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驴得水》中的人性解读及当代人文精神的重建

2018-11-06吴洁琼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驴得水人文精神人性

吴洁琼

摘要:2016年10月28日上映的一部国产影片《驴得水》自放映以来广受好评,其中的人性问题更是引发了众多思考,本文旨在就本部影片的剧情发展,谈一谈对人性的认识以及其对后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驴得水;人性;后现代社会;人文精神

电影《驴得水》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一所偏远缺水的山区学校里,老师们为了把学校支撑下去,于是将一头运水的驴虚报成一名老师冒领薪水却遭到特派员调查,为了掩饰这个谎言他们不断编造着新的谎言最后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结局,主人公们也随着情节发展一步步原形毕露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就跟随《驴得水》的剧情发展来谈一谈对人性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对后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既然谈“人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性的定义。所谓“人性”,汉典里给出的解释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以及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1]。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定义来看影片中三个典型人物人性的暴露和转变。

先谈教师裴魁山。裴魁山一出场就是一个虽然有点贪财但是本性不坏还算憨厚可爱的形象,他虽然爱财,可学校招不到学生,最后他还是愿意捐出工资给学生们做奖学金;特派员要来,他真心的为学校着急担心去想办法;一曼说玩“谁先眨眼谁就输”的游戏,他嘴上说幼稚,却马上投入其中;在感觉铜匠的事快要瞒不住特派员的时候,他真挚的邀请一曼跟他走,向一曼表白,他说一曼即使别人那样说你,可我知道,你只是单纯。他用真心在呵护着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即便这个女孩子在别人眼里是遭受非议的,他也视若珍宝用心珍惜。有多少人被表白时候的这一幕深深感动过,就有多少人厌恶唾弃着转变之后市侩恶毒的他。也许是喜欢的人肉体的背叛使他绝望,也许是权力和金钱的直接冲击和诱惑使他改变,温柔憨厚的裴魁山老师突然变成了一个贪婪吝啬落井下石的小人。在特派员要求大家去骂张一曼为铜匠解气的时候,他是唯一一个冲上去恶语伤人的人,曾经他说“你单纯,别人都那样说你,可我知道你不是”,现在他说,“你就是那样的人”。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裴魁山已经彻底变成了特派员的一只走狗,他鞍前马后,娴熟地做着这一切,曾经那个笑着说“一曼,你真好看”的裴魁山停留在了飘着白色蒜皮的山坡上,停留在了一曼的歌声里,他把向善的那一部分自己完整的丢弃了,得不到就摧毁,裴魁山终于变成了一个冷血残忍追逐权贵爱慕虚荣的人。可在我们冷眼旁觀裴魁山的时候,我们是否有那么一刻反思过自己,如果那天在窗外的人是我们,我们会否变成这样?是会更宽容,更理解,还是更激进,或者更凶残?

接下来是周铁男老师,这是全剧里最让人心酸叹息的一个角色。周铁男原本是一个充满正义感、充满血性的年轻教师,他朝气蓬勃,大大咧咧,面对喜欢的人——校长的小女儿佳佳的时候害羞不敢表白,只是用行动表达着爱意:夸佳佳好看,用弹球哄佳佳开心,陪佳佳跳舞。同时他又是一个正直义气,不畏权贵,保护弱者的人。看到校长想法设法欺骗特派员,他几次忍不住想把骗局揭穿却都被校长拦下;看到铜匠小人得志的样子他咬牙切齿恨不得冲上去;在一曼即将遭受铜匠的报复被侮辱的时候,只有他敢冲出去把一曼拉在自己身后说“你们谁敢动她一下”;在特派员要求大家都去骂一曼为铜匠解气的时候,又是他直接走到铜匠面前对铜匠嗤之以鼻公然说反话嘲讽他;铜匠要剪掉一曼头发时候,他也是第一个冲上来为一曼两肋插刀的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正义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当子弹从头颅擦边而过的时候,当真真切切感受到死亡之后,他变了,变成了千千万万贪生怕死的懦夫中的一个,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谁能想到,曾经松柏一般充满骨气的周铁男,现在竟然跪在特派员身边抱着特派员的腿一个劲的磕头哭着求特派员放过自己不要开枪。开枪之前的他为一曼挺身而出,开枪之后眼睁睁看着一曼面临着被凌辱的危险却畏畏缩缩吓到转过头去缩在角落视而不见。影片开始时他的血气方刚,他的正气凛然,在这一刻都显得如此讽刺。天不怕地不怕的周铁男在一颗子弹之后终于也同裴魁山一样成为了特派员的走狗,曾经他深爱着的姑娘,此刻也能为了完成特派员的任务去劝说她扮演浑然堕落铜匠的未婚妻。孙佳要去教育部揭发这场不可收拾的闹剧时,他堵在门口,一本正经苦口婆心为自己辩解,教育孙佳太幼稚要懂得妥协,甚至不惜让心上人看不起自己。他说只有先卧薪尝胆,变强大了之后才能打败他们。也许是吧。然而我们都明白,那颗子弹擦破的,不止是他头皮。前面我们有多为他的勇敢叫好,此刻我们就有多为他的懦弱心酸。那个满身热血勇敢英雄的周铁男已经死了,死在了特派员的枪下。

