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行动研究

2018-11-06李清

山东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混合式教学效果

李清

摘要: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是指学校的教师等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担任研究工作,制定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付诸实施、检验和反省成果,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及个人的教育质量。本文基于对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动调查结果的分析,阐释了行动研究法的整个过程,回答了在混合式教学中,提高混合式教学的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效果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国内混合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发展迅速,很多高校教师尝试着将混合式学习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借助于互联网打造了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学生借助于此平台参与线上线下学习。这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但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仍然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因而学生的学习行动仍然关乎混合式教学实施有效性的根本保障。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由心理学家KurtLewin首创。当时他与犹太人和黑人进行合作研究,这些实践者均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研究之中,积极地对自己的境遇进行反思,力图改变现状。1944年前后,Lewin将这种结合了实践者智慧和能力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就方法而言,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教育的“行动研究”就是指学校的教师等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担任研究工作,制定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付诸实施、检验和反省成果,并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进行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及个人的教育质量。

2.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行动研究

为弄清楚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项目组利用问卷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1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动积极方面

2.1.1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潮流,受到学生的普遍青睐

从调查结果显示:88.3%的学生认为很必要进行混合式教学,9.9%学生认为很有必要进行混合式教学。81.5%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优于传统的(教室)上课。这说明,混合式教学的确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欢迎。

2.1.2 混合式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调查中发现:在混合式教学中,92.8%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在进行线上教学时,73%的学生经常在线,62.6%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提高了学习兴趣。

2.1.3 混合式教学大大促进了学生“人”的发展

調查统计表明:62.6%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65.3%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68.9%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64.0%的学生认为使他们拥有了愉快的学习体验,45.8%学生认为线上学习地点对他们来说是不固定的。77.3%学生通常在学习完内容之后完成作业,并且绝大部分学生(78%)能够按时完成作业,64.5%学生自行完成作业。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们收获了人生难得的学习快乐,因为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英语一直带给他们的是挫败感和痛苦的经历。所以,混合式教学真正地使学生“旧貌换新颜”,第一次真正地让他们体验到他们是真正的“人的学习者”。

2.1.4 混合式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对英语技能的需求提高

一直以来,高职英语学科教学困难重重,由于学生生源复杂,英语水平差,学习方法欠佳,中学时在英语学习方面他们屡次受挫,他们心灰意懒。混合式教学实施以后,教学质量提高了,今年上半年报名参加PETS考试人数达到858人,创历史新高,过级率达到42.4%,比上一次增加了12.5%。而且期末考试不及格人数仅占10.9%。教学质量大大提高了。

2.2.互联网+ 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中学生方面出现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是新时代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潮流,迎合了“网络原住民”学生对电脑和手机的高度兴趣,受到了当代学生的广泛青睐。在学习中表现为:他们渴望线上教学,喜欢教师借助App开展教学活动,激起他们的兴奋点,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和作业,但混合式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2.2.1 混合式线上教学中,学生“蒙混过关”现象存在

调查中发现,4.4%学生是通过抄袭的方式来完成作业的,10.7%的学生是通过让别人来完成作业的。在线上教学进行时,有1.1%学生从不在线,4.1%的学生很少在线。这说明,线上教学时,学生“缺席”或“隐身”或“不作为”或“弄虚作假”的现象是存在的。

2.2.2 教师“不作为”现象也屡见不鲜,是造成学生“不作为”的原因之一

调查显示,在线上教学时,5.0%学生认为老师从来不与学生互动,18.3%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互动,3.3%学生认为是助教帮助他们完成互动工作的。由此可见,混合式在线教学,教师“玩消失”、“不作为”的现象严重。教学的“不作为”行为给学生造成了“可乘之机”。

2.2.3 线上教学中,学生学习行动功利性强

在对教师的座谈中,很多教师反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潜水”状态,他们坐等教师发抢答或其它活动,第一时间点击了“抢答按钮”获取分数,可是从不参与实际有效的回答。

2.3计划

根据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计划了解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诚信品质,加强对学生学习行动的督导作用。

2.4行动

为解决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动方面出现的问题,有效完成计划,特采取以下行动:第一,在实施混合式教学的班级中任意选取一个班级,采用培训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使用平台的技能,提高他们的素养;第二,通过讲座的形式,引用案例法讲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好处,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决心。第三,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和作业,设置固定时间让学生学习,利用平台积极开展实时“互动”、“抢答”、“选人”等活动,及时采用“加分”、“表扬”、“发红包”等方式奖励学习积极者,对不积极者采取实时“扣分”、“提醒”、“警告”或“通报”的方式,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则予以扣除形成性评价成绩或冠以旷课的处罚;第四,利用线下教学的机会,频繁抽取线上玩“隐身”,不按时回答问题和提交作业学生参与讨论或分享,随时给学生以适当的提醒。

