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现读、说 突出悟

2018-11-07曹海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环保教育

曹海燕

【摘要】《鲸》是一篇条理分明,通俗易懂的说明文。教学本课,我采用了变序教学法,抓住重点,辐射全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读,说,感悟。

【关键词】读说结合 环保教育 激发科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041-01

一、自读课文,提纲辐射,整体感知。

1.揭题。

(1)先写“京”字再写“鱼”字,认识“鯨”字,再从鲸的种类方面组词认识。

(2)提出问题,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鲸是属于鱼类的吗?为什么?

2.把课文的提纲以以下的问题形式出示出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有的放矢的去阅读课文,使学生在各自逐步感悟的过程中,对课文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有所了解。

(1)鲸有多大?是怎样进化成现在的样子的?

(2)鲸可以分为几类?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3)鲸用什么呼吸?有啥特点?

(4)幼鲸是不是和小鸡一样是卵生的?它每天要长多少公斤?鲸的寿命和人的寿命一样长吗?到底有多长?

(5)从课文中找出含有反义词的语句。

二、读说结合,感悟重点。

1.归纳鲸的特点。首先让学生找读课文中有关的重点语句,然后组织学生同桌或分小组讨论,进行归纳,最后选出代表谈谈鲸的特点,教师相机引导,其他形式补充。

2.解疑。对“哺乳动物”,“胎生”,“退化”,“进化”,“进化的过程”这些生物术语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做以补充性的浅显的科学解释。

3.说说鲸不属于鱼类的主要原因。首先让学生找读课文中说明鲸不是鱼类的相关语句。然后出示下列练习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从下列答案中选择出说明鲸是哺乳类动物,而不是鱼类的主要原因:(1、3、7)

(1)鲸用肺呼吸。

(2)鲸的前肢变成了鳍,后肢退化。

(3)鲸是胎生的。

(4)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都生活在陆地上。

(5)鲸的食量很大,有的鲸口内有锋利的牙齿。

(6)鲸的体型庞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7)刚生下来的鲸,靠吃母鲸的奶水长大。

(8)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用来呼吸空气。

4.图文结合,激发兴趣。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辨认图中这头鲸的种类是齿鲸还是须鲸,主要引导学生从这头鲸头部的水柱特点来观察辨认。然后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鲸的可爱和对鲸的喜爱之情。最后让学生找出含有反义词的句子,同桌互相说说有几对,分别是哪些词,教师指名订正。

5.学习课文中介绍鲸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第一种是列举数字。教师先帮助学生简单认知“确数”和“约数”,然后教师再从课文中各举一例来讲解作者为什么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使学生感悟到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以及运用“确数”和“约数的区别所在。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使用这种方法的语句,说说自己体会到了哪些使用的好处所在。

三、组织讨论,进行环保教育,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2.谈话课件视频诱导: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那么好看;鲸睡觉时“几头聚在一起,围成一圈”的样子很可爱。可是,如今在世界上,有些人竟为了获取暴利,以科学研究的名义大肆捕杀着鲸,使鲸的存活数量和种类数量越来越少,再加上如今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使鲸濒临灭种的危险境地。

3.让学生谈谈从其他方面了解的有关保护或捕杀鲸的人和事。

四、回归整体,感悟内化。

1.以填空的形式总结全文。

课文围绕鲸的( ),( ),( )和生活习性,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有关鲸的知识。

2.教师谈话引导学生内化。

(1)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在自己的作文实践中恰当运用今天学到的举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2)号召学生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环境保护的意识落实到自己具体的行动中 ,争当一名环保小卫士。

五、兴趣作业。

1.搜集有关鲸的一些资料。

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鸟?请搜集有关资料。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
高中化学学习意识的转变
谈环保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