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的Dragendorff试剂法定量检测聚乙二醇

2018-11-08王亚品韩明星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乙酸钠缓冲溶液去离子水

赵 朔,王亚品,韩明星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物化室 河北 保定 071054)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超滤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迅速崛起,在饮用水制备、食品加工、制药工业、生化产品加工、石油化工、污水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聚乙二醇(PEG)因具有不带电荷、相对分子量分布窄、成本低廉、化学性质稳定等特点,成为评价超滤膜截留性能的常用标准物质[2]。

国内实验室检测超滤膜截留率时,通常执行国家海洋局行业标准HY/T050-1999《中空纤维超滤膜测试方法》[3]。该方法规定使用D试剂法检测PEG浓度,即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PEG标准溶液使之分别与D试剂发生显色反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510nm波长下系列PEG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以此定量分析。然而,天津工业大学崔振宇等[4]指出:D试剂不耐可见光,易发生氧化,不易长期保存,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重复性。而且,天津大学吴金克等[5]通过实验指出采用D试剂法检测超滤膜的截留率并不可靠。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于小焱等[6]指出该方法失败率较高。

笔者在按照国家海洋局行业标准HY/T050-1999检测超滤膜对PEG的截留率时,发现D试剂的用量及其存放条件会影响截留率的检测结果。因此,本文选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000和20000的PEG作为标准物质,对D试剂的用量、缓冲液的用量、显色时间以及D试剂的存放条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改进的D试剂法定量检测PEG。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PEG(相对分子质量4000,20000),次硝酸铋,无水乙酸钠,冰乙酸,碘化钾,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均采购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2 实验仪器

U-3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HITACHI。

2.3 实验方法

2.3.1 D试剂的配制[3]

A液:准确称取0.800gBiONO3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20mL冰醋酸,再加5mL去离子水,超声2h后放置过夜,再用去离子水定容。

B液:准确称取20.000gKI置于50mL棕色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

D试剂:将5mLA液和5mLB液置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40mL冰醋酸,再用去离子水定容。

2.3.2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的配制[3]准确移取59mL 0.2mol/L乙酸钠溶液以及41mL 0.2mol/L乙酸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pH=4.8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2.3.3标准溶液的配制 将PEG置于真空干燥箱,60℃干燥4h去除水分。准确称取0.100g干燥的PEG溶于100mL容量瓶中,再分别吸取该溶液0.5,1.0,1.5,2.0,2.5,3.0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配制成浓度为5,10,15,20,25,30mg/L的标准溶液。

2.3.4 标准曲线的制作 准确移取不同浓度的PEG标准溶液各5.0mL,放置于洁净的10.0mL棕色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0mLD试剂和2.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液,用去离子水定容。放置15min后,在5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去离子水为空白,绘制吸光度-PEG质量浓度的标准曲线。

分别采用不同温度(4℃和25℃)条件下保存的D试剂,每隔7天做1次吸光度-PEG质量浓度的标准曲线,持续一个月,考察不同储存条件下的D试剂对标准曲线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 D试剂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

使用浓度为5.0mg/L及20.0mg/L的PEG(相对分子质量4000,20000)溶液,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用量为2.0mL,加入不同体积D试剂,测定510nm波长下的吸光度,考察D试剂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如图1和图2。对于不同分子量的PEG,样品的吸光度均随着D试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PEG-4000和PEG-20000,D试剂的用量需分别大于2.0mL和1.5mL,才能使不同浓度的样品有足够的吸光度差。然而,当D试剂的用量大于2.5mL,样品的吸光度过高,会导致测定误差较大。因此,针对不同分子量的PEG,D试剂的最佳用量应为2.0mL,使得吸光度的数值能够准确定量PEG样品的浓度。

图1 D试剂用量对PEG-4000吸光度的影响Fig.1 Influence of the D reagent dosage on the PEG-4000 absorbance

图2 D试剂用量对PEG-20000吸光度的影响Fig.2 Influence of the D reagent dosage on the PEG-20000 absorbance

3.2 缓冲溶液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

使用浓度为5.0mg/L及20.0mg/L的PEG(相对分子质量4000,20000)溶液,D试剂用量为2.0mL,加入不同体积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测定510nm波长下的吸光度,考察缓冲溶液用量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如图3和图4。对于不同分子量的PEG,低浓度样品的吸光度随缓冲溶液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缓冲溶液用量大于1.5mL时,吸光度值随缓冲溶液用量的增加变化不大;高浓度样品的吸光度随缓冲溶液用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缓冲溶液用量为2.0mL时达到最低。因此,针对不同分子量的PEG,当缓冲溶液用量在1.5~2.0mL,样品的吸光度值较为稳定。

