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水利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
2018-11-07童志林
童志林
摘 要: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水利建设也提出了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的要求,在我国当前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本文就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研究,提出智慧水利建设的设想。
关键词:水利事业;信息化;自动化;智慧水利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蓬勃发展的阶段,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等技术被应用各行业,水利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它涉及的内容以及范围非常的广,资源信息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传统的管理模式明显已经跟不上行业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亟需通过信息化与办公自动化建设,将信息技术与水利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可以指明水利事业的发展方向,促进现代化水利事业现代化发展。
1 水利和信息化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水利事业逐步向着大水利的概念转化,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进,对水利信息的处理采集共享方式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水利行业也面临着升级换代的要求,通过采用各种信息化的辅助手段,比如采用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对水利信息的处理,水资源的监控调度,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以及对大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施工建设,这些都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 水利信息化建设演变过程
在国家的战略发展指导下,我国的水利事业信息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度,具体可经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阶段是20世纪的70年代左右,通过使用小型机和微机进行水文数据存储编写,水利信息化的技术在一些水利领域得到了初步的应用;此外,随着计算机和电子通信业的发展,水利管理中的有些复杂数据运算,就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处理,水利单位以及科研院所逐步建立起局域网,这一阶段初步淘汰了以往国家水利信息利用密码电报输送的方式。
八九十年代之后,水利信息化建设逐步进入到了推广阶段,尤其是八五以后网,网络信息传输方式蓬勃发展,各水利单位之间实现了广域网连接,这个阶段,全国范围内的水利信息化试点工作逐步推广开来,尤其是在广东,福建,江苏等发达地区以及,长江黄河流域等重要防汛区域进行了试点,水利信息化工作建设,并在1998年的特大洪水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我国在2000年之后出台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标志着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实施,基本完成了连接了全国重点,防洪省市流域的水文数据的国家水文数据库的建设,在这一阶段,数字水利工程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卫星技术,定位系统以及信息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运用,实现了全国各水利系统的数据传输采集处理监视的全过程应用,水利信息的管理实现了文件远程传输,水利信息化在这一阶段已经实现了社会化进程的推进。此外,水利行业除了实现信息数据化管理以外,电子政务的概念也在全国水利部门得到了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也已被全面开始推广。
虽然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存在差距。有数据表明,九五计划之后,我国的水利信息化采集方面又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已实现了包含50%以上的雨量监测及水位监测数据,此外,已完成了全国范围内80%以上的历史水文资料的入库,水利信息化指数包含了电子政务实现程度、以及水利设施的自动化率区域、洪水预警、水资源调度等多项水利工作内容,因此,我国的水利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工作但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3 加快发展水利信息化重要性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建设节水型社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协调实现农业工业节水化提高社会资源共享率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使用可以提高水利数据信息处理采集的实效性,提高水情预报预测的准确性能协助相关部门实现治理水在的方案,提高水利管理决策水平,尤其对于水资源匮乏地区能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平衡发展。通过实现对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保护,可以拓展水利信息化的广度深度,改变以往水利建设中单纯以开发水资源为重点,逐步向着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开发转化,改变此前单纯进行水资源的水质水能和水量监控实现对水资源的统一调度统一配置和统一管理,而实现水利信息化则是实现这些工作的重要技术保障。
4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应用平台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内外部通信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共享、水资源调度、水环境治理等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和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现协同办公。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高行政部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智慧水利的建设打下基础。
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分为两大类:通用办公及系统管理类、需整合的业务管理类。
通用办公及系统管理类包括:个人办公、公共信息、行政事务、公文流转、知识管理、帮助、系统管理等。
需整合的业务管理类包括:水雨情管理、水资源调度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管理、水利泵站运行管理、闸门运行管理、科研管理、水环境治理管理、档案管理等。
5 现代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智慧水利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国家产业升级的需要,智慧水利的概念成为水利事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水利信息化建设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任务,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实现的水资源的深入开发及利用,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水利建设的任务所在,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通过将静态的水利数据以及设备终端和人通过电子信息化手段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对水利信息的高效便捷管理,智慧水利的应用涵盖了水利管理中的供水排水、水环境、水资源、防洪减灾、水文水质等各方面的工作,使得水利管理更加时使化与便利化,对水利系统的应变决策能力起到了大幅度提升的作用,使得水利管理的水平朝着扁平化智能化与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项工作的开展包括几个重要环节:
5.1 建立水利数字中心
水利数字中心的业务包括水利基础数据库检测、水利数据检测、以及各业务辅助系统和子系统等。通过水利检测中心水利部门包括可从地下、地面和空中等多个角度实现监测,使得多维度监测重点水利工程得以实现。
5.2 建设水利基础数据库
各级水利部门可以依托测绘局的基本信息,进行对水利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完善,通过该项工作的实施,可以将全省道路和河流信息安装行政区划进行记录,包含收集所有基本水利信息。同时通过记录的信息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区成果建设进行用水取水许可的统计、落实机井普查工作,实现地下水监测更新、做好水利统计年鉴、完善投资水利数据,进一步升级水文数据库和升级水情。在做好此类工作的基础上,在实现水利专业数据库的建设,比如防汛抗旱、防洪工程、大型灌区、饮水安全等子数据库以备后期工作调用。
5.3 实现数字水利系统建设
通过建立数字水利系统,实现对主要对供水和用水在各行各业中的变化记录、进行对地下水超采的限制以及实现对溶泉域水资源的保护等。通过使用数字水利系统可以对各水文及雨量站监测数据进行收录从而实现建立水文数据库;水利部门可以通过系统的使用分类管理水利工程建设,并进行相关水利建设信息的查询。以此实现对地下水的开采、水资源的分布的全面掌,并对供水用水的变化和水文地质等相关信息实现分类查询管理;通过系统可以进行水利档案和文档的管理,对历年水利工程规划、分布、招标、投资等做存档。实现地表水资源信息管理,记录历年例如降雨蒸发、取水户用水、地表水工程等数据水利基础信息实现对地下水以及地下水资源数据,并的实现数据汇总和分析检索功能;此外,还建立健全了水利数字化管理的業务子系统,例如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资源管理、水文信息、等方面的信息都可在这个信息系统中查找。
6 结语
水利管理实现数字化与信息化管理是产业升级的需要,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水利管理工作通过实现数字化的建设,实现各个环节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宇,谈娟娟.水利大数据建设思路探讨[J].水利信息化,2018,(2):26-30,35.
[2]高海波.浅析"智慧水利"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纵横,2017,(1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