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对本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培养机制的研究

2018-11-07金宜洛

报刊荟萃(上) 2018年9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SWOT分析就业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角度,对当前大学生自身具有的优缺点、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利弊因素等作出综合分析比较,明确本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及其所面临的就业机会和挑战,针对本科师范类大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就业培养机制。

关键词:本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SWOT分析;培养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认证机制也发生变革,使得教师行业准入的专业限制被打破,再加之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毕业生数量剧增,地方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压力,缓解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刻不容缓。本文采用SWOT分析对地方高校本科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就业培养机制,对于促进本科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有着实践性和指导性的意义。

一、本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SWOT分析

(一)本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优势(strengths)分析

第一,整体素质高,组织适应能力强。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的思想情操,再加上师范院校注重对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师综合技能训练,他们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具备了非师院校学生所不具备的素质,这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有其自身优势,从而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因此他们能够更快地融入和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第二,就业行动的先发优势。现在的用人单位更多的关注实践经验与能力,目前师范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在根据市场实际需要逐步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路线发展。本科生与研究生相比更易管理,成本更低,可塑性更强[1]。

(二)本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劣势(weaknesses)分析

第一,就业方向较局限。从培养目标和社会认同角度来看,师范专业毕业生首选的职业应该是教师,但随着我国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的实施,再加上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毕业生涌入教师行业,使得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优势越来越不明显,从而不得不转向其他行业,而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具备胜任非教育类的岗位的能力,这种观念对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是一种限制。

第二,核心竞争力不突出。就业竞争要取胜就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很多师范院校办学历史较短,缺乏重点师范院校雄厚的师资,在专业学科上盲目效仿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缺乏系统的职前培训和专业化的指导,导致毕业生缺乏就业市场所必需的一些专业技能,也就是说还未准备完善就输出市场,使得本科师范类大学生毕业生在多元化的教育人才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除了客观原因之外,其自身能力的欠缺也是重要原因。部分师范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就业观念滞后,缺乏除教师职业以外其他职业应具备的能力,在职场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三)本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第一,就业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师范生就业市场化的改革使得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扩大,传统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只面向单一的教育系统,就业市场化之后可面向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任何单位。另外,民办和私立教育机构的兴起与发展,为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空间。

第二,国家政策的支持。2009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就业政策公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包括倡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自主创业;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同时,在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上进行了更宽泛的界定,政府部门对用人单位接收或聘用毕业生的管理由具体的人头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拓宽了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2],缓解了本科师范类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本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的挑战(threats)分析

第一,教师职业社会化,加剧了师范生就业困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对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鼓励综合性大学和其它非师范类高等学校举办教育院系或开设获得教师资格所需课程。”[3]教师职业社会化,使原来师范院校学生独占的市场转向各类具有师资条件人员共同参与的市场,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界限被打破,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视角更趋合理化,导致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分割了师范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份额。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挤入教师队伍,欲与师范毕业生共享教育就业市场的“一杯羹”,使原本就业困难的师范毕业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再加上一些贫困地区受财政收入制约,宁愿聘用待遇较低的代课教师,也不愿接收安排师范类毕业生,影响了毕业生充分就业。

第二,用人單位招聘门槛提高。近年来,教师职业包括中小学教师的招聘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涌向教育行业。许多学校用人单位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新进教师人才选聘条件为高学历出身和重点院校毕业,甚至提出了“小学教师学士化,中学教师硕士化”的口号。许多地市、县(区)直属中小学或沿海经济发达的城镇学校招聘教师采用了先录用研究生,后录用重点和老本科院校毕业生,再加上教育职业的社会化,本科师范类院校学生往往被边缘化,就业难度更大。

二、培养机制

在明确了本科师范类大学生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把握了环境提供的机会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与威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三个综合性的培养机制。

(一)构建本科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长效机制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部曲。招生生源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会反映到学生的就业率中,就业率的高低则反过来影响高校招生生源质量的好差。因此,高校要想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必须全面考虑招生、培养和就业三者关系,建立起良性互动机制,达到最佳的融合,形成良性循环。

首先,依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适时调控高校招生培养计划。为从源头抓好就业工作,加大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力度,把办学资源、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状况挂钩,使其具有市场适应性和竞争性;其次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把就业、创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最后,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师范生就业指导工作是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乃至毕业后一两年的全程性工作,學院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并贯彻实施,职业咨询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以就业实习为主体,职业咨询、择业指导为两翼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

(二)构建本科院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协同长效机制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逐年递增,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增的就业岗位大大远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各界、相关院校和家庭都有责任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措施。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制定相对应的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例如取消户籍对单位招考的限制,取消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不合理收费,每年拿出更多的进入指标用于教育系统尤其是基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引进,并且要积极做好协调保障工作,减少就业体制障碍,做好各劳动力市场及教育单位的沟通联系工作,使各地区信息、资源共享,劳动力市场不处于割裂状态,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便利[4];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更要做好师范类毕业生的分流工作,拓宽就业渠道,例如鼓励师范类毕业生继续深造、或参加公务员考试、应征入伍、自主创业等。其次,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延伸到家庭。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生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所以家长们应当及时与孩子沟通并给予指导;最后,社会各界包括福利保险机构和广大媒体,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加强对教师正面形象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构建本科师范类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培养长效机制

将就业能力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强化特色,强化与社会对接的力度,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中,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强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和完备的知识结构,根据教师职业的具体要求,做好教学实践环节的锻炼,努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及时更新就业观念,尽早设计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制定一个相对明确的求职方向和目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形势,缩短个人期望与就业环境之间的差距[5]。

三、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关系到我国教育的发展。面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本科师范类大学生就业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提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冷静面对社会大环境的变革,提高自身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伟.地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SWOT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10(4):16-18.

[2]王品飞,孙侠.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3(11):61-63.

[3]胡建新.高师院校转型期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2):93.

[4]刘金科.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的探索与实践[J].工作研究,2007,23(6):77-78.

[5]肖绍俊.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4):176-177.

作者简介:金宜洛(1989—),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政、就业创业。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SWOT分析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