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目的分析译本的翻译特色

2018-11-06赵苑辰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目的论语

赵苑辰

摘要:日文版的《论语》并不是翻译版,而是历代日本儒学大家根据他们自己对《论语》中文版的理解,用训读的方式变成日文版的《论语》。由于不同的编撰者对汉语《论语》的字句理解不同,而编撰出来的日文版《论语》出现了不同的训读法。本文采用对孔祥林和刘德润的《论语》日译版,对二位译者的翻译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两译本的翻译特色,从而明确更贴近于《论语》原版意思的译本。

关键词:论语;目的;翻译特色

一、关于两个译本

孔祥林是孔子直系第75代传人,被誉为“中国文化演讲大师”。此译本为纪念孔子诞辰2557年,而面向读者出版。刘德润译本的翻译目的是力图将中日两国历代有关《论语》的权威注释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融为一炉。

二、两个译本的翻译特色

以下将从具体的例子来看两个译本的不同翻译特色。

(一)刘德润译本:保留原文句式句序,且考虑到译文的词性

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劉訳:子曰く、学びて時に之を習ふ。亦説ばしからずや。朋有り遠方より来る、亦楽しからずや。人知らず、而して愠らず、亦君子ならずや。

孔訳:子曰く、学びて時にこれを習う、亦説ばしからずや。朋あり、遠方より来る、亦楽しからずや。人知らずして愠みず、亦君子ならずや。

从上面例中可以看出,刘译本基本是遵循原文的句式,断句基本与原文吻合。而且在遵循原句句式的同时考虑到了译文的词性。原文中的“行”是指行动行为,而日语中单独一个“行”并没有这个意思,刘译本采用“行う”虽然是动词,但是却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二)孔祥林译本:在选词方面对词语的意思更加考究

原文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劉訳:孔子がおっしゃった。「人の生まれつきの天性は、その初め相近く似寄っているものであるが、ただ習慣と教養は相遠ざかるのである。

孔訳:孔子がおっしゃった。「人の天性はもともと非常に近いが、環境や習慣の影響を受けて、その差が開いてくるものである」。

这里的“习”字是指习染积久养成的习惯,受环境习俗等熏陶而形成的。刘德润日译本中并没有指出受环境影响这一点,而孔祥林译本在这里明确指出了是受环境影响所致,可以看出孔祥林在翻译的时候考虑到了“习”字这一含义。

(三)刘德润译本以注释的方式传达原著的本义,孔祥林译本以地道的现代日语来传达原著本义

原文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劉訳:孔子が季氏のことをこうおっしゃった。「八列の舞を自分の廟の庭で舞わせている。この非礼までも我慢できるなら、どんなことだって我慢できよう。」

注释:「八佾」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享有八俏的舞乐。

孔訳:孔子が季氏を非難して、こう言われた。「天子だけに許された六十四人による八佾の舞を自分の廟の庭で行っているが、こんなことが許されるなら、何でも許されてしまうことになるではないか?」

劉德润的日译本中并没有说明“这样舞乐是失礼的”原因,但是采用了注释的方法就可以很好的理解到了这一点。而孔祥林的译本直接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八佾”进行了解释,使读者更为直接的了解到其“失礼”的原因。在两个《论语》的译本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刘德润译本均是以注释的方式传达原著的本义,孔祥林译本均以地道的现代日语来传达原著本义。

三、两个译本中明显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对《论语》的解读一直有很多版本。所以,这两个译本中所出现的明显不同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并不意味着两个译本之中哪本是误译。以不同的史料为基准进行解读,自然会出现不同的理解。本文仅选取“有教无类”一句来对此情况进行说明。

原文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劉訳:孔子がおっしゃった。「三人の行為は、その中に必ず手本となるものがあるものだ......

孔訳:孔子がおっしゃった。「三人が連れだって行けば、必ず手本となる先生がいるものだ......

刘德润译本将“行”字翻译为“行为”。并且在注释中加以注释:“日本学者大多认为,三人行的‘行,应理解为‘行为,而非‘行走。”而作者在本书前言中所提到的有分歧的重要篇章中也提到了“行”字,由此也可以看出作者在翻译时考虑较为周全。孔祥林译本将“行”字翻译为“行走”,当然也有很多学者赞同这一观点,所以虽然两译者对“行”字的翻译有明显的不同,但都不属于误译。

四、结语

本文所选取的两个译本的翻译目的不同,译者个人的社会背景不同,必然会导致两个译本有其不同的翻译特色。孔祥林译本是面向中日两国国民,希望读者可以从《论语》中获得生活启示,所以其在翻译过程中更加重视词语的选择,注重如何用地道的现代日语来传达原著本义。刘德润译本则是更多的面向在中国的日语研究者,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翻译技巧,如“忠实原则”,则体现在对原文句式句序及词语的词性方面等。

参考文献:

[1]孔祥林.论语(中日文对照)[M].外文出版社,2007.

[2]刘德润.论语(中日文对照)[M].商务印书馆,2014.

[3]馆冈邦雄.论语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目的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明辨动机和效果,解构当政者的权力博弈及政策取向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