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中职学生岗位能力与普通模式的对比研究

2018-11-06李小龙

山东青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岗位能力中职学生培养模式

李小龙

摘 要:随着经济与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就业情况专业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职业变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频繁跳槽已成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常态,对用人单位的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所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选拔标准也从专业是否对口变化到注意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该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不断学习发展的能力,普通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中职学生存在就业稳定性低、就业质量不高和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尽快适应职场的变化与需求,尽量做到无缝对接。

关键词:岗位能力;培养模式;中职学生

一般认为,职业能力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心理特征等的集合,表现于工作岗位,也直接反映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一、普通模式下的中职学生岗位能力现状分析

1、职业素养与企业要求有差距。

在面对一个与学校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在期望与现实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时,部分学生难以接受职业环境和工作状况,表现为角色转换时无所适从。主要因为是:职业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要求和企业的管理,学生角色很难转变为职业角色;职业心理准备不足,面对失败与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较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较快地适应职业人际关系;职业习惯尚未养成,在团队工作环境中,自我意识比较严重,个人的合作能力比较欠缺。

2、专业技能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

从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调查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主要原因是专业不对口,课程设置也与企业要求脱节,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不够,没有在专业上的延伸拓展能力,造成他们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学非所用,无法发挥才能,工作积极性与信心受到挫伤。

3、追求短期就业率,毕业生与企业要求脱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通过各项课程考试,拿到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后一般都能顺利毕业,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更为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劳动品质、合作交往等关键能力或素养。但这些能力在学校教育中往往被忽略,或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造成企业抱怨招不到好员工,学校学生则抱怨企业太挑剔。例如在车间生产之前,企业在每天都会有一个晨会,召集部门员工,把昨天的工作情况总结一下,然后指出存在的问题或需加强的地方,听取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后再安排当天的工作任务,保证按时按质完成生产。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安全文明生产。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中职学生岗位能力现状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

在国家大力支持推行学徒制的背景下,许多地区不断尝试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后经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良,形成一套适合我们的职业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根据调查显示,在接受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下的毕业生在企业岗位上更加容易上手,对企业的工作安排和制度更容易接受,在专业技能上也展现出较高的水平,企业对这类型的毕业生比较认可。薪金方面,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毕业生在平均月薪较普通毕业生高出500-800左右。

现代学徒制虽然在与普通教育模式下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目前仍是低水平的校企合作、个别专业与企业进行的合作,尚未形成专业群的发展

目前,学校和企业双方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扶持,共同发展。但从长远看,这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结合,现在大部分的学校和企业对彼此的认识还是片面的、停留在初级阶段,只是希望能够从对方身上获取最大的利益,并没有将这种合作作为一种持续发展的途径或是契机。

现在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与企业进行的学徒制培训项目所针对的主要是个别专业,并没有借助这一有利契机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可选择性,不利于学校课程开设的灵活性和多元化,同时也不利于带动企业岗位结构性的调整。

2.学校未能充分利用“賣方市场”来实现良性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

从企业和学校“买、卖”双主体的互动关系来看,现在的发展趋势是“卖方市场”逐渐形成,企业更多的是“求”学校办事。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人才市场呈现“供不应求”,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校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置具体的课程体系,开设具体的课程,这样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企业的需求。与此同时,学校针对学生具体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由此缩短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实际上学校却未能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实现现代学徒制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

3.校企合作是本质,但无法完全诠释现代学徒制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校企合作”总是作为“现代学徒制”的关键要素存在。我们可以将其本质定位为“校企合作”:即根据专业特色及其依托行业的实际特点,以多样化形式和途径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一些职业技术学校进行的现代学徒制,无论是它的工作方案还是管理方法,其重心都是放在校企合作上,这符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要求。我们不可否认校企合作在现代学徒制中的本质作用,但若一味地用校企合作完全泛化现代学徒制却是不妥的,因为现代学徒制除了校企合作这个本质要素外,还包含了学生的培养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课程纽带的作用,我们不能忽略学校这一主体的内部各个要素在现代学徒制中的重要作用。

4.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家职业资格的特殊性和获取途径的唯一性

德国是公认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较好的典型国家,主要原因在于德国的企业在这一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们反对全日制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获得与双元制学徒一样的职业资格。这也就是说,德国通过一种“无声”的方式强迫学生承认双元制的重要性,在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这个问题上,德国双元制具有排他性和独一无二性,这一点值得中国借鉴。

总的来说,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推行过程中还未达到非常成熟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以市场为导向,统筹各行业力量,创造多方合作活动平台,将个人职业发展、企业人才培养、国家财政投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大化地发挥对于个人、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岗位能力与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达到校企共赢。

(作者单位:盐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佛山 528247)

猜你喜欢

岗位能力中职学生培养模式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制造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