得到单个菌落(图3)。

图3 平板划线法接种酵母菌(左:分区划线 右:连续划线)

3.3.2 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本实验中,酵母菌菌液采用28℃恒温振荡活化7 h的菌液,由实验结果(图4)可知,107倍稀释的菌液在本实验中是较理想的稀释度,重复实验计数结果显示,该稀释度下酵母菌菌落数为160个,在30~300个范围内,符合微生物的计数要求,换算得到酵母菌菌液的浓度为 1.6×1010个/mL。

图4 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酵母菌

酵母菌接种实验结果,无论是平板划线法还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得到单个菌落,与大肠杆菌菌落形态类似,且均较为规则,边缘较整齐,不同于大肠杆菌的是酵母菌菌落通常比较鼓,有突起,大肠杆菌菌落则相对比较平整,这也可作为菌种初步鉴别的一个依据。此外,酵母菌培养时间也相对较快,一般培养24 h后,菌落形态就明显可见,在开展教学时,第1天做实验,第2天观察结果,课时衔接非常顺利,即便是多培养2天,实验结果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菌落更大反而更便于观察。

3.4 纯化 用无菌接种环或无菌牙签挑取一个单菌落,并接种于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放在28℃摇床上振荡培养,获取酵母菌的纯培养液。

3.5 初步鉴别 教材中对大肠杆菌的初步鉴别采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呈现金属光泽。查阅文献发现孟加拉红培养基可用于酵母菌的初步鉴别。酵母菌在该培养基上会呈现出红色菌落(图5)。

图5 酵母菌的初步鉴别

3.6 保种 为使实验课题相对比较完整,以及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培养中保种的方法和意义,又进行了保种的操作,将纯化后的酵母菌菌液800 μL与200 μL无菌甘油混匀,-20℃冷冻保存即可。其实,在实际操作中完全可省略此环节。酵母菌的活化非常方便,只要在开展实验前,购买一袋安琪高活性干酵母,用5%葡萄糖溶液室温活化1~3 h即可,随用随活化,免去了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必须每年保种的繁琐。

4 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4.1 实验安全性极大提高 以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取代传统的大肠杆菌,改进后的实验材料菌种来源于生活中食用干酵母,相比大肠杆菌安全性方面极大提高,保证了师生的实验安全。

4.2 实验材料简单易得 原教材中必须有大肠杆菌菌种才可进行实验,且每年都需进行保种,否则无法维持实验教学的运转,若保存不当还会出现无法开展实验的不利局面。而酵母菌菌种的获取非常方便,只需在开展实验时买一袋干酵母,用适量已灭菌的5%葡萄糖溶液活化即可获取酵母菌菌种,且无需保种,可随时活化。此外,本实验需用土豆配制培养基,所用实验材料都贴近生活、价格便宜,也便于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认知。

4.3 极大程度降低了实验成本 对原实验和改进实验所需成本进行比较,按照1 L培养基用量,每升培养基可倒约50~60个平板,能满足一个班级分组实验的使用量,仅1个教学班就可节省150多元,平行班越多,节约的成本也越多。

总之,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取代传统的大肠杆菌,能完成教材中“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求的所有实验内容,且实验效果非常理想,成本较低,可作为实验教学的推广。

猜你喜欢

保种划线菌液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多糖微生物菌液对油菜吸收养分和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Parents and Kids
Ambition
Bonfire Night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通过吸光度值测定菌液浓度的方法研究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200万元保种选育里岔黑猪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株在疫苗效力检验中保存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