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卢旺达饭店》

2018-11-07杜雪

卷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摘 要:电影《卢旺达饭店》反映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的大屠杀事件:卢旺达胡图人疯狂且残忍的屠杀图西人。本来是一个国家的两个“兄弟”般的族群,却因为被殖民时期的分裂思想,而变成了两个有强烈等级差距的种族。在这一思想的毒害下,胡图人和图西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后酿成惨剧。本文将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来分析《卢旺达饭店》。

关键词:《卢旺达饭店》;卢旺达大屠杀;后殖民主义;胡图与图西

1 概论

《卢旺达饭店》反映的是1994年发生在卢旺达的大屠杀事件。起因是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乘飞机在首都上空遇袭身亡。胡图人认为这是图西人的阴谋,随后便对图西人采取了大规模的疯狂屠杀。男主人公保罗是米勒·克林斯大饭店的客房经理,同时也是一个胡图人,而他的妻子是图西人。身边到处充斥着胡图部族民兵、政府军队等暴力威胁和残忍迫害,保罗从最开始的只想保护家人,认为家人是最重要的;到后来,即使有机会可以逃离,仍然选择留下来保护在饭店的难民。他用自己的智慧、财富、经理身份和与政要的关系,成功的挽救了在米勒·克林斯大饭店的1268名图西人的生命。

根据国际红十字会的估算,在这大约100天的大屠杀时间里,有约80万人被杀害。其中,绝大部分是卢旺达的图西人和部分胡图的温和派。为什么卢旺达的胡图人要如此疯狂的屠杀图西人?首先先了解一下卢旺达的胡图部落和图西部落,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胡图与图西

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卢旺达和布隆迪的主要民族。其中,卢旺达的人口约700万,胡图族占人口的85%,图西族占人口的14%,土著瓦特人占人口的1%。

关于胡图族、图西族和瓦特族的关系,有一个传说:卢旺达的第一位国王有3个儿子,名叫加特瓦、加胡图、加图西。国王为了挑选一个儿子继承自己的王位,就交给每个儿子一罐牛奶,要他们第二天早上交回来。贪吃的加特瓦一转身就把牛奶喝光了;加胡图晚上打瞌睡,牛奶泼了,所以他第二天早上只交回了半罐牛奶;只有忠诚的加图西整夜没睡觉,守着牛奶罐,所以他交回了整罐牛奶。于是,老国王选定加图西作为继承人,永远不用干体力活;缺乏自制的加胡图则充当国王的奴仆;贪吃的加特瓦就被抛弃了,所以住在森林里。加图西是图西族的祖先,加胡图是胡图族的祖先,加特瓦是特瓦族的祖先。

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其实,胡图族人和图西族人都不是这一地区的土著居民。公元7世纪,胡图人迁来此地区,他们个子矮小,皮肤黝黑,主要从事农耕。公元10世纪,图西人迁来此处,他们身材高大,肤色比较浅,主要从事农牧業。最初的两个族群之间混居,一直都是和睦共处。直至16世纪,图西人率先建立起了封建王国,他们的社会组织发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长期从事农牧业,拥有大量的牛群,使他们在经济上也远远超过当时的以农耕业为生的胡图族。

渐渐的,两个族群之间的关系不再平等,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人征服了占人口大多数的胡图族人,并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王国。但是,即便两个族群的地位不再平等,但是仍然像传说中那样,是属于“同一个父亲的两兄弟。”而这一切都在,卢旺达被殖民之后,发生了变化。

3 被殖民之后的卢旺达

自十九世纪末,卢旺达成为德国的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战败,把卢旺达交给比利时。不管是德国,还是后来的比利时,都在卢旺达采取扶持当地代理人这样一种最省事,不费力的间接统治。这些欧洲殖民者来到卢旺达发现,虽然胡图族和图西族都是非洲黑人,但是从事农牧业的图西人统治着从事农耕的胡图人,这个国家有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些欧洲殖民者发现卢旺达国内现有的两个族群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其统治整个国家的有力工具。比利时人对于将卢旺达的两个族群进行更为详细的划分,正如电影里所提到的:图西人更高,举止更优雅,鼻子较窄,皮肤较白;和胡图人相比较,更接近欧洲人,他们的身份更高贵。所以,比利时人利用图西族人来管理国家。