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小组长轮流负责制,小组长负责发放和记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情况,并及时将收集的情况进行反馈。

2.5 观察

高中学生与本科生截然不同,他们学习无力感严重,学习自主性差,学习习惯不好,易冲动,因而采取跟踪观察比较有效。通过观察学生线下学习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听课情况,小组活动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同时线上学习行动采取查询访问的方式观察。教师或小组长通过访问平台,查询学生访问的时间点、访问的时间长度、访问的学习次数、学习时间长短、学习进度、作业完成质量等,为了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其他学生调查和了解。

2.6 反思

通过对学生学习行动实施的反思,笔者发现混合式教学学习方式普遍受欢迎,与线下教学相比,学生更愿意线上教学,但由于线上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确定,教师和学生非面对面,因而学生消极学习行动暴露无遗,但教师只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学习行动的实时监控和跟踪调查,及时对学生进行奖励或惩罚,这样的学习行动才是有效的。

3.实施效果

学期末,我们通过座谈会和查询平台成绩的形式对抽样班级进行了调查:

3.1 座谈会,学生的感受和看法摘錄如下:

“我的自主性以前不强,做作业常常通过抄写别人的完成的,老师加强了监督,我无法再偷懒了,只有老老实实的去完成。”

“由于线上学习非面对面,老师不知道我们是否在学习,所以我很多时候选择‘欺骗的方式,不学习视频,直接做作业。后来老师让小组长及时通报在线上学习的时间点和登录平台的次数,我变得诚信了。”

“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混合式学习效果好,但关键是学生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可以反复访问平台,反复学习线上内容,这种学习方式很好。”

“老师的监管方法,使得我不敢逃‘线了。”

“教师在线上开展实时互动和抢答方式,很刺激。”

“教师设置抢答的名额有限,线上学习时比较紧张,不敢走神。”

3.2 平台上学生学习情况对比

为清楚了解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动研究的效果,笔者还通过导出超星学习平台的原始数据,对实验班级和非实验班级从线上课堂学习出勤情况(表1)、互动情况(表2)、视频观看情况(图1、图2)、访问次数、讨论次数等方面来进行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实验班级中,有58.6%的学生从未旷过课,而在非实验班级中只有30.0%的学生从未旷过课,二者相差比例为28.6%。从出勤率在及格以上(60%-100%)的情况来看,实验班高达99.7%,非实验班才87.0%,二者相差12.7%。实验班中仅有少部分学生(占2.9%)出勤率在20%以下,而非实验班中则有13.0%的学生。很明显,实验班学生线上的出勤率总体情况优于非实验班级学生。

从课堂互动来看,本学期教师共开展互动56次,从参与次数在50次以上的情况来看,实验班占62.5%,非实验班占32.5%,高出30.0%。从参与次数居中(33-49)的来看,实验班占32.5%,非实验班占40%,非实验班人数高出7.2%,也就是说,非实验班学生参数情况一般。参与此次较差(28次以下的),实验班仅占5.0%,而非实验班却占了27.5%。说明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明显好于非实验班。

图1和图2展示的是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线上视频观看时间的长短。不难看出,实验班平均观看时长(约228分钟)

略微多于非实验班平均观看时长(约219分钟);在观看时间长短方面,实验班中观看时间最长分钟数约为353分钟,非实验班最长约为312分钟。

同时,笔者还查看了平台的访问量和讨论数。其中,实验班的访问次数总数达到15112,讨论数为1967,而非实验班的访问总次数到达8843,讨论数为1967。

3.3 实施效果

从3.1和3.2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线上学习行动在没有教师的监管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教学中的盲区”,学生的学习行为呈“负面”情况,其教学效果不好。但若给学生施以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效果相当显著。上面关于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线上学习情况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2]https://mooc1-1.chaoxing.com/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Id=100852314&clazzid;=1793214&edit;=true

[3]https://baike.so.com/doc/5756839-5969600.html

基金: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2017年“基于互联网+校企共建共享的职教人才培养岗位模型研究”课题(编号:JYB-ZJ1727)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混合式教学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