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消防在社会救助中的应用
2018-11-08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支队副支队长李寿文
北京市西城区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李寿文
安防“黑科技”集中亮相连云港安博会上演PK大戏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消防部队在承担灭火作战、抢险救援的同时还担负更多的社会面应急和救助任务,这对消防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结合当前消防发展实际,总结现阶段消防部队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上的成就,深入分析信息化技术建设在社会救助中的地位与作用,讨论 “智慧消防”建设、消防扁平化通信指挥体系与灾害现场通信组织优化对社会救助消防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推动,展望未来新的应急管理体系中消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对具体建设策略与方法提出合理意见。
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内容与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安全形势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公安消防部队作为国家火灾扑救与抢险救援的专业队伍,保护着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自200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明确加入社会应急救援职能以来,公安消防队伍在社会救助与应急处突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的和谐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按照今年全国两会上公布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队全部退出现役,成建制划归至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设立消防救援局,打造成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国家队。这一重大决策意味着我国建立起了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推动消防事业进入到崭新的发展时期,标志着我国消防职业化进程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消防除了肩负传统灭火与抢险救援任务外,还将担负更为广泛的社会应急救助任务,这对消防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防信息化作为灭火与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信化建设和指挥建设是消防发展的重要方面。当今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智慧时期的到来,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消防信息化的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消防部门承担着灭火与抢险救援的任务,社会面上复杂的救助任务对消防信息化、消防通信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社会救助作为消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发性与多样性等特点。与灭火救援的任务过程有所不同,对其消防信息化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前所未有的要求。
消防指挥调度信息化建设现状
自公安部于1996年颁布《关于加快城市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建设的通知》后,公安消防开始进入到数字化时代,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消防指挥调度,并首次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消防领域,实现了灾情地点确认自动化,初步搭建起了信息化的消防指挥中心。
进入新世纪,在国内外经历了“9·11”事件、非典事件等重大社会公共安全危机后,应急联动的理念不断深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在中央的推动下,消防部门连同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将119与110、120、122等整合到了一起,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处理平台,通过三台合一的方式,将语音等数据信息集中处理,形成了现代先进的消防接处警调度系统。
现阶段已经建成的从部局至各总队、总队至各支队和支队至基层大队(中队)的消防三级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交换机设备和路由器设备大量已投入使用,技术日趋成熟。然而,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欠发达和困难地区线路带宽普遍较低,全国消防信息化建设的进度还有一定差别,部分地区急需对现有的三级消防基础网络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以进一步提升网络基础服务能力,适应复杂多变的灭火与社会应急救助任务需要。
当前,公安消防紧紧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技术革命,不断创新,以《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50313-2013)为基础,努力建成集中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分类处警,信息共享、更加智能化的指挥调度体系。全国消防部门结合本地区域实际情况,陆续实施了消防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的更新换代。据统计,全国现共有240余个地级以上消防支(总)队建立了新一代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在接处警、指挥调度、现场通信、辅助决策等方面应用了卫星通信、公众移动、微波通讯、超短波通讯等通讯手段,并配备了现代通信指挥装备,使消防灭火救援与社会救助指挥调度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消防信息化建设在社会救助中的地位与作用
消防社会救助主要应对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安全事件,旨在控制危机事件扩大、迅速展开有效救助,挽救生命、减少损失。社会救助与传统的灭火战斗职能在指挥调度上基本一致,但由于前者任务的复杂多样性,在一些指挥的环节二者略有不同,因此也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同。根据消防社会救助职能的特点,其信息化建设作用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贯彻救人第一理念以被救者为本
随着社会的进步,消防越来越为大众所接受并高度评价,人民群众越来越意识到了消防的重要性。在社会管理学中,人本身的利益喜好是一切管理行为的出发点,以获得最大的效率作为评判标准。因此,社会应急救助自然也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喜好为出发点,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将维护人民权益和促进人民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努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这同时也是支持应急救援迅速做出行动指挥决策的核心价值依据。
