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张爱玲《倾城之恋》的叙述角度

2018-11-06魏中琪

北方文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倾城之恋张爱玲

魏中琪

摘要:张爱玲的小说以其独具特色的叙述方式,向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印象。视角的多变,叙述的灵活,是张爱玲小说作品得到广大读者认同的重要方面。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倾城之恋》,这部小说既有了中国传统的写作角度,又有现代的创作方式,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又灵活运用了第三人称为主的零度叙事,亦伴有语言犀利的讽刺和蒙太奇式的电影式叙述,在展现当时的时代画面的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她独具特色的叙述方式。

关键词:张爱玲;倾城之恋;叙述角度

一、叙事角度的多重和张爱玲的独特视角

(一)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叙述角度

在小说创作中,叙述角度不同于谋篇布局,它是叙述者创作文章的一种方式,虽然不能直接受到作家身世背景的影响,但是与作家的的处事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息息相关。张爱玲曾在《论写作》中说道:“写作不过是发表意见。”在小说创作中,叙述角度尤为重要,即作为一名观察者、叙述者,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在创作中作者的角度和口吻。

(二)张爱玲作品中的小说叙述角度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比如鲁迅以犀利讽刺的叙述见长,而现代作家王蒙则更注重于幽默诙谐的讲述,张爱玲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其文章更是值得研究赏析。

二、《倾城之恋》的多重叙述角度分析

(一)零度叙述角度下的苍凉人生

胡琴咿咿呀呀的声音在《倾城之恋》的首尾处均出现过,这不单单是一种线索和意象,更是对现实生活无奈的一种情感叙说。而后到了面临去不去英国的选择时,她突破了以往的单纯塑造外在人物形象的全知叙事角度,转而观察描写人物内心的走向。例如“流苏想着,在这夸张的城里,就是栽个跟头,只怕也比别处痛些,心里不由得七上八下起来”这里就加入了作者的思想动态,在知晓了白流苏的所有境遇之后,作者在这里想要她能够做出一个看似符合时代要求,而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

(二)独特女性视角眼中的社会百态

身为一名女性作家,不可避免的会更多展现女性叙述的角度。有人说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是以男性小说叙述为主,但这部小说不也是用男主角振保的两个女人展开的么?所以,笔者认为,女性作家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大部分运用了女性视角。

(三)情节之中的突转叙述角度

所谓的突转,简言之就是在小说叙述中,在本应结束的地方继续发展,而在看似应该按照常理发展的地方戛然而止。这种情形在作家尤其是小说家的笔下比较常见,而张爱玲更是惯用这种手法。在小说《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对白流苏和范柳原二人的情感较量描写的尤为生动,这与突转手法的运用有极大地关系。

(四)画面感极强的电影叙述视角

上海,在张爱玲的每部小说中几乎都有涉及,由此看出这个集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于一身的城市对张爱玲的影响之大。电影,作为现代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在上海已有多年的历史,张爱玲从小就接触到这种生动的文化传播,她很喜欢看电影,其小说创作中也不免展现一种电影创作中的画面感和镜头感。

三、《倾城之恋》叙述角度的成功意义

(一)多重叙述角度相结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倾城之恋》主要就是讲述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情感故事,而在小说创作形式的处理上,张爱玲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首先是开头和结尾处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在内容上的作用是,看似是对声音的描写,实则是作者在对主人公表达出的一种同情感,渲染了一种悲伤的情调,开头的部分是暗示,结尾处则是慨叹。

(二)多重叙述视角彰显文学创作的成熟

叙述角度并不是一个叙述格局问题,它不涉及叙述者的身份或地位,它是叙述加工的一种方式。但它与叙述者身份密切相关。张爱玲一生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由于有着良好的文化背景,加之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她的文学作品起点很高。笔者认为,小说《倾城之恋》属于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巅峰时期,这一阶段,张爱玲已经创作出了《霸王别姬》、《沉香屑第一炉香》以及《茉莉香片》等小说,在语言的运用、情节的把握、叙述角度的选择以及人物的界定上已经达到了顶峰时期,所以她在创作中不再拘泥于一种叙述角度,不再倾向于一个叙事场景,于是《倾城之恋》应运而生。只有在积累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后,才能明确的运用一切外在形式为文本所服务,对于一切技巧和手法,举重若轻,另辟蹊径,这就是其文学创作成熟的一个展现。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2]袁良骏.张爱玲论[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1.

[3]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

[4]刘锋杰,薛雯,黄玉蓉.张爱玲的意象世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3.

[5]张爱玲.张爱玲小说集[M].海南出版社,1996.

[6]刘再复.张爱玲的小说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7]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时代文艺出版社,1999.

[8]张均.张爱玲十五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4.

[9]唐帼丽,柴俊丽.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J].名作欣赏,2007.20.

[10]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11]张兰生.张爱玲小说的圆形结构艺术[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12]苏伟贞.长镜头下的张爱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倾城之恋张爱玲
九月雨
《倾城之恋》与《莫失莫忘》语言特色的比较研究
浅论《倾城之恋》人性异化的悲剧性表现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倾城之恋》中隐喻的认知探析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生命如奇服一样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