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之于中韩史料的“双面人”
2018-11-07徐鑫鑫
摘 要:明代嘉靖大礼议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是明代政治史和文化史的重大事件。长达二十年大礼议,不仅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格局以及祭祀事宜,而且波及朝鲜,对于一向以小中华自居的朝鲜亦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这场议礼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更是万众瞩目,世人对于他们的评价褒贬
不一。
关键词:明朝;朝鲜王朝;嘉靖大礼仪;张璁
1506年,明武宗登基,16年之后,暴毙于豹房之中。因为明武宗既无子嗣又无同父兄弟,皇位空缺40天之久,大明王朝自建朝伊始从未出现此等局面。此时朝野之中的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倾轧,博弈,妥协。最终牵强的以《皇明祖训》为基,”兄终弟及”为则,通过武宗遗诏,宣布”兴献王之子朱厚熜继承皇位,由此事件引发了长达20多年的大礼仪以及祭礼改革。对外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大礼议持续的过程之中,当时反议礼派对于张璁等人的过于抨击,以及后世众多材料对于张璁等人的抹黑急需正视。对于议礼派领袖张璁的评价,中韩两国的表现截然相反。
对于嘉靖初年发生的大礼议事件,在学术上引发了众多争论。例如:孟森[1]的《明史讲义》说大礼议“遂开危亡之渐”;欧阳琛[2]曾论述过阳明学与大礼议的关系;南炳文[3]、张显清[4]从大礼议的起源、发展、影响等方面深入剖析过此事件、以及赵克生[5]等曾从祭礼改革方面详尽论述过、田澍[6]曾发文众多,专门为张璁正身。韩国学者曹永禄[7]、郑台燮[8]、尹真粉[9]等也曾关注过嘉靖大礼仪事件。所以,站在东亚视野,通过两国对于同一事件、同一人物的记述,可以深刻的揭示当时的两国关系态势以及形成此种态势的原因。
1 中国
1.1 明南海霍韬《十善书略》
韬深敬礼罗峰翁者...罗峰翁有此十善,韬是故深敬之也。
1.2 温州知府郁山《上张罗峰书》 (见《光绪永嘉县志》卷三十一《艺文·外编》)
阁下以敕建宝纶楼大治第宅,广基地,强市买不已...岂驱赤子猎浮名哉!地决不再广。
1.3 明姑苏(今江苏苏州市)徐拭《奏疏叙略》
张文忠翊神明之孝思,...固有本也。
1.4 明永嘉项乔《瓯东私录》
罗峰尝谓四书本经,我俱读之千遍。前辈之用功类如此...
1.5明永嘉项乔《瓯东私录·祭罗山张文忠公文》
惟公勋业满朝廷,声名满华夏,乔不待赘也。...公可谓不负此生者矣……。
1.6明武进唐顺之《荆川集·上张罗山相公诗》
帷中运策九州清,...年年常傍紫宸明。
1.7明海盐(今浙江海盐县)郑晓《吾学编·名臣记》
张文忠公晚年发愤抗朝议,...要亦有以服其心矣。
1.8明華亭(一作吴县)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我朝宰相》
有才断,肯担当,...永嘉之张(指张璁)。
1.9明晋江(今福建泉州市)黄光升《昭代典则》
张公孚敬...其功万世不可泯也。
2.0明洧川(今河南长葛县)范守已《肃皇大谟》
张公孚敬掌都察院...按察司因循畏怯,全不举行。
2.1明太仓王世贞《皇明盛典述》
张文忠公佐命中兴,...前此所未有。
2.2明椭李(今嘉兴)支大伦《编年信史》
支大伦曰: “张永嘉相业俊伟掀揭,本朝首推。...有再造宇宙之功云。”
2.3明仁和(今杭州市)张翰《松窗梦语》卷五《堪舆纪》
...与故相张文忠同邑里,精堪舆术。……张之意念深矣。
2.4明江宁焦蛇《玉堂丛语》卷四
张孚敬为人刚狠,...士风日流于薄恶矣。
2.5明华亭(今上海松江)董其昌《容台集三·贺漕抚李公考绩晋副都御史序》
……虽然,公(指张璁)有社稷功,...此亦名臣之资也。
2 朝鲜
1.1明宗实录第四卷 明宗1年10月24日 戊申 (1564年 明 嘉靖 25年)
…張璁等啓曰: ...然且扶持至此者, 安知不由於前日學問之功也?”
