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学生“被”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2018-11-06郑佳晴庞静怡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偏误

郑佳晴 庞静怡

摘要:“被”字句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难点,一直以来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中师范大学是在语言学方面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校,本文选用华中师范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中俄罗斯学生“被”字句的语例,以肖奚强对“被”字句的分类为依照,分析俄罗斯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并对偏误类型进行分类,给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和教学改进的意见,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被”字句;二语习得;偏误

本文选用华中师范大学中介语语料库俄罗斯学生的语料184项,共73954个字,进行“被”字句筛选,以肖奚强在《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被”字句习得研究》这篇文章中的“被”字句分类为依托,共分为六类:(1)名词1+被+名词2+动词(2)名词1+被+名词2+动词+名词3(3)名词1+被+名词2+动词+补语(4)名词+被+动词(5)名词1+被+动词+名词2(6)名词1+被+动词+补语。笔者根据这六类“被”字句语法为依照,寻找语例中的错误,将语料中“被”字句的偏误进行分类,分为遗漏、误加、误代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并给出一定的教学意见以供参考。

一、遗漏

遗漏偏误是指因为缺失了很多成分所导致的偏误,包括主语、宾语、状语、动词等。在本文所选用的语料中留学生所出现的次数较多。

(一)主语遗漏

“被”字句中受事主语作为句子已知信息,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必须出现。如“被教导要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和“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根据“被”字句的六类结构可以发现这两句话都遗漏了主语“他”,违反了“被”前要有名词主语的规律。可以改为“他被教导要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和“他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

(二)“被”字遗漏

俄语被动的表达分为两种,一种是带-ся的动词构成的,还有一种是被动行动词构成的,这两种方式与汉语都不一样,可能会造成学习者在“被”字句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导致汉字“被”的遗漏。

如“在海岸晒黑”,这句话不但遗漏了主语、状语,也遗漏了“被”字,可以改为“他在海岸上被晒黑了”。

(三)动词遗漏

如“不让你被冷天气死掉”,这句话应该属于六类中的“名词1+被+名词2+动词+补语”,这句话遗漏了动词2,应该改为“不让你被冷天气冻死”。

(四)补语遗漏

根据肖奚强的分类,有补语的“被”字句有两种:(1)名词1+被+名词2+动词+补语(2)名词1+被+动词+补语,而语料中出现了这样的句子,“最后,加一杯牛奶和一茶匙植物油,这样你的煎饼不会被烧”,这句话违反了这两类动词后面应该出现状语的规律,可以改为“最后,加一杯牛奶和一茶匙植物油,这样你的煎饼不会被烧焦”。

(五)宾语遗漏

“被”字句的宾语有两种,根据“名词1+被+名词2+动词+名词3”可以看出,“被”后面和动词后面都有名词宾语,名词2表示施事者,名词3与名词1存在领属关系,可能是结果,也可能是关系。

如“我被教导说和听”这句话少了宾语和状语,可以改成“我被妈妈教导应该说礼貌用语和听长辈的话”,其中,“妈妈”是施事者,“礼貌用语”和“长辈的话”是“说”和“听”的宾语,也是主语“我”所承受的结果。

二、误代

误代表示在不应该使用“被”字句的时候使用,俄罗斯学生“被”字句误代主要有四种情况:状语误代、“被”字误代、动词误代、形容词误代

(一)状语误代

状语误代主要体现在“被”字句整体结构分布的理解错误,如“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所…的”结构是状语,但是根据“(1)名词1+被+名词2+动词(2)名词1+被+名词2+动词+名词3(3)名词1+被+名词2+动词+补语(4)名词+被+动词(5)名词1+被+动词+名词2(6)名词1+被+动词+补语。”可以看出,“被”的后面不可以只有状语,必须要有名词或者动词,所以这个句子是状语误代,把应该出现的施事者和宾语换成了状语,这句话可以改成“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抹掉的”。

(二)“被”字誤代

“被”字误代主要是不应该用“被”而用了被,这部分的主要原因是对“被”字句的“被”、被动、主动和其他含有被动意义词汇的掌握不到位。

如“麦克气得脸红脖子粗的,没注意到自己的帽子被落在地上了。”这句话不应该用“被”,没有被动意义,落是主动义,所以这句话不应该“被”,可以改成“麦克气得脸红脖子粗的,没注意到自己的帽子落在地上了。”