优化通信结构提高指挥调度效率
消防信息通信作为指挥调度体系的骨架,其技术的先进程度决定了指挥效率的高低。在消防员有限的情况下,保障有力的应急信息通信能够发挥救援队伍的最大效能,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少的投入完成救助任务,将损失减到最小。如汶川地震中的消防队伍所做的,以占总体救援人员8%的比例救出了26%的受困者,投入小而产出大。在这一高效运作过程中,消防队伍完备的信息化体系与强有力的通信保障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救援的高效性,通过提高救助效率减小危害的后果和严重性。
加强协同配合,促进多部门联动
公共危机种类多、范围广、情况复杂,涉及到了公安、卫生、安监、交通等多领域,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救助、共同救援。因此,可依托专业救援力量在应急救援中的骨干作用,建立各方辅助救援力量的联动协调救助机制,发动各部门、各种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应急救助任务,依靠和协调广大群众力量,建立起科学联动的社会救助应急指挥机制。
世界级移动灭火新装备亮相中国“投洽会”
消防信息化建设作为消防指挥调度体系的基础,其技术先进程度与运行模式优越性决定了社会救助接警出动与现场指挥的效率与效果,保证了救援的快速性和及时性。加快消防信息化建设步伐、优化信息通信保障结构,可有效解决救助现场指挥不畅,通信混乱的难题,是未来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的重点课题。
社会救助职能下消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以”智慧消防”建设为平台,提升社会救助能力
“智慧消防”综合运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起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火灾防控体系,打造符合实战要求的现代消防警务勤务机制,全面提升了社会火灾防控能力、部队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和队伍管理水平,实现了由“传统消防”向”现代消防”的转变。
通过物联网信息技术,可着重解决救援现场对信息采集、传输、储存过程中的难点及关键技术应用问题,实现了跨部门数据收集,可进行数据共享,打破了以往救援行动中信息传递反馈不畅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了多警种、多部门、跨区域的信息交流,快速响应、协同作战、统一指挥。
利用云计算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应急救助指挥提供辅助决策,弥补了过去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前瞻性思考方式以及凭经验决策模式的不足,有效解放了警力资源、优化了救援流程,实现了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以及部署和调配的最佳优化。
具体到社会救助指挥调度方面,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建设基于“大数据、一张图”的实战指挥平台。依托公安网(消防信息网及指挥调度网)、局域边界接入平台的专用地图,实现了救助行动的一张图指挥、一张图调度、一张图分析、一张图决策。
现阶段已经建成了城市重大事故及地质性灾害事故救援两大应急信息通信系统,可实时获取灾害现场图像、语音和数据,掌握灾情动态及发展态势。通过共享对接政府应急联动部门、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联勤保障单位等信息资源,提高了接警出动、联合处置、联动协同效能。
对于社会救助,可进一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智慧消防”建设成果,通过在建筑物里装入物联网传感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自动采集信号将消息推送到消防信息系统,从而迅速定位灾害地点,并将相应的信息发送到最近的作战单位,可大大提高反应时间。
推动扁平化消防指挥体系下的信息化建设
扁平化指挥模式,即变层级指挥为直接指挥、多头指挥为统一指挥。就消防部队而言,推行扁平化指挥模式就是以救援一体化信息指挥平台为载体、以战斗模块科学编成为依据、以平时作战信息精确采集准备为基础、以提高指挥员团队综合素质为前提、以相关法规制度为保障,将传统“树状”的指挥层级精简成“网状”的指挥层级,实现由全勤指挥部对各个战斗模块直接实施作战指挥所构建起的作战指挥体系建设。
在消防救助过程中,扁平化指挥可全盘掌握现场救援情况,直接对各行动模块下达命令,可大大提高救援效率。为实现消防扁平化指挥,发达的信息化通信保障是重要的前提。以信息互通共享为基础建立情报处理、指挥决策和执行协调三个中心。情报处理中心负责现场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为指挥决策中心决策和部队行动提供现场实时信息服务;指挥决策中心拥有对作战的绝对指挥权,负责作战筹划与决策;执行协调中心具体组织计划作战、协调作战行动、实施各种保障和监控作战行动效果,三者互联互通形成了扁平化指挥体系。其可在分布式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将指挥链和通信链剥离开来,保证不同层次指挥与作战行动的同步进行,实现指挥体系向信息化体系的转变。
优化救助现场通信组织,提高现场救援效率
灾害现场通信组织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保障与灾害相关的各类信息能够进行有效传递而对通信活动实施的各种组织和管理,在接警出动、传递上下级指令、保持各级人员通信畅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消防队在执行社会面救援任务时会面临各种复杂的现场情况,信息化基础与现场通信组织至关重要。若不能搭建起科学合理的救助现场通信组织,将会导致通信受阻、指挥不畅的情况,成为制约消防队伍救助工作的瓶颈性问题。因此,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应结合消防社会救助任务特点,设计优化接警出动与到场救助的信息通信组织体系。
救助现场执行社会救助任务时的信息通信指挥保障流程应从出动、途中、到场三方面进行规范。支队应急通信保障分队接到上级指示出动时,应携带3G/4G图像传输终端、400兆电台、800兆电台和总队配发的其他电台和设备备用等装备,跟随通信指挥车一起出动。同时,支队指挥中心也应随时同总队作战指挥中心进行不间断的信息沟通。
在行驶途中,应第一时间开启3G与总队的图像传输终端进行联通,通过呼叫总队指挥中心实时上传信息和行驶现场图像,并接收来自总队、支队指挥中心的作战部署指令。
到场后,第一时间开启互联互通设备,并联入现场指挥网频点。同时,现场应急信息通信保障负责上传现场情况,各救助行动小组实施不间断信息图像传输行动画面,保障救助全程信息不间断。
社会救助现场的信息通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既需要分工明确,又需要各部门、各人员的相互配合。因此,消防在与政府、公安、医疗、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进行通信联络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联动单位的视频监控系统、城市规划系统、气候气象数据等信息,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整个社会救助现场信息通信和组织指挥的互联互通,更加有效地完成各种指令和信息的上传下达,保证信息通信在社会救助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为完成新时期的社会救助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打造“智慧消防”,消防机器人正式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