最后谈铜匠。铜匠也是一个悲剧角色,是除了五个老师之外的第六位主角。原本的他是一个单纯朴素本分的手艺人,高兴就唱山歌,情绪自然而朴实,然而在来到三民小学之后,他的一切开始被打破。先是被改头换面假装学校的英语老师,欺瞒特派员;再被美丽性感的一曼一夜睡服,朴实的铜匠动了情,将一腔真诚的爱意悉数献给了张一曼。校长告诉他有教无类,佳佳传授他书本知识,一个该被教育熏陶的更积极的人,却变成了恶毒的豺狼虎豹。起因是媳妇找到了学校,找一曼算账,心底的爱突然苏醒,他爱上了一曼,也想逃离原本的生活,他以为一曼会解救他,却发现自己不过被人利用,他爱上的人告诉他他只是牲口。幻想彻底被打破,铜匠的世界彻底崩塌。向善很难,变坏却不过是一念之间的事情。既然被人利用,被看不起,为何不能报复回来?铜匠复仇的心一经点燃,就熊熊燃烧,万劫不复。他重新出现在大家面前,以“吕得水”老师的身边。他要报复,辱骂还不够,他要那个美丽的女子从此再也不能以美丽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得不到就摧毁”的念头第二次如此激烈地展示在电影里。他甚至越演越烈,吕得水的身份还不够,他还要去美国。曾经天真质朴的铜匠变成一副贪婪恶毒的模样,至此他已经完全丧失了正常的情感和理智,可讽刺的是,正是教育使得他再也不甘心从前的生活,正是校长的“有教无类”,让他从一个真正的人,变成了披着人皮外衣的衣冠禽兽。回想当时那个在山坡上对着爱人唱着山歌的铜匠,观影至此,不甚唏嘘。

所谓喜剧,就是将丑陋的事物暴露出来给人看,这部片子之所以如此发人深思,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就是因为它一步一步的把人性的弱点揭示出来赤裸裸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禁悲哀的发现,即便时代发展到了今天,经济政治无一不越来越发达,而人性却从未变过。我不想指责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变得贪得无厌落井下石的裴魁山,还是变得胆小懦弱畏缩妥协的周铁男,或者是变得恶毒无情贪婪无耻的铜匠。剧外的我们站在道德高地里痛快地指责着剧中的他们沦落,嘲笑着他们的懦弱,唾弃着他们的妥协,可我们又有多少人敢保证,如果那天站在三民小学里的人是我们,我们一定不会比他们更不堪?我们唾弃剧中人物的堕落,却没想过,这个被暴露出来的丑陋面貌,是否是我们面具下的另一个自己。也许他们不是变得懦弱,而是懦弱,本就是人性的选择。我们也不必觉得自己有多清高,也许清高,也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遇到。

《启蒙文》里说,人性共有四种。一种是存在性:使人与非存在性宇宙区分开来;一种是生命性:使人与我们这个宇宙的一般无生命物质区分开来;一种是社会性:使人与我们这个宇宙的植物和低级活动性动物区分开来;最后一种精神性:使人与我们这个宇宙的其它思维性动物区分开来。因此我们人是一种具有存在性、生命性、社会性、精神性的物种。人的这四种属性,决定了我们有四种本能,生命本能,社会认同本能,自我认同本能和解脱本能[2]。无论我们是追求健康,想活下去,如周铁男,還是追求成功,贪财爱权如裴魁山,还是追求幸福,追求自我认同如张一曼,都无可厚非,归根到底这些都是人性的选择。没有谁对谁错,也没有谁优谁劣,这就是人性的本能。

知道人性本能如此,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就消极接受呢?后现代社会是一个荒诞的世界,我们解构一切,不再去把握现实世界,我们麻木压抑疲惫,对荒诞习以为常,我们认为世界就是这样,因此我们承认人性的消极和丑陋,我们说这就是人性的本能。但揭示人性的弱点是并不是为我们开脱的借口,这个世界依然需要“正义”、“善良”、“勇敢”、“执着”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它们是支撑我们乃至整个社会不断向前的信念和精神动力。人文学者是符合人的本质的人,承担着守护和看牧万物的责任,是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3],身为一名人文学者,即便知道人性的诸多弱点,也要奋力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去关注人生的真谛和人类命运,去重建人文精神,追逐平等,追逐自由,追逐理性的光辉,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驴得水》这部片子给了我们一个契机,它让我们反思自己,人性是这样,本能是这样,但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做?后现代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思考的深度不过三秒,新闻的热度不过三天,我们逐渐迷失,却把一切恶果都推给人性,然而我们忘了,本能之外,我们还有自己的价值追求,还有更多需要坚持的操守。我们不断地去了解人性,是为了正视人性,直面人性的弱点。重建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下的我们应当主动承担起的属于人文学者的历史使命——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完成未竟的理性启蒙,赓续断裂的生命寻义[4],担起历史的重任,不以人性为借口,不以时代为理由,重拾失落的人文精神。如此,世界会变得更好一些。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商务印书馆,2012.

[2]孙穆.启蒙文[M].中国城市出版社,2013.

[3]尤西林.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4]李溢.当代中国人文学者的使命[J].人文杂志,2009.

猜你喜欢

驴得水人文精神人性
逼近人性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美媒评《驴得水》:有瑕疵的好故事
功能与人性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