(三)动词误代

动词误代的主要情况为词性的不了解和“被”字句动名词的位置分布出现了问题,如“上午他住院了,下午被施行了手术。”,根据“被”字句分类,“名词1+被+名词2+动词+补语”,表面上这句话是符合要求的,但是“被”字句的动词都是有处置性的,就是说,这个动词必须是由某个人发出的、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另外一个人有影响的,但是,这句话里面,“被”后面紧跟“施行”,没有出现“施行”是由谁施行,所以这句话是存在动词误代的偏误的,可以改成“下午被医生施行了手术。”

(四)形容词误代

这次调查的语料里出现了形容词误代动词的现象,如“十千多生命被糟糕了”,忽略前面的数词,根据“名词1+被+动词+补语”,“被”后面应该是动词,但是“糟糕”是形容词,这里可以改成“很多生命被糟践了。”

三、误加

因为“被”字句有很多种形式,且成分也有很多,俄罗斯学生可能在使用“被”字句的过程中出现部分成分的缺失或者误加,该加的地方没有加,或者不该加的地方加了。

(一)动词后附加成分误加

如“今矢,这个学院被称为了普希金学院”,“着、了、过”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或者状态,其中“了”有三种用法:(1)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肯定事件已经发生或情况发生了变化,有成句的作用,主要用在“动+宾+了”的格式中(2)动态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主要用在“动词+了+数量短语/形容词/代词+宾语”(3)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事态的变化。很显然,这里的“称为”既不表示变化,也不表示完成,所以不能用“了”,可以改为“今天,这个学院被称为普希金学院。”

(二)“被”字的误加

俄语被动的两种表达和汉语是完全不一样的,汉语“被”字句是标记性的语法,所以在学习者知道“被”是被动标记后,容易用他们思想里的被动,或者是受俄语被动的表达中был表示被动的影响,用“被”来替代俄语中был。

如“这个沙拉是被一位法国有名的厨师发明的”,俄语“Этот салат был изобретен французским знаменитым шеф-поваром”中был表示“被”,这属于母语的负迁移范畴。这句话可以改成“这个沙拉是一位法国有名的厨师发明的”。

四、产生偏误的原因和实践教学的改进意见

(一)针对“被”字句本身的难度所导致的偏误的教学意见

在现代汉语领域,“被”句型是极其复杂的,不仅是对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是现代汉语研究领域的重难点,因此,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留学生会出现偏误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被”字句的教学。以本文所选取的六类为参照,教学模式应为:“名词+被+动词”→“名词1+被+动词+名词2”→“名词1+被+名词2+动词”→“名词1+被+名词2+动词+名词3”→“名词1+被+名词2+动词+名词3”→“名词1+被+动词+补语”→“名词1+被+名词2+动词+补语”。例如:(1)他被打了。(2)画被扔到垃圾桶里了。(3)他被妈妈打了。(4)钱被他送给乞丐了。(5)他被打了三下。(6)他被妈妈打了三下。

(二)针对学习者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泛化的教学意见

俄语与汉语在语言上的差异带来了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负迁移,例如俄语中的词汇从性范畴的角度分阴性和阳性,但是汉语一般没有这种分类,俄语的被动表达如上文所述,和汉语“被”字句的表达有很大差异。比如“被”字的誤加,就有可能是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汉语被动的表达并不都是有“被”字的,但是俄语是需要出现表示被动的词或者进行词的变形的,比如添加был来表示被动,学生极有可能根据俄语的规则,将“был”改成“被”来进行被动句的表达。另外,目的语泛化方面,比如“我被教导听和说”这句话,“教导”和“被”是不可以一起使用的,但是在俄语里面,“教导”是“учения”,“被教导”是“учение”,在俄语里面这属于是词的变形来表示被动,也就是说,“教导”这个词是可以用来表示被动的,且学生添加了“被”字,所以这里不属于母语的负迁移,属于目的语知识的泛化,学生认为一些动词可以与“被”连用,所以“教导”也可以,但实际上,教导是不可以和“被”连用的。因此在汉语被动句的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可以将俄语与汉语在被动句上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尽可能地避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迁移。

参考文献:

[1]周文华,肖奚强.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被”字句习得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02):48-54+75.

[2]柳英绿.韩汉语被动句对比——韩国留学生“被”动句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06):34-39.

[3]王笑楠.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被”字句偏误分析[J].学术交流,2013:146-147.

[5]刘琬琦.俄罗斯学生汉语“被”字句习得偏误分析[J].华章,2013(7):107.

[6]罗琼.中级水平外国留学生习得“被”字句偏误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71.

[7]彭淑莉.汉语动词带宾语“被”字句习得研究[J].汉语学习,2008(02):93-101.

[8]黄月圆,杨素英,高立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字句习得的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7(02):5+78-92.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偏误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泰国高年级大学生汉语名词偏误统计分析
“ü”偏误调查与“v”替代的拼音策略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