图3 缓冲液用量对PEG-4000吸光度的影响Fig.3 Influence of the buffer solution dosage on the PEG-4000 absorbance

图4 缓冲液用量对PEG-20000吸光度的影响Fig.4 Influence of the buffer solution dosage on the PEG-20000 absorbance

3.3 显色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

使用浓度为5.0mg/L及20.0mg/L的PEG溶液(相对分子质量4000,20000),D试剂用量为2.0mL,缓冲液用量为2.0mL,在加入D试剂后的30min内,每5min测定样品溶液在51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结果如图5和6所示。15min之前PEG与D试剂反应生成络合物,使得所测的吸光度数值随时间逐渐增大;在15~20min显色时间内吸光度的值趋于稳定;超过20min之后测得的吸光度值不稳定,波动较剧烈。因此,选择显色时间15~20min为宜。

图5 PEG-4000显色时间与吸光度的曲线Fig.5 The color time of PEG-4000 and standard curve

图6 PEG-20000显色时间与吸光度的曲线Fig.6 T he color time of PEG-20000 and standard curve

3.4 D试剂储存条件对标准曲线的影响

由图7~图10可知,对于PEG-4000和PEG-20000的测试液,加入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的D试剂,绘制的标准曲线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然而,标准曲线会随D试剂保存时间的增长而产生向上偏移的趋势,即相同浓度测试液的吸光度会随时间逐渐增大;标准曲线的斜率随D试剂保存时间的增长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此外,相比25℃保存的D试剂,使用5℃保存的D试剂测得的标准曲线在刚开始的7d变化幅度最小;但随着保存时间延长,使用5℃保存的D试剂测得的标准曲线向上偏移的速率却比使用25℃保存的D试剂更快。以20.02mg/L的PEG-4000测试液为例,使用5℃保存的D试剂时,测试液第1天的吸光度的为0.410,第8天的吸光度为0.426,如仍按照第1天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浓度,则为20.67mg/L,误差达到3.25%;第29天的吸光度为0.604,如仍按照第1天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浓度,则为30.50mg/L,误差达到52.35%。使用25℃保存的D试剂时,PEG-4000测试液第1天的吸光度的为0.410,第8天的吸光度为0.447,如仍按照第1天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浓度,则为21.83mg/L,误差达到9.04%;第29天的吸光度为0.538,如仍按照第1天绘制的标准曲线计算浓度,则为26.86mg/L,误差达到34.17%。

以上结果表明,使用D试剂法定量检测PEG时,标准曲线随D试剂保存时间延长及保存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为了对PEG准确定量,每次测试都应做出标准曲线,以避免D试剂随保存时间延长带来误差。为了减少误差并减少每次制作标准曲线的繁琐工作,针对日常测试,建议每次配制的D试剂宜少不宜多,且低温保存时间不宜超过7天。

图7 使用5℃保存的D试剂测得的PEG-4000质量浓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Fig.7 PEG-4000 standard curve of D reagent at 5℃

图8 使用25℃保存的D试剂测得的PEG-4000质量浓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Fig.8 PEG-4000 standard curve of D reagent at 25℃

图9 使用5℃保存的D试剂测得的PEG-20000质量浓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Fig.9 PEG-20000 standard curve of D reagent at 5℃

图10 使用25℃保存的D试剂测得的PEG-20000质量浓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Fig.10 PEG-20000 standard curve of D reagent at 25℃

4 结语

以PEG作为标准物质,采用改进的D试剂法测定超滤膜的截留率的测试条件为:D试剂2.0mL、缓冲液2.0mL,显色时间15~20min。随着D试剂存放时间的延长以及存放温度的改变,测试样的吸光度会有较大变化。因此,PEG截留性能测试应与标准曲线的制作同步进行。在日常的截留率检测过程中,建议每次配制的D试剂应低温保存不超过7天。改进的D试剂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能够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

猜你喜欢

乙酸钠缓冲溶液去离子水
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处理用乙酸钠含量的研究
不同水质和培养基对紫金久红草莓组培快繁的影响
去离子水中的钙镁指标
四种防霉剂及其复配对黄曲霉菌抑制效果的研究
变频器冷却水系统严密性检查及维护诊断
几种缓冲溶液简介及应用*
预防医学专业基础化学缓冲溶液pH教学总结
基础化学缓冲溶液教学难点总结
AGM隔板氯离子的处理与研究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