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研究
2018-11-06郭莉
◇郭 静 郭莉
一、留守儿童及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乡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或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根据统计学的定义,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全部外出六个月及以上,16岁及以下人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等。关于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一直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中,主要集中在产生原因、问题表现、造成后果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2017年年底,我们选取了焦作市周边县区学校270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了270份问卷,经过核对与计算,回收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为84.81%。
(一)留守儿童的结构
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所有留守儿童中,1~3年级(6~8周岁)、3~6年级(9~11周岁)以及初中(12~14周岁)3个年龄组占全部留守儿童比例分别为34.55%、45.45%和20%。在全部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2.73%,女孩占47.27%。数据表明11周岁以下的儿童占比较大,为80%,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情感脆弱,依赖性强烈阶段,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关怀,但现实条件是,他们过多的承受了与这个年龄段不相匹配的负担,许多留守儿童缺乏活泼,没有张扬的个性,更多的是怯懦、孤独与坚强。
图1 按年龄划分各组所占全部留守儿童的比例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所有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导致的隔代监护现象最为普遍,占比为65.46%。单亲监护也占有相当比重,占比为32.73%。上代监护只有一例,留守儿童由其舅舅代为抚养,占比最低,仅为1.81%。调查数据说明在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重任是由祖辈完成的,而这些老人大多目不识丁,年纪也大多在70岁以上,自身生活都很艰辛,没有过多的精力关爱孩子,能确保的就是一日三餐等基本生活需求。
图2 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三)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所有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双方均外出的情况最为普遍,占总体的比例为67.27%。父亲外出,孩子交由母亲单独抚养的情况所占比例为21.82%,母亲外出,父亲在家承担家务及抚养孩子的情况所占比例为10.91%。父母外出务工均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建筑工地工人、工厂流水线工人等,月工资分布在3000~4000元之间。
图3 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四)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情况
调查显示,每周坚持与孩子保持电话联系的父母最多,占比为49.09%,一周到一个月占比为27.27%,1~3个月占比为18.18%,很少或者基本不联系的占比最低,为5.46%。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外出打工者对子女的成长给予了必要的关怀和教育。另外,在所有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每半年回家一次的占比为21.82%,一年回家一次的占比为69.09%,一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占比为9.09%。
图4 父母与孩子联系的频率
(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本调查问卷的心理健康量表采用国内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于二十世纪末编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问卷统计数据结果经spss 22.0软件处理可知(附表),留守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分(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通用数据概值)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其他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造成此结果可能的原因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致使他们较为自我,这也是缺乏安全感、自卑和自私的表现。他们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要好的朋友比较少,遇到困难不愿意向同学寻求帮助,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起来等等。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自闭、抑郁、孤僻等心理疾病。
附表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状况比较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归纳
(一)学习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留守儿童表现优秀的极少。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4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以上。
(二)父爱母爱缺失,孩子志向缺乏
调查发现,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用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全部的爱,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里边逐渐形成了享乐的观念,没有正确的人生取向。
(三)家庭教育贫乏,不良习惯滋生
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在学校,他们对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部分人抽烟、赌博、打架、酗酒、沉迷于网吧等。总体而言,缺乏家庭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学生)的概率显著加大。
(四)个体自卑内向,性格柔弱无助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得到的父母关爱少,尽管跟着爷爷奶奶或亲朋,但是毕竟与父母亲不同,遇到问题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与别人产生矛盾了害怕报复,别人做错了不敢批评,甚至夜里睡觉都害怕。
四、留守儿童问题对策建议
(一)家庭关爱
父母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应从法律和道德层面要求外出务工的父母应正确对待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及问题,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即使在外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承担起来,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等各方面情况,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
(二)学校呵护
学校是留守儿童得到关爱最多的组织之一,在学校中即使是留守儿童也能得到有效的关心,并且能够在学习中强化自身的心理与社会实践认知。基于此,学校方面,一是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二是树立教书育人为主体的思想;三是在留守儿童较为聚集的村、镇或区域建立一定的封闭式学校,使留守儿童处于相对严格和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三)政府引导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义务也有责任对其进行关注与协调,确保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与降低恶化速度。政府要完善相关制度,为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学习提供方便。同时,相关责任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中心、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维权岗等阵地作用,开通咨询热线、专家答疑解惑,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尤其要注重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教育水平。
(四)社会支持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仅有家庭(已经成为留守儿童)与学校、政府方面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作为一个庞大的整体,留守儿童的规模已经远远超出政府财力与人力的承受能力,因此,还需要社会方面进行有效的支持。社会支持缘于社会慈善,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或是各种相应的组织,都应该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相关活动,对留守儿童开展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等社会福利性支持活动,通过社会各界的有效关心、用心呵护,进而提升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确保“留守问题儿童”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的社会支持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