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适应力的影响研究

2018-11-06汪泳波

山东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影响研究高职学生

汪泳波

摘 要:

高职应届毕业生普遍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善和增强高职毕业生对于社会就业的适应力,需要高职大学生和高职院校双方共同的努力。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创新。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市场。学生毕业之后进入社会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社会中的职业市场。将工学结合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增添就业指导和心理培训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

关键词:创业实践;高职学生;职业适应力;影响研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高职院校成体系开张创新创业教育,为高职学生提供了系列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系列活动,出台系列政策,释放制度红利,鼓励师生创新创业。经济在快速的向前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用于新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需要敢于创新和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创新各式各样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职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具有良好的转向到社会职业人的发展能力。

一、高职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

就业创新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处于创业意识的活跃期,为了实现就业创业的内在需求,需要是当地增设实践技能和心理训练课程。高职学生在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当中,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适应能力,丰富自身的学习阅历和经验。就业创业实践活动需要按需求进行划分,对不同需求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类,制定专门的实践活动进行针对性训练。就业创业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平台,对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专业优势进行分析,满足学生对于就业实践的基本需求。就业创业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运用更为动态性的教育载体,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职学生在就业创业教育活动当中,拓展了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实践广度,按照不同的教育参考标准,对创业时间教育进行需求层次划分。在创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大学生所必备的就业技能。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毕业生无法准确摆正经济市场之中的社会心态

高职毕业生初次入社会,不能迅速地从学生身份转变到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在新的工作环境当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心理上会存在许多不适。繁重的工作任务以及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的职业心理。每一个岗位对工作者都有非常严格的职责要求,需要工作者按照特定的职业规范,高职学生在应对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力不从心。年轻人的就业价值取向和传统的企业价值取向有所差异,平等观念是高职毕业生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之一,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工作当中,现实职业和理想的职业定位会有一定的偏差。现实和理想无法得到有效的统一,在心理上就会存在着一些障碍,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就很难适应现有的工作任务,所以也就会出现大量的应届毕业生跳槽现象。

(二)工作技能无法融于社会企业的实践之中

高职毕业生在步入工作职位之初,最先考虑的就是职业技能的适应性,无论是智力技能还是操作技能,都需要高职毕业生有效的融合于社会岗位。高职毕业生所掌握的基础就是专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有利于毕业生适应职场。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都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设定的,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需要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但是在具体设置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盲目化。部分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素质低、能力差,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的要求不符。高职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没有熟悉职业的规范内容,所以在后期进入职场的公众当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无法适应职场的高强度工作,不能遵守相应的职业规则。

(三)或缺正确的社会人际关系处理方法

高职毕业生一旦步入社会工作中,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相较于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要更为复杂,需要高职毕业生摆正心态积极应对人际关系问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由于接触的部门比较多,所产生的摩擦也会增加,需要学生正确的进行处理,协调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一个人的工作环境会,影响到他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心理状况,这些看似简单的因素会干扰着高职毕业生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高职毕业生步入职业岗位之初,生活和工作阅历较为浅薄,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无法发挥自己的真正优势,经常会表现出焦虑和不自信的消极心理,如果这些问题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就会给人际关系带来恶性循环。

三、创业实践活动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适应力的积极影响

(一)重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业实践活动比较重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技能适应力,其中课程设置更贴合于社会职业的发展模式。高职院校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可以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互结合,有效地将实习和实际工作岗位进行融合。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当中,会增设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观。在长期系统性的创业实践活动当中,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业观念会逐渐形成,在实习过程当中,学生会经历比较真实的心理状况变化。帮助高职生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评价他人,学会调试不良的心理压力,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努力提高学生社会职场的适应能力

高职学生在创业就业实践活动当中,会真实地感受步入社会的真正体验,通过时间活动可以培养自身的时间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和人际交往經验。创业就业实践活动可以为未来的就业进行能力储备,为学生调整积极的就业心理素质。理想和现实具有一定的差距,提前进行就业实践教育,可以缩短理想和实践之间存在的差距,让学生提前适应自己的角色。在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及时的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可以尽快的调整心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许多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会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就会滋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会降低学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在生活当中的幸福感。对于这些问题,高职生应该抱有正确的心态,保持清醒头脑,勇敢去面对现实、积极化解矛盾。高职毕业生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需要正确地处理工作当中的人际关系,学会适应陌生的环境和孤独感,获得他人的帮助和信任。

四、创业实践活动对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适应力的具体对策

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生职业技能适应力

不断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有效避免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行业发展的脱节问题,能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职业的衔接,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融合。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不断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厂+市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

2.加强创业实践活动和心理辅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创业观

笔者所在的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秉承“德育为魂、能力为本、精艺为径、致用致美”的办学理念,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打造了集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实践平台、保障体系于一体的“众创梦工场”,在省内首创并全面实施以作品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美院模式”,破解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等难题,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有效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创业观。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人才模式的调整和创新,高职毕业生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适应力。高职学生在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当中,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大学生所必备的就业技能。高职学生在应对的过程当中,心理上就会存在着一些障碍,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适应现有的工作任务,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铁芳.立足个体生活的人文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1).

[2]王征、陈国祥.职业生涯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9.

[3]魏进平、杨易.“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J],理论建设, 2015(05).

[4]周其洪.什么是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2006-03-22.

[5]丰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清华大学实现和谐就业[N]光明日报,2007-02-0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6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作品为载体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踐——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课题编号ZJGB2016064)阶段性成果、湖南省2015年科学研究一般课题《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意作品微信营销系统研发与应用》(课题编号15c046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1)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影响研究高职学生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