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8-11-06田坤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建设报告

田坤

摘要: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思路、要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建设;报告

现就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全县现有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博物馆各1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村级以上信息共享点130个,农家书屋181个,村级体育场160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8个,农村文化示范户38个,宣传文化中心户50个,农民文艺团队8个,乡镇社火队5个。培育以民族特色服饰生产、剪纸、刺绣和文化市场个体经营业户72家。

(一)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每年通过举办春节大型灯谜焰火晚会、社火巡演、广场文化演出、送文化下乡、百乡千村农民体育月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00场次以上,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丰富了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示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独具特色的回乡文化魅力。

(二)经常性开展群众文化辅导活动

针对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专门抽调人员为晨练的市民进行秧歌、健身操等方面的编排辅导,社区、广场早晚有组织的扭秧歌、跳健美操已成为全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力度,免费开放西征红军纪念园、同心清真大寺、图书馆、文化馆、文管所(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力培养文艺后备人才,在文化馆开设了舞蹈、美术、器乐、剪纸等培训班13个,培训学员300多人。

(三)加大“非遗”和文物保护力度

抢救和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我们抓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遇,进一步充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落实了专门人员和专项经费,基本摸清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情况,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共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大项,21小项,编纂文字资料21册。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地申报了“回族口弦”、“回族花儿”、“剪纸”、“回族服饰”、“莲花山青苗水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确立传承人3人;申报了“刺绣”、“剪纸”“农民画”、“回族方棋”等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个,确立传承人9人;确立了“回族服饰”、“回族饮食”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个。建立了同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1项,陆续制作了申报项目文本18个。对《箍窑》、《扯脸》等一些濒危项目和影响广泛的项目,采取了深度调查,通过录音、录像和摄影采集等手段,加以了抢救和重点保护。结合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在生态移民迁出区广泛征集了涉及旱作区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器具680多件,长期在文化馆举办生态移民农耕文化展。

(四)大力发展农村文化

全面开展“文化服务进农家”活动,针对村级文化室设施简陋的现状,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先后建设村级体育场160个,乡镇体育场2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8个,农村文化示范户38个,村级以上信息资源共享点130个,农家书屋181个,业余文艺团队8个,积极扶持农村社火队5个,购置秧歌服、戏剧服扶持了四个社火队和一个舞狮队,部分村(社区)文化活动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我县农村文化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五)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取得突破

绘画、书法、摄影、剪纸、微电影等作品获奖数量和档次均创历史新高。摄影是我县一个品牌活动,西海固影像同心最为典型,多次举办不同层次的摄影交流活动,摄影者的作品分别入选全国摄影艺术展;民间方言快板艺人《回族笑星—方言快板集》出版;美术作品“吹口弦”获全国农民书画展一等奖,剪纸走出国门;非遗“花儿”传承人走上荧屏。

二、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把选准文化建设工作目标作为繁荣文化的前提

同心回族人口多,占全县总人口的85.8%,同心又是革命老区,1936年在同心清真大寺建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因此,回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我县的品牌,我们通过不断地调研和实践,重点围绕同心回族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来展开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将全县文化建设工作推向深入。

(二)把满足群众文化基本需求作为发展文化的落脚点

我们以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民健身工程等项目为抓手,促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体生活。

(三)把弘扬民间文化作为突破口

“回族花儿”等是我县申报的国家级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工作,找准突破口,充分利用花儿、回族剪纸、回族方言快板等积极发挥传承代表人的专业优势,深入开展民间艺人传承地方文化。

三、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㈠政策支持不够。全县没有制定和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缺乏文化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对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资助和扶持不够,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拉动力不强。

㈡产业布局不合理。目前,我县还没有正式规划的娱乐区域和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绝大部分集中在县城,乡镇文化产业几乎为零。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市场整体档次不高。

㈢農村文体基础设施薄弱。乡镇、村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乡镇文体活动场地和设施不达标。

㈣专业人才匮乏。文化从业人员整体业务能力不强,缺乏专业化人才,没有专业文艺宣传队伍,文化下乡、精品创作受到制约。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文化建设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确保每年有新的增长。进一步研究制定扶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新政策。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发展特色文化

充分挖掘回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产业强项,找准文化与旅游的最佳结合点,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产业,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手工艺术、民俗表演、风味餐馆、交通服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把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作为全县人才建设的重点工作,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管理、使用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优秀文化人才,为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农村文化文化建设报告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