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元制”背景下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2018-11-06刘沛佳

山东青年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导师教学团队双元制

刘沛佳

摘 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凭借其巨大的优势效应,在世界教育领域范围取得了空前的反响和应用。而我国职业教育与之相比依然存在差异和不足,为此挖掘和吸收双元制教育精髓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其中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是借鉴双元制的重要保障,同时符合学情需求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双元制为视角,重点探析双导师团队的构建途径。

关键词:双元制;双导师;教学团队;职业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需求呈现出了新的规律和特征,一方面,特别注重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人才具备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而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专业化技能人才的场所,在新时期背景下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对现有教育模式进行革新完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目前十分成功的范例,其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的理念和模式十分值得国内教育研究探索。随着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教育模式加剧了结构性失业的比例,进而导致就业供给与需求出现矛盾。基于此,探索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了我国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课题之一,且事关人才培养质量。

一、职业院校如何借鉴“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教育通常包括了两重含义,一是基于学科的划分,即以理论学习为主和以应用科学为主两种类型的教育体系,前者包括教育、法律、医学和综合科学的教育,后者主要是指应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另一重含义是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分离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应用科学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学习教学是分别在企业和学校进行的。德国的“双元制”有着明显的优势。如何把它借鉴过来,更好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此外学习德国“双元制”不一定要全盘照搬,也不能等各種条件都具备了再学习,而要因地制宜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二、“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环境以及前沿问题的了解,培养具有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商务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努力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使校外导师参与到国际商务专题讲座、课程教学和学生实习环节中。教师团队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决定职业教育优劣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选聘教师时学校和企业应共同严格把关,建立精良的“双导师”团队。专任教师应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师傅则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意识,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有足够的岗位工作经验和较高的表达能力。

三、基于“双元制”背景下双导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和职业教育价值观,让技师教育从追求“工具合理化价值”转变为追求“目的合理化价值”,实现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技师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职业人,为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一线提供技术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有效推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创新体制机制,校企共建协同育人平台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力量,更应主动作为,创新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构建董事会或理事会管理模式下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产学研用协同联盟共同育人。不仅从顶层上解决了校企合作的稳定性问题,还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缺“企业师傅”、学生实习缺“现场顶岗”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正是落实现代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要素。

3.建立多元化教学团队

多元化是指对教学团队的教师而言,必须具有多层次的教师参与教学,来充实和丰富师资队伍,主要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企业师傅)可以包括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行业专家等。专职教师在教学团队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主要承担学校课程及校企联合课程的教学工作。

4.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各职业院校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适合本校的教学方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职业院校实际的教学方法,类似于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一是理论课实行“能动课堂教学法”,通过给学生分配任务,分组讨沦,小组展示,点评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实践课实行“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习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总之,德国双元制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充分树立了模板作用,作为一笔宝贵财富和借鉴精品,职业院校要加强对双元制的应用,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以及学情特点,从而开辟一条崭新的双导师团队机制,确保职业院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立场及气质。当然职业教育还需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双导师核心价值效应的释放。

[参考文献]

[1]冯小军.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团队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

[2]欧阳斌,易利英.现代学徒制下“双导师”选拔和培育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6-70.

(作者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辽源 136201)

猜你喜欢

双导师教学团队双元制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物流工程”领域职业资质认证中双导师有效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