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和预防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探究
2018-11-07罗艳萍
罗艳萍
摘 要:田径运动是我国的弱势项目。加强少体校田径运动训练,着力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为国家输送大量田径运动人才,是当前少体校教练员需要时刻思考,并深研力求做好的工作。文章对少体校田径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易受到的损伤类型、原因及对策进行探究,旨在为教练员加强教育,预防运动员在运动中受到损伤提供参考,确保运动员安全顺利提高自己的田径运动综合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田径运动;运动损伤;安全教育;心理素质;环境因素
田径运动是普及最广且是对锻炼身体最有裨益的运动项目,也是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短腿”项目,着力加强田径运动教育意义重大。田径学习和训练存在诸多危险,在激烈的运动竞技中如何避免和预防运动员受到損伤是教练员需要深研的课题。下面结合工作实践,就少体校教练员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训练中加强预防和避免损伤教育,顺利安全提高运动员田径综合素质,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共勉。
1 田径运动员易受到损伤的类型及原因
田径训练常见的损伤包括肌肉拉伤、擦伤、关节韧带扭伤、运动性晕厥、肌痉孪或酸痛、脱臼和骨折、挫伤等。其中,肌肉拉伤是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的类型,占总调查人数的72%,其次是擦伤和关节扭伤。由此可见,肌肉拉伤和扭伤在运动损伤中所占比例较大,擦伤以及关节扭伤比较常见的。因此,在运动的平时训练和比赛中,要特别加强其肌肉方面的防护和训练。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占主要方面,并且,在人为因素中,可控因素占绝对优势的比例,不可控因素所占比例很小,所以解决好这些可控的人为因素,对减少运动损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客观的环境因素来说,应尽量的改善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2 预防和避免损伤的策略
1)加强安全教育。在田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教育,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真正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教练员要针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注意训练计划的安排,编制发放田径运动安全手册,并向运动员提出防止运动损伤的注意事项。如在中长跑练习时场地硬、跑的量大或技术不正确就会产生胫、膝骨的疲劳性骨膜炎,疲劳性骨折,膝盖外侧的滑囊背炎以及足部腱鞘炎;投掷项目则容易造、肩、肘的肌肉和韧带拉伤,特别是标枪运动员的肩、肘受伤几率更高,推铅球则容易使手指扭伤。同时,教练员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运动员养成“训练或比赛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再参与运动”的良好习惯。
2)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的技术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良的情绪导致肌肉疆硬、自我感觉障碍,进而导致运动机能下降、判断失误、动作失调、创造力丧失、不能发挥运动水平。而良好的心里状态会产生超水平发挥的状况,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心理素质训练显的尤为重要。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要给予运动员积极鼓励和关怀,不断增强运动员的信心,运动员自身可以在比赛前以听音乐和自我鼓励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养成正视失败的良好习惯。
3)加强柔韧性训练和体能训练。柔韧素质是身体的重要素质,它对技术动作的伸展和准确性、幅度、美观及预防运动损伤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学校都在强调力量、速度和耐力方面的训练,忽视了柔韧度的训练,这是极其危险的,加强运动员柔韧度的训练,可以增强人体对各种动作的支配能力,有利于肌力和速度的发挥,也可以提高关节的灵活度,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
田径是一项集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中体能是完成技术,全面发挥训练水平的基础和前提,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的地位,通过体能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同时可以防治伤病。教练员应该在训练中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采用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体能训练的全过程实施最佳调控,从而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摒弃传统枯燥乏味的体能训练模式,真正使运动运在训练中心理上获得成就感,提高运动激情,产生良性循环。
4)加强技术练习和恢复训练。技术动作走形是导致运动员伤病的关键因素,加强技术练习势在必行。运动员应该在教练员的指导下,根据本人的状况,制定合理的技术训练计划,着力针对技术动作进行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状态,提高运动水平的同时,避免伤病的发生。
恢复性训练是调节机体承受运动负荷,合理增强机体能力的有利保障,也是追求超量恢复的有效途径,是消除运动员疲劳的重要手段。如大量的运动后做整理活动,可有效加快血液内乳酸的消除;剧烈运动后可采用边听音乐边慢跑的方式来进行恢复训练,避免身体的静止状态妨碍强烈的呼吸动作影响氧的补充,此外,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后,要对身体的重要关节进行恢复,避免关节损伤,减少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5)合理安排训练量和比赛。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训练时肌肉活动对机体对器官系统的结构与机能也是逐步适应的,不能急于求成。过大、过激的运动量超过人体各器官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训练容易引起身心俱疲。其症状表现为运动能力明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减退等,从而成为造成运动损伤的诱因。
6)妥善处理环境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不良气候的影响也容易诱发运动损伤。如气温过高易发生中暑,气温过低肌肉僵硬易引起拉伤;潮湿高温时使人大量出汗,影响体内水盐代谢可发生肌肉痉孪或虚脱。因此,教练员在不良气候环境下应灵活机动地调整训练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另外要加强防护用具的检查以及训练场地的维护,切实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总之,田径运动员受到的损伤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就少体校田径教学,要有效避免和预防运动员可能受到的各种潜在的危险,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有充分的认识。教练员须引导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时刻树立安全观念,科学训练和恢复,自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教练员要时刻掌握运动员的动态,加强与运动员的适时沟通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内容,助力田径学习和训练工作安全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王森.业余田径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对策[J].学术研究,2011,(3):69.
[2]阎帅威等.山西省太原市3所高中业余田径运动员损伤调查及其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1):123-126.
[3]刘聪.黑龙江省田径径赛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88-89.
[4]庞美娟.对田径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与分析[J].竞技论坛,2012,20(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