在比利时人对卢旺达的图西族人和胡图族人的体态特征“身份化”之后,“含米特假说”产生了。这一假说被欧洲一致接受,使欧洲殖民者统治卢旺达等殖民地这一行为“合理化”;更大大加剧了图西族人和胡图族人之间的阶级差距,使原来可以相互通婚,互相杂居的无绝对民族之分的两个族群,变成了有绝对种族之分的两个互不相容的族群。“含米特假说”是欧洲殖民者统治卢旺达的工具,它成功的将“有阶级差距的种族身份”这一思想植入到胡图人和图西人的头脑中,成功的挑拨了两个族群的关系。比利时人更在离开卢旺达的时候,将政权交给了胡图人的手中。长期受到压制的胡图人得到权力,开始迫害图西人,卢旺达的和平问题令人堪忧。即便是在卢旺达独立之后,“含米特假说”带来的影响仍然毒害着两个族群的人们。即便是国家独立,可是人民的思想还停留在被殖民的时期,他们的意识还再受殖民者的控制,没有真正的独立,他们还在进行着被殖民时期的斗争。

4 对卢旺达大屠杀的思考

这些欧洲的殖民者们为了更好的统治卢旺达,利用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已有的不平等关系,并赋予其更具说服力的“种族身份论”。这使本来可以自由流动的一个国家的两个族群,变成具有等级差距的两个不同种族,大大加剧了两个族群之间的矛盾,并且愈演愈烈。后来,卢旺达独立了,殖民者撤离了。但是他们给卢旺达带来的危害和影响没有消失,在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体现的淋漓尽致。两者之间的冲突、矛盾不断,甚至严重到了发起族群大屠杀的程度,这些昔日的始作俑者却对此不采取任何的补救措施。正如影片中展现的那样,当大屠杀已经在整个卢旺达展开了,这个时候联合国的维和部队还在卢旺达准备等待两个族群政府签收的和平条约。所以,保罗第一时间向联合国上校寻求帮助,上校看着数以千计的尸体,和不断增加的孤儿,对保罗说“我来这是维持和平,不是创造和平。”并且他下令不干涉屠杀事件。随着事件严重程度的加剧,法国的士兵来到了卢旺达,这时候包括保罗在内的卢旺达难民们都以为得救了。但是,他们来到这儿,只解救了困在卢旺达的外国人。“只许外国人,卢旺达人不可以。”上校告诉保罗,那些士兵不会留在这儿,屠杀不会停止。所有的人都撤离了,他们被遗弃了,之前联合国的部队有300人,现在只留下4人,而且还不能开枪。这些昔日的欧洲殖民者对发生在卢旺达境内的大屠杀置之不理,就连联合国都不插手,任由卢旺达自生自灭。“你即使拥有了酒店,但你连nigger都不是,你是African。”nigger是一个对非裔美国人带有强烈侮辱性称呼的词语,表现出强烈的种族歧视。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的地位很低,在很多方面都受到歧视。上校却对保罗说,你连nigger都不是,你是African。保罗在这些白人眼里,连地位地下的非裔美国人都不如。如果他是非裔美国人,联合国也会管他,但是因为他是非洲人,他的生死,无人过问。最后,保罗看清事实真相,说道“这些人都不是来帮助我们的。不会有人来救我们。我们只能靠自己......我们要让他们感到愧疚,以至于来帮助我们。”卢旺达的难民只能依靠那些殖民者们的愧疚来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之前的殖民者对于卢旺达的毒害还没有彻底清楚,两个族群的矛盾愈演愈烈;始作俑者和联合国不闻不问,这时候又有另一方的欧洲势力对卢旺达境内的族群屠杀表示支持。卢旺达人民内忧外患,何时才能过上真正独立,和平的幸福生活?另外,作为和卢旺达有相似处境的布隆迪会不会也遭受这样的遭难,成为下一个卢旺达?这都值得我们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巨川. 胡图族与图西族:积怨何时了?[J]. 世界知识, 1995(9):23-24.

[2]谢国先. 胡图族和图西族:历史纠纷与现实矛盾[J]. 今日民族, 2002(8):24-27.

[3]子泉. 卢旺达大屠杀带来的反思[J]. 人民公安, 2004(8):11-11.

作者简介

杜雪(1989-),女,汉,吉林吉林,硕士在读,长春理工大学,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后殖民主义
《山河故人》:从民俗符号的颠覆看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乡愁”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