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8-11-06李根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就业高职院校

李根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进入高职院校进行学习,然而在毕业时,残疾学生的就业缺面临着很大困难。通过对高职院校参加学生就业面临困境的研究,分析残疾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提出解决残疾学生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不断投入,残疾学生的学习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高等学校,这其中就有部分残疾学生进入了高职院校。高职学校的定位与本科院校不同,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要求,而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原因在求职会面临着“尴尬”的状况。如何解决残疾大学生的就业,帮助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新任务。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一特殊群体采取相应的就业指导措施,以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1、高职学院残疾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高校招收的残疾大学生主要类型有肢体上残疾、听力障碍、弱视等。这些学生能跟随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高校针对残疾学生也会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但是,残疾学生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就業率低。残疾学生的就业率要低于正常学生。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进行体检,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是去一线工作,同时面临翻班、穿无尘服等因素。残疾学生由于身体原因,往往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2)就业质量不高。残疾学生的就业质量要低于正常学生。用人单位考虑到残疾学生的身体状况,往往安排的岗位是相对容易,适合残疾学生的工作,这些岗位可替代性强,残疾学生的就业成就感不高。

(3)就业歧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技能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符合国家产业的发展,制造业也缺乏大量的技术工人。普通的高职学生很受这些制造型企业的欢迎,但是残疾学生在就业时却会收到歧视,即使有些残疾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很优秀,也能胜任企业的工作需要,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却以种种理由拒绝残疾学生。

2 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2.1 残疾学生身体的缺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大学学习,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了795万人,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严峻的就业形势。普通学生在找工作时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残疾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缺陷,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一方面,残疾学生不能和普通学生一样到处“奔波”,参加招聘会、参加企业宣讲会等;另一方面,残疾学生虽然和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但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缺少信心,在校期间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同学之中,交际能力不强,部分残疾学生在学业上成绩偏弱,专业技能、动手能力不强,导致他们在求职时与普通学生比处于劣势。

2.2 用人单位对残疾学生的偏见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生产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的一线生产岗位,这些岗位对学生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有的单位对视力要求高,譬如一些航天企业;有的对身体要求高,需要高空作业,譬如军工单位;有的需要连续翻班,譬如电子制造业等。所以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有残疾的学生。另外,用人单位对残疾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偏见,残疾学生由于身体条件限制,需要用人单位对学生付出的更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考虑企业本身的利益不愿意付出“额外”的成本。

2.3残疾学生就业面偏窄

残疾学生由于身体原因能够从事的职业有限。我国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对残疾人开设的专业也有限。通常特殊教育对残疾学生开设的专业有针灸、推拿、电脑等。随着高校对残疾人招生要求的放开,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针对他们的专业也放开了。但是,在就业时残疾学生面临的就业面却很窄。笔者所在高校是电子信息类学校,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的是一线岗位,从事机械操作等。这些岗位一般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残疾学生虽然和普通学生拥有相同的专业,但是他们却找不到对口工作。残疾大学生只能去找一些对身体要求不高,相对容易的工作,这些工作由于可替代性强,竞争也比较激烈。

2.4残疾学生的就业成就感不高

学生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然后通过努力求得职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残疾学生找工作往往比较困难,工作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为了生存。普通学生为了求得满意的工作,可以选择先择业再就业,但是残疾学生不行,身体的原因,造成了他们再就业相对比较困难。大部分残疾学生的工作是通过,政府、社会、慈善机构或者学校等渠道获得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来之不易,如果放弃还要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职业还是选择接收。因此,残疾学生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不是很高。

2.5 社会对残疾学生的关注不够

残疾学生由于身体原因,在就业时很难通过自己找到合适岗位。目前,社会对残疾学生的就业,大部分人认为是慈善机构或政府做的事情,他们不需要自己找工作,把对残疾学生的就业看作是对他们的特殊优待。在这种习惯思维的指导下,残疾学生就业是被动就业,是给他们的特殊福利,在实践中很少将残疾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加以统筹考虑。因此,用人单位在招人时对残疾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

3 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3.1 加强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残疾大学生树立求职信心。残疾学生由于自身身体缺陷,就业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高职院校应根据残疾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一方面,帮助残疾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进校起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好专业学习规划,明确目标,打好基础,让残疾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学校根据残疾学生特点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帮助学生推荐求职单位。

残疾学生也要珍惜求学机会,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专业本领。同时,残疾学生要克服自卑心理,把自己当作普通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融入到同学中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残疾学生自己要寻求突破,而不是等待“救济”。

3.2 加强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着残疾学生的就业。在历次的校园招聘会中,我们发现用人单位对残疾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偏见,不愿意接收这部分学生。這就要求用人单位要加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用人单位在与学校合作的时候,学校可以要求企业解决一定的残疾学生的就业。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部分单位在积极的履行着社会责任,在招聘的过程中解决了一定的残疾学生就业;另一方面,社会责任感氛围的营造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作用。这就要求这就要求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督促企业落实相关的制度,保障残疾学生的相关权益,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3.3 强化法律制度,规范残疾大学生就业

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就业,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学生的就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残疾学生的就业也得到了法律保障。但是,我们发现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大一部分用人单位并没有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去执行。所以,政府需要强化相关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好残疾学生的权益。

3.4 帮助残疾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很多有利的政策。高职院校应帮助残疾学生树立自主创业的意识,鼓励有条件的残疾的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给有创业想法的残疾学生提供帮助,譬如创业的政策、创业资金的支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让残疾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参考文献]

[1]庆祖杰, 周春梅. 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江苏高教, 2011(1):112-113.

[2] 姜艳萍. 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残疾学生就业能力[J]. 新课程, 2011(11).

[3] 金本能, 强晓华. 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就业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研究[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2):75-78.

[4] 陈宝玉. 分析中职残疾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5):61-61.

(作者单位: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1)

猜你喜欢

就业高职院校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