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8-11-06梁忠翠

山东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淮安高校大学生

梁忠翠

摘要:乡土史资源是传承与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乡土史课程资源不仅能够传承与弘扬地方历史文化,而且能够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形成校本特色课程、增强高校服务地方能力。“南船北马”的淮安,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运河文化资源丰富,开发好、利用好乡土史课程资源很有必要。可以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开展课外教学、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方式开发利用好乡土史课程资源。

关键词:乡土史课程资源;淮安;高校;大学生

21世纪初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在此引领下,近十几年来各地方高校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对地方课程资源予以相当重视。淮安高校在传承地方文化、突出乡土史课程资源方面亦已有所成就,但似在某些方面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乡土史亦称地方史,一般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空间范围内的历史,是相对于全国的历史而言的。乡土史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它既是全国历史的一部分,又有着地区、民族的特色。”[1]乡土史资源是传承与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也是地方高校开设相关课程的重要依据。乡土史教学对于教育学生深入认识地方历史和现状,唤起学生对乡土的热情有重要意义。在高校历史课程中融入乡土史课程不仅是传承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第一, 传承与弘扬地方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热爱乡土之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意义,实质上就在于使崇高的思想成为个人的志向和理想……思想教育,培养信念,这首先就要使一个人能正确地去对待神圣的祖国——即正确地对待亲爱的国土、她的自由和独立、荣誉和尊严,以及我国人民英勇的历史和壮丽的现在。”[2]乡土史是对大学生乡土情怀的教育,他们在乡土情怀增强的同时也能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

第二, 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专业素养。在历史教学中引入一部分乡土史课程资源,通过开设乡土史校本课程、举办兴趣小组等活动,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堂、走进历史,产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且大学生以往的历史学习主要是古今中外大人物、大事件的描述,宏观的庞大的历史多一些,而乡土史教学的建构有利于学生掌握区域的微观的具体的历史。

第三,形成校本特色课程,增强服务地方能力。乡土史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历史教学中发掘与利用乡土史资源,不仅能使乡土史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更加完整、系统,而且有利于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与已有课程互取所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吸引教师和学生更加关注乡土历史和文化,更好地为地方建设服务。淮安历史遗迹的开发、伟人精神的弘扬,打造富有淮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打造“学在淮安”品牌目标等,都离不开淮安高校优质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淮安地处江苏省中北部,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又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在明代即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之美誉,是南船北马、连接南北的要地,其现有的乡土史资源是高校开展乡土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 历史文化遗产

淮安远在5000多年前就形成原始文化,留下了青莲岗文化遗址。历史上还留下了文通塔、镇淮楼、明祖陵、御码头、总督漕运部院遗址、淮安府署等。尤其是淮安府署。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一直沿用至清末,至今已有640余年历史,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气势宏大,威严壮观。

(二)运河文化资源

淮安水系发达,大运河、淮河在其境内纵横交汇。“京杭大运河淮安段全长63公里,南自淮安市楚州区与扬州市宝应县交界的黄浦,北至淮安市淮阴区与宿迁市泗阳县交界处。……目前已成为苏北运河中货运量最大、船舶运输最繁忙、社会经济效益最显著的航段。”[3]明清时期,淮安便是非常重要的漕运要道,与杭州、苏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明清时期朝廷还在淮安设总督漕运部院衙门,督查南粮北调、北盐南运。

(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

淮安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历史上产生了军事家韩信、辞赋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医大师吴鞠通、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边寿民、抗英民族英雄关天培、金石大家刘鹗、国学大师罗振玉等。尤其是一代伟人周恩来诞生、成长在这里。“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周恩来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建立了丰功伟绩。……周恩来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和思想风范,对我们令人和后人,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4]

另外,在革命战争年代淮安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著名英模事迹广为颂扬,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刘老庄八十二烈士。1943年在刘老庄宿营的十九团四连与袭来的日军进行了誓死血战,连长白思才与四连其他同志82人全部殉

