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叶大白菜新品种锅美味
2018-11-08曹玉平莹任星魁何大鹏张恩雷
曹玉平 郭 莹任星魁 何大鹏 张恩雷
(青岛国际种苗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100)
锅美味为秋播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约60 d(天),叶面皱,单球质量约2.5 kg,软叶率高,约为61.07%,尤其适合涮、水煮、做汤等食用方式。一致性高,一般每667 m2产量5 500 kg。田间对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的抗性较对照青研早9强,适合包装运输。
大白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栽培面积常年居各类蔬菜之首。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消费习惯不同,选育适宜各地消费习惯且有特色的新品种是我国大白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司朝光 等,2012;徐立功 等,2017;杨代金 等,2018)。青岛国际种苗有限公司市场人员调查发现,云贵川地区的消费者特别喜欢皱叶大白菜品种,该地区的主要食用方法为涮、水煮、做汤等,所以软叶率高、更容易入味的皱叶大白菜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而市场上已有的皱叶大白菜品种在抗病性、软叶率方面表现一般。因此,根据市场需求,青岛国际种苗有限公司以抗病性好、软叶率高为育种方向,选育出了皱叶大白菜新品种锅美味,该品种已在山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推广种植,2017年种植面积约 1 333.3 hm2(2万亩)。
1 选育过程
锅美味是以自交系S桔黄09-2S小-1S小为母本,自交系金心3号F107-2S小-1S-4S小-5S小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大白菜新品种。母本是由2009年引入的S桔黄,经过2 a(年)系统选育,重点选择在早熟性、抗病性及商品性状方面表现较好的亲本进行留种,选育出的抗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早熟,叶色深绿,叶面泡皱多,倒卵圆形的自交系。父本是从2007年引进的金心3号中选择表现优良的单株进行自交,经过4 a(年)定向选择,选育的出表现整齐、合抱舒心、早熟的自交系。2011年测配组合,在本公司试验基地进行组合试验,其中代号为11秋53的组合表现优良,遂进行小规模采种。2012年及2013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进行试种推广,以青研早9为对照品种,经过试种,11秋53表现较好。2015年定名为锅美味,开始应用于生产。2017年进行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大白菜(2017)370113。
2 选育结果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2、2013年在青岛国际种苗有限公司研发农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小区面积20 m2,田间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对照品种为青研早9。两年均于8月7日播种,10月11日收获。2012年锅美味平均每667 m2净菜产量5 278.5 kg,比对照青研早9增产6.5%;2013年锅美味平均每667 m2净菜产量5 645.8 kg,比对照青研早9增产5.7%。
2.2 生产示范 2013年在山东新泰、淄博和贵州贵阳进行生产示范。各点示范面积为667 m2,株距40 cm,行距60 cm,播种后60~65 d(天)收获,锅美味平均每667 m2净菜产量5 340 kg,比对照青研早9增产5.3%。
2.3 抗病性 2012年在本公司研发农场品种比较试验期间,对霜霉病、病毒病(TuMV)、软腐病3种田间常见病害进行抗病性鉴定。锅美味大白菜霜霉病、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9.05、0.95;软腐病田间发病率为1.2%;对照青研早9霜霉病、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4.29、2.38;软腐病田间发病率为4.8%。锅美味田间对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青研早9。
2.4 软叶率 2012年在本公司研发农场田间种植时,在播种后第60天调查软叶率,锅美味的软叶率为61.07%,高于对照品种青研早9(53.67%)。
3 品种特征特性
图1 锅美味
锅美味(图1)为秋播大白菜一代杂种,播种后60 d(天)左右收获,每667 m2种植约2 800株,根据市场需求还可合理密植,播种40 d(天)后可作为半结球大白菜分批收获,最晚可以75 d(天)收获。株高约34 cm,开展度65 cm,叶面深绿色,叶柄浅绿色,叶面皱,叶球头球形,球高约26 cm,球径约18 cm,叠抱,球顶圆,单球质量约2.5 kg,软叶率约61.07%。一致性高、丰产,一般每667 m2产量5 500 kg。田间对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的抗性较对照青研早9强,适合包装运输。适宜在山东、贵州等地适合大白菜种植的区域栽培。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整地施肥 首先应避免选择十字花科蔬菜重茬地,整地施肥,每667 m2施有机肥2 000 kg或圈肥5 000 kg左右、氮磷钾复合肥(N-P-K为15-15-15,下同)100 kg、磷酸二铵20 kg。起垄栽培,垄宽30 cm,垄高15 cm,沟宽30 cm。
4.2 播种 山东青岛地区适宜播种日期为8月5~10日,一般采用直播的方式,种穴底墒要足,株距40 cm,行距60 cm,播种后地面喷施封闭除草剂33%二甲戊灵乳油,每667 m2用量100~150 mL,兑水 15~20 kg。
4.3 田间管理 苗期防止干旱缺水,及时间苗,7~8片叶时定苗,莲座期和结球期追施2次氮磷钾复合肥,注意水肥结合。病虫害主要有病毒病、蚜虫、跳甲和夜蛾类害虫。病毒病发病初期及时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十二烷基硫酸钠(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10 d(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苗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5%抑太保乳油1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跳甲,可用35%氯虫苯甲酰胺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40 g·L-1甲氧虫酰肼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夜蛾类害虫,每隔10 d(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