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临床治疗预后观察

2018-11-06冯玉萍周晓婧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冯玉萍 周晓婧

doi:10.3969/j .issn.1007-614x.2018.3.26

摘要:目的:觀察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临床治疗预后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70例,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施行急诊对症支持治疗和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并发症发生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指标,急诊时间、治疗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能够明显缩短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和治疗评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治愈时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以冠状动脉病变为基础而形成的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致心肌细胞坏死。危重症患者合并心房颤动、室间隔穿孔、室性心动过速,还会直接导致死亡。常规急诊抢救渠道以对症溶栓和抗栓治疗为主要治疗方针,而后实必要对症抢救措施进行抢救。随着临床医学依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以氧供氧耗理论为基础的辅助循环方式),在相关研究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突破性进展。具体试验、对比、分析研究如下。

资料与方法

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对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分析,依照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对照组(n=36例)和观察组(n=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61~73岁,平均(66.51±0.3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60~ 74岁,平均(66.61±0.2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适应证和禁忌证:适用于内科心源性休克、休克前综合征的范围持续增大、不稳定型心绞痛、各种心脏疾病等;排除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的主动脉瓣功能不全、主动脉瘤或主动脉血管壁性疾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晚期患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施行急诊对症支持治疗(保心、止痛、镇静、积极治疗并发症、绝对卧床休息等),观察组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指标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可控、起效、并发症3等级。①可控:抢救成功,无并发症和其他合并症感染现象;②起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患者机体功能基本复旧;③无效:术后合并合并心房颤动、室间隔穿孔、室性心动过速或死亡。总有效率为可控率+起效率。

统计学方法:应用PEMS 3.1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率比较采用%表示,用X2检验;均数值采用(x±s)表示,用t检验,P< 0.05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观察组临床疗效91.18% (31/34),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72.22% (26/36);并发症发生率8.82%(3/34),明显低于对照组27.78%(10/36)。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预后指标情况:观察组预后指标,即急诊时间、治疗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早期急救治疗中,对改善患者心肌梗死状况,实现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以及防止合并其他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相比于急救处理,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临床治疗,对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疗效[1]。

文献资料进一步佐证,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治疗后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以及肾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后无一例死亡[2、3]。早期急救治疗中,实施再血管化治疗、强化药物治疗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装置治疗,对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输出量并且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进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4]。抢救措施中,落实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漂浮导管等特殊管道的安全管理,对降低死亡率、确保患者及早出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5]。因药物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无效而行ECMO辅助的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在治疗结果上,ECMO能暂时性为心肺功能提供有效的支持,有利于稳定心脏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心功能的恢复创造机会,减少ECMO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改善心脏危重患者预后[6]。

本研究的结果中,观察组临床疗效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急诊时间、治疗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的治疗结果,证实该治疗方法协同对症支持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能够明显缩短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和治疗评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红霞.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预后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348-349.

[2]刘蕊.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预后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14):91-92.

[3]谢琼,郭莹,潘宏伟,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4):400-404.

[4]刘文娴,朱佳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床应用与展望[J]山东医药,2012,52(4):6-8.

[5]杨艳青,刘英红.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术后护理[J]护理学报,2012,19(2):44-45.

[6]张治平,吴明祥,杨遇春,等.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4,20(3):167-169.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浆置换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