1.2仁祖实录第三卷 仁祖1年9月11日 戊戌(1623年 明 天启3年)
...張璁之徒, 鼓作邪議, 肆爲眩亂, ...莫此爲甚。
1.3仁祖实录第十卷 仁祖3年12月3日 丁丑 (1625年 明 天启5年)
…席書、張璁等, 更唱邪說, 以惑聖聽,...。
1.4仁祖实录第二十四卷 仁祖9年 5月2日 乙亥(1631年 明 崇祯4年)
…嘉靖皇帝爲席書、張璁輩所賣弄, 滅大義、崇私恩, 前世之失, 宜可戒也。
1.5仁祖实录第二十九卷 仁祖12年 7月27日 辛亥 (1634年 明 崇祯7年)
...張璁、桂萼, ...而不從。
1.6仁祖实录第二十九卷 仁祖12年7月28日 壬子 (1634年 明 崇祯7年)
…大非國家之福也。 兩司公論, 夬賜允可, 則朝廷幸甚, 君德幸甚。
1.7仁祖实录第三十卷 仁祖12年8月1日 甲寅(1634年 明 崇祯7年)
…席書、張璁、桂萼以爲: “獻皇帝未爲天子, 天統不可干。”...將無所容於天地之間乎?
1.8显宗实录第二卷 显宗1年 3月19日 甲戌(1660年 清 顺治 17年)
…然以藩王入承大統, 以非禮之禮, ...豈非可惜乎?”
1.9肃宗实录第二十五卷 肃宗19年2月4日 戊寅 (1693年 清 康熙 32年)
…至嘉靖, 議禮臣張璁, ...竟至改正。
2.0丁若镛 《嘉靖大礼仪》
...臣謹案張璁、桂萼之等。終不能如此一言。不免爲小人也。
2.1《水色集》 卷八 《请行三年丧追崇入庙疏》
皇明有張璁桂萼逢迎之事。...
2.2《潛冶集》卷一 《應旨疏》
…而嘉靖年間。張璁,桂萼...實是儀禮此條之罪人也。
2.3《淵泉集》卷二十五 《正名辨》
何必絶其父母之名而後。...然後始可以貳統律之耳。
3 结语
中朝双方对于议礼派领袖张璁截然不同的评价,既是由于两国受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程度不一,另一方面就是在国家政治建设中言官的地位不同。再者就是朝鲜虽然对于大礼议一片批评之声,当时出于自身的事大主义精神以及处于封贡体制框架之内,依然是派出了各种使节,比如进贺使等等。“由于朝鲜的政治背景中,党政的色彩过于强烈,致使礼讼一发生,就迅速与党争纠缠在一起,使学术论恶变为无聊的党派斗争,党政因素掩盖了学术因素[10]”;除此之外,造成此种局面和国王是否主动出击、能否主动出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孟森:《明史讲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85、224、240页.
[2]欧阳琛:《王守仁与大礼议》,《新中华》1949年第7期.
[3]南炳文:《嘉靖前期的大礼议》,《故宫给博物院刊》1983年第二期.
[4]张显清:《明嘉靖“大礼议”的起因、性质和结果》,《史学集刊》1988年第四期.
[5]赵克生:《明朝嘉靖时期国家祭礼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6]田澍:《嘉靖革新研究》,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7][韩]曹永禄:《中国近世政治史研究:明代科道官?言官的机能》,首尔:知识出版社,1988年.
[8][韩]郑台爕:《明末?理学》,《东国史学》1994年第28期.
[9][韓]尹真粉:《嘉靖前期(1522-1528)的“大礼议”的政局与经筵》,韩国《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92期.
[10]彭林:《朝鲜时代的礼讼与君统、宗法诸问题》,《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秋之卷.
作者简介
徐鑫鑫(1994-),女,天津市,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古代中朝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