难。[5]淮安人民战后收敛烈士忠骸,举行公葬,修建了八十二烈士公墓与陵园。1955年新中國人民政府重建烈士墓,1992年扩建八十二烈士纪念碑,2000年修建八十二烈士纪念馆,2010年扩建为新四军刘老庄纪念园,另建浴血刘老庄主题战壕遗址、红星广场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相继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和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录。而且战后,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重建四连,命名为“刘老庄连”。

此外,淮安文化兼具南北文化风格,颇具特色。在饮食上形成了著名的淮扬菜系,民间传统娱乐方式有江淮戏、淮海戏、香火戏、十番锣鼓、径口高跷、花跷扑蝶、马灯舞、花鼓会等,传统的手工工艺如小淮绣、蒲编与苇编、洪泽湖地区水车制作工艺等。可见,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淮安,既有灿烂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激励人心的精神文化遗产,淮安乡土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乡土史课程资源无疑在诸多方面都大有裨益,发挥好乡土史资源的应有之意应做到:

首先,开设乡土史校本课程,丰富通史教材。通史教材所选材料着眼于全国,具有普遍性,对乡土史内容或未见提及,或一带而过。乡土史课程资源则可以作为统编教材的补充,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以把极具地方特点的乡土史资料穿插于通史教学之中,也可以开设乡土史课程,系统讲授乡土史,达到补充和丰富统编教材的目的。根据淮安地区乡土史教材的特点及其他现有的乡土史课程资源,开设专门讲授淮安地区乡土史的课程。具体的课程设置可以有两种:一是在学年教学计划中安排出一定课时,进行乡土史课程;二是开设乡土史选修课,如每学期相关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开设淮安乡土史校本课程。

其次,积极开展课外教学,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活动。以乡土史资源为中心内容的课外教学是高校历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实践性强、空间集中性强、地域特色明显等特征。课外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通过实地考察。利用大学生寒暑假、“五一”、“国庆”等旅游计划和“春游”、“秋游”等集体活动,指导他们对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还可以采取趣味知识竞赛、写作竞赛及开展专题讨论的形式。将历史史实、文化遗迹、家乡名人、文艺作品等结合时政和重大纪念日的宣传活动,设计一些娱乐性的竞赛游戏,或针对乡土史中某一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还可以通过举办乡土史专栏、乡土史专题讲座的形式,教授学生如何阅读、搜集、剪贴、保管和使用历史资料,如何进行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的写作,其他一些知识可以通过论文展、图片展、摄影展、视频展播等方式呈现学习成果。

第三,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抓住乡土史发展的机遇。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仅靠学校、历史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和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争取地方政府、家庭、社会的认可、支持与积极配合。当前,淮安各主要历史遗迹还存在向大学生收取门票的现象,这就阻挡了部分大学生前往该处的脚步,不利于大学生乡土史的学习。淮安各地政府部门可定期免费或半价向在校大学生开放乡土史课程资源较为集中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乡土史资源。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要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这样其开发利用才可能长期、顺利地进行下去。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学习。在电子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会利用网络搞好乡土史课程开发已变得十分必要。当今大学生基本已熟练地掌握网络技术,因此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阅乡土史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动员学生与教师一起研究开发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通过对乡土史课程资源的搜集、筛选、剪辑,以及历史情景的设置,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结合起来,使教学和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

当然,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高校历史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加强教师专业知识素养与加强培训交流也十分必要。作为乡土史課程资源的主要开发者与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决定了该课程资源的广度、深度,应当从理论高度提高认识。同时应当提高教学创新意识,认识不足,加强交流,弥补交流较少、教学方法和思路单一、视野不开阔的缺陷。

总之,乡土历史与国家历史血肉相连,是国家历史长河的支流。淮安高校应开发好利用好乡土史课程资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传承与发扬好乡土文化,培养个性化、多样化人才,更好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景旺主编中学历史教学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2:95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95

[3]张强京杭大运河淮安段的历史与现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4(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编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周恩来>[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2

[5]王向阳主编抗日英烈事迹读本 3[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5:第190-191杨江华编浴血长城为民族——抗日英烈卷[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5-60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

猜你喜欢

淮安高校大学生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