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2018-11-07张锐
张锐
摘 要:地名已经不是地理位置的符号,他们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采取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才能长久的发挥地名的历史和文化作用。
关键词:地名;保护;利用
地名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意。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地名中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充分的认识地名对历史文化的承载性,合理地保护,并加以利用。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演变。从古至今,地名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含义越来越丰富,覆盖面越来越广。一般而言,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人们命名地理实体时,会以地名描述地理特征、体现时代特色、纪念著名人物、寄托美好愿望等,因此很多地名都有丰富的含义.以我多年从事文物工作,接触相关地名之浅见,认为地名,首先是研究古地理事物的名称;其次是搞好资源普查的向导;第三地名也是游子回家的路,是远离故土的游子魂牵梦绕的故里情怀;尤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地名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在文物的映照和承托下,能无声而鲜活的解读历史,是一个地方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 在研究古自然地理时离不开地名。在江苏地图上,稍加提示,你会看到上海、海门、海安、滨海和海州等地名连成一线,恰好与目前的海岸线大体平行。据史书记载,一二千年前,这条线是常受海潮侵蚀的海岸线。这些当年命名的水域地名,成了今天研究海岸变迁的可靠证物。
二 地名也是搞好资源科学普查的“向导”。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但地名仍然是进行资源普查时最节约成本的手段。
地质工作者在燕山地区寻找矿藏时发现,许多矿藏与资源地名关系相当密切。他们从当地带“金”字的地名着手,找到许多金矿,其中“金厂峪”就是我国目前大金矿之一。
三 地名如人名,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又一代人息息相关。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一个长期形成的地名,其实就是那个地方的符号,是那个地方所有人情感所系的标志。即便远在他乡,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故乡名字。我们常说珍爱乡愁、寻找乡愁,这乡愁,就融在地名中。地名是游子回家的路,是照亮游子回家的灯,是牵动乡土情怀的文化!
四 尤为重要的是地名的历史,能配合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文物,鲜活的解读历史,说明一个地方的歷史沿革。赋予一个地方于鲜活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一个地方的地名往往由街道,村庄的地名,以及众多的山,河,塬,川组成,这些众多的地名像璀璨的明珠汇聚银河般组成了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地名已经不是地理位置的符号,他们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遗产。如大家熟悉的宣威火腿,出产地宣威,作为一个地名,他的历史沿革如下: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宣威秦以前属夜郎辖地。据《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开犍为郡,属益州,置县,设存阝马阝县(今宣威),唐天宝后归南诏属弥殿部。元世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沾益州,州治所在今市城东河东营,辖交水(今沾益)、石梁(今宣威东北部)、罗山(今富源)三县。明初仍为沾益州,为土流合治,隶云南布政司曲靖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入滇,设宣威关。寓意“宣播朝廷之威德”。宣威名源于此。治所移至今市城,始建土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扩建为石城。由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清率雍正五年(1727年),云贵总督尔鄂泰改土裁州设宣威县。中华人民共合国成立后,仍为宣威县。1954年6月30日改名榕峰县,1959年11月30日,恢复宣威县名,1994年2月18日撤县设宣威市。
读完这些地名的历史沿革,在文物的映照下一部宣威的发展史鲜活的跃然纸上:宣威这块厚重的红土地上,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留下了祖先的足迹——格宜尖角洞文化遗址。至秦,本境已开通五尺驿道——杨柳古驿道。三国时代,本境留下蜀国兵将驻扎的“诸葛大营”。明朝,重修古驿道,古驿道旁留下了“山高水长,水流云在”的摩崖石刻以及傅友德南征的“古战场”、“古炮台”、“烽火台”遗址。“南方古丝绸之路”途经宣威,证明宣威在远古时代就具有相当程度的文明。所有这一切,都印证了宣威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
一座城,就是一部历史;一座城的一条路名,一条街名,都蕴含着一个故事。
不管你身处何位,都来自一个小小的地方;不管它声名显赫,还是默默无闻,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地理标识。故乡的地名,是祖先遗留给你的不可替代的人文标签。地名作为一种历史遗存,不仅存在于文化的记忆中,也寄托着人们深深的感情。可以说,它是一座城市中极具价值的资源,像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珍珠,每一颗都闪烁着不同的光彩,聚合成一座城市的氛围和力量,无声地展示着城市的本色和魅力。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说:“地名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意。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地名中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近年来,在城市建设、资源开发和环境整治中,随意更改或废止古老地名的现象时有发生,越来越多老街巷的名字消失了。要知道,“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肤浅的城市,同时一个没有老街巷、老地名的城市也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
地名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每一个地名都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变迁,地名承载灿烂的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重视地名文化的保护,就是重视我们的历史!保护地名就是保护每一个地方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注释
1.《云南通志》、《宣威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