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性肾炎高危因素的临床研究
2018-11-08吴雨珊居立娟
吴雨珊,居立娟
(吉林市儿童医院七疗区,吉林 吉林 132001)
0 引言
紫癜是一种全身多系统性小血管炎[1],往往多发于儿童群体,该疾病常会累及到患儿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例如消化道、肾脏等,而当其肾脏受到累及时则为紫癜性肾炎,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其进一步发展为肾脏衰竭;因而紫癜性肾炎的严重程度对于紫癜患儿的预后有着直接影响。在本次研究中,将针对引发儿童紫癜性肾炎的高危因素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15岁,平均(8.5±6.5)岁,根据其是否存在肾脏损害将其分为紫癜性肾炎组18例与非肾炎组42例,紫癜性肾炎组男11例、女7例;非肾炎组男23例、女19例。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的基础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包括其年龄、紫癜发病情况、重复皮疹3次以上情况、是否有腹痛伴消化道出现情况以及其FIB与PLT等指标,待所有患儿入院后第二天清晨,采集其空腹静脉血,进行免疫学测定[2-3]。
1.3 统计学方法
观察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儿肾损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所有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发生肾损害者有18例,未发生肾损害者42例;在导致其发生肾损害的基本因素中,紫癜发病情况在组间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岁以上、反复皮疹3次以上与腹痛伴消化道出血在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所有患儿肾损害发生的基本因素[n(%)]
2.2 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可得,FIB与PLT水平升高在有无发生肾损害两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表2 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又被称为自限性急性出血症[4],在临床中往往多表现为紫癜、关节痛、腹痛或肾损害等症状,通常多发病于冬春季节;而导致该病症的发生可能是因在某些外界因素侵犯机体时,诱导其产生了变态反应,使得患儿全身小血管脆性发生改变,且通透性增加[5],致使血管中的物质容易外泄,进而引发诸多不良反应。作为一种可伴有多种不良症状的全身小血管炎症,由于其分布在肾脏周围的小血管尤其丰富,因而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来说,极易累及到肾脏,因而加强对该类患儿的肾损害诊断,对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在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诊断中一般以肾穿刺活检作为金标准[6-7],但该诊断方式操作较为复杂,且会对患儿造成一定的创伤,安全性不高,因此在临床中普及度不高;当前在临床中仍以临床指标作为判断肾损害的标准。在对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观察与分析中发现,年龄、反复皮疹、腹痛伴消化道出血、FIB与PLT水平升高均是影响肾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将年龄纳入其中作为危险因素之一仍存在争议,但在中国相关学者[8]的研究中表明,年龄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导致过敏性紫癜患者发生肾损害,这与本次研究相符。而反复皮疹次数的增加会对患儿机体的免疫损伤加重,使得其体内大量的免疫复合物与补体出现沉积,进而对患儿的肾脏组织造成损伤[9];同时也提高了对患儿的消化道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在腹痛作用影响下,也进一步增加了对肾脏的负担。一般高的FIB表示患儿体内处于高凝状态,会对患儿的肾小球系膜组织形成伤害,并促进其新月体的形成[10],使得肾损害发生;当患儿循环系统中免疫复合物的大量释放,会导致其血管内皮受到损伤,从而使得更多PLT释放到血液中,在其处于高凝环境中时,会因对肾小球血管的堵塞引发肾脏伤害。因此这一类因素均能作为紫癜性肾炎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年龄在6岁以上、反复皮疹3次以上、腹痛伴消化道出血、FIB与PLT增高均是造成肾损害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要进一步加强其监测与分析,实现早期预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