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稀释对尿肌酐结果测定的影响
2018-11-08何平王华斌
何平,王华斌
( 金华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浙江 金华 321000)
0 引言
尿肌酐主要来自血液,经由肾小球过滤后随尿液排除体外,肾小管基本不吸收且排出很少。尿肌酐的测定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估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同时也可与血肌酐一同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可以更好的评估肾小球功能,发现早期的肾功能损伤,要获得准确的结果首先必须测得准确的尿肌酐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50份2018年7月份在本院住院治疗病人测定ACR的尿液标本。
1.2 研究方法
将150份尿液标本直接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获得原倍尿肌酐结果为A组。对该150份尿液标本进行20倍稀释后,在仪器上检测获得另一组稀释20倍后的结果为B组。对两组数据拟合线性回归分析后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另外随机抽取50份新尿液标本对其进行验证。
1.3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试剂为其配套肌酐测定试剂盒(苦味酸法)。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对稀释20倍后与原倍的尿肌酐结果做配对t检验以及线性回归分析。采用MedCalc对两组数据做bland-altman分析图进行分析。
2 结果
对稀释20倍后与原倍的尿肌酐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A组与B组的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edCalc对两组数据做bland-altman分析图进行分析(图1),由图中趋势发现当尿肌酐结果小于10000μmol/L时,其值散在分布于均值两侧,稀释20倍后的尿肌酐结果与原倍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无显著差异(P=0.096)。当尿肌酐结果大于10000μmol/L时,在图中偏向一侧,与稀释20倍后的尿肌酐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两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数据拟合线性回归分析(图2),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1.2743x-1321.3,随机抽取50份新尿液标本,由此方程计算出理论尿肌酐值,与稀释20倍后上机实测的结果做配对t检验,两者无显著差异(P=0.129),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图1 原倍和稀释20倍尿肌酐平均值
图2 尿肌酐原倍与稀释20倍结果比较
3 讨论
临床上尿肌酐可以辅助诊断很多疾病,如尿肌酐与血肌酐同时检测,可计算出24h肌酐清除率[1],与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检测可以辅助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2-4],近年来一直公认尿微量蛋白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最敏感的指标,尿微量蛋白可作为糖尿病肾病预报及预后的估价,对糖尿病肾病患者ACR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测定尿肌酐和尿微量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h尿标本,但是收集24h尿往往因外界影响因素太多,而直接影响结果测定,不易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延误诊断。因此以ACR测定代替24h尿蛋白定量[6,7],以方便患者进行尿液标本的留取,早期诊断。
然而尿肌酐在生化分析仪上的检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实验室检测血肌酐与尿肌酐都是使用同一试剂盒,尿肌酐的值往往超出了血肌酐几倍,甚至几十倍,远远超出了试剂的检测限,如何测得一个准确的尿肌酐值亟待解决。
由本实验结果得知尿肌酐稀释前后上机测得的结果有显著差异。尤其当尿肌酐结果大于10000 μmol/L时,对尿液标本进行稀释后测得的结果与原倍结果差异显著,应对其稀释后测定,或者根据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结果,其R2=0.9328说明约有93%的稀释后实测的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互吻合,剩余约7%的结果可能受检测误差,稀释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而相差较大。当尿肌酐结果小于10000 μmol/L时,可以不对标本进行稀释。因此,当日常工作中当遇到结果大于10000 μmol/L的标本,我们需根据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结果,或者应对其稀释后进行测定,也可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设定自动稀释后再测定。
尿肌酐结果测定的误差将直接影响ACR的结果,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有直接影响[8]。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发现,当尿肌酐结果过高时,不同的稀释倍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同,但是具体的关系尚有待研究[9],寻求最适的稀释比例以得到更准确,真实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