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言符号象似性

2018-11-06高智颖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任意性索绪尔认知语言学

高智颖

摘要:语言符号任意性一直在学界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功能主义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符号的天平逐渐向象似性倾倒。但究竟任意性占据主导地位还是象似性掌控全局,尚无定论。本文仅从俄语与汉语的角度,由简到繁分析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特征。

关键词:语言符号;索绪尔;象似性;任意性;认知语言学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观点甫一提出便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很长时间里,语言符号任意性都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功能主义与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国内外众多学者开始了对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的再思考,学界的目光转向语言符号象似性。象似性指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也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即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具有理据的。

一些学者认为,索绪尔切断了语言与人、社会的联系,仅从语言本身出发,仅以词的语音层面为基础,得出“任意性支配说”是不全面的。也有学者是索绪尔的忠实拥趸,认为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有未言明但蕴含之意:单纯符号是绝对任意的,而合成符号是相对任意的。我认为,与其无休止的争论索绪尔本人观点及其遗留的语言学遗产的正确与否,我们更应该将重心放在语言本身。

从语言符号本身来看,可以将其分为单纯符号与合成符号。

合成符号具有象似性。因为将两个单个的符号联在一起一定是受语法规则制约的。如俄语中的合成词“тридцать”,汉语中的“三十”,都是分别由“三”+“十”合成而成。每一门语言都有语法,这是语言组成的规则,我们不能随意的将字或字母组在一起,这样无法传达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合成符号是象似的。

那么单纯符号是象似的还是任意的呢?我们要先明确单纯符号的界定问题。索绪尔认为单纯符号即是单词,主要是根词。另有学者认为,符号的长短无法界定,可以是字词甚至句子语篇。这又涉及到了语言符号的历史与起源问题。不同的语言则有不同的发展方式与研究方法,我们以俄语与汉语为例。

单纯符号即根词,如果是俄语里则为一个根词,即无法切分的词根词。词根词具有一种语言中最原始的意义。从词源结构分析法来说,纯根词即不可分解的词汇,如:лес,свет等,而词源分解词则是由词根词派生出来的,并具有一定规律,如:лесной,светлый等,是象似性的。那么,纯根词是否是象似性的?若要弄清纯根词是否是象似的,我们首先要确定,纯根词是否真的不可切分。是否在历史发展与语言演变过程我们将有理据的词汇当作了约定俗成呢?郭东在《论拉丁字母的符号象征性——从埃及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说起》中论述了字母文字的象似性,既然字母是可考据的,那么由字母组成的文字也应是有理据的。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我认为是象似性的。一些简单汉字,如:日、月等,源于最初人类对太阳,月亮的认识。而一些构成复杂的词,即具有偏旁部首的词,也是有漢字的构词规则的。“明”,左为日,右为月,日升月落则为度过了一天,所以一日一月为“明”,再有日月都有光,所以“明”也有光亮的意思;“林,森”,双木为林,多木为森。诸如此般的例子数不胜数。可见,汉字本身是象似性的。

上述例证从俄汉语的语言形式——词形方面,即书面方面论证的,下面从语音与语义的关系方面进行。

高佑梅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特征解释》中以/m/,/a/,/i/等音素符号为例,指出单音符号虽不能直接指称事物,但能够激发人类的一些情感认知。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与我们的行为及情感生活建立了内在的联系,使我们随时都会产生联想。从一种语言内部来看,尽管人类最初可以用任何语音形式表达任何客体,但为了语言体系更好的发挥社会功能,给事物取名称时常有一定的依据,且根据一定特征在语言内部达到某种象似。世界语言中,/m/出现在表示母亲概念的词里,/a/令人联想到大,/i/联想到小。受认知环境与社会环境制约,语言会有些许不同,但这是人类认知对世界经验进行概念化而产生的凸显特征。此外,谐音,同音,拟声词,象声词,音译模式,都表示了音素符号的象似性,即音与义的联系是可考证的。

可见,从单纯符号来看,语言从字形的有理据的,语音的产生与意义的联系,也是可以考证的,而其他符号如合成符号,词组或者语句,语篇都是受语法制约的。综上所述,我认为,语言符号是可以考证的,有理据的,是具有象似性,且象似性占支配地位的。但是要具体论证每一个符号的象似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高佑梅.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特征解释[J].天津外国语学报,2011(3).

[2]郭东.论拉丁字母的符号象征性——从埃及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说起[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3]王艾录.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1).

[4]王德春.论语言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兼评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国语,2001(1).

[5]王福祥,吴汉樱.现代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

[6]赵寅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

猜你喜欢

任意性索绪尔认知语言学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
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本体论层面比较
对语言象似性和任意性之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