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协同副词习得特点和偏误分析

2018-11-06沈莉娜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混用偏误副词

沈莉娜

(华北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9)

一、引言

现代汉语副词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类词,多年来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类词。协同副词相对来说是一个封闭的词类,其内部成员数量不多,包括“共、共同、齐、同、一并、一道、一块(儿)、一路、一齐、一起、一同”,它们的主要语法功能是表示某些主体或客体在施行承受或体现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状态时,是以同时同地各方结合、合作、协助配合的方式参与的,强调这些主体或客体的结合性、整体性、一致性、外向性[1]。但是其内部各成员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在和其他词语进行组合、搭配时各具特色,因此,增加了学生出错的几率,也影响了习得水平的提高。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依据,主要探讨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常用协同副词“一齐、一同、一道、一起、一并、一块儿、共同”的特点和偏误分析,以期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二、外国留学生常用协同副词习得特点

(一)与操母语者使用频率上的对比

表1 留学生与操母语者汉语协同副词使用频率比较

总体上,留学生在使用协同副词时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对协同副词的运用上整体频率都特别低。我们用实际出现的协同副词次数做分子,用全部语料的长度做分母,计算出每一个项目在本组语料中所占的比重,详见表1。

从统计数据来看,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所有的常用协同副词操母语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留学生的使用频率。有的操母语者的使用频率甚至是留学生的三百多倍;二是操母语者和留学生在使用常用协同副词时所呈现出的高低频率曲折线大体相似。操母语者和留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都是“一起”,最低的都是“一并”。这是由于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有的常用协同副词讲授得比较晚,有的甚至课本或大纲都没有出现。详见表2。

表2 常用协同副词在各个大纲和课本中出现的情况

不管是教材还是大纲,“一起”都是最早出现的,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学生最先习得的协同副词是“一起”。另外,即使学生通过其他方式习得别的协同副词,也可能会因为协同副词语义的相似性和新知识的难掌握性导致学生采取回避策略。在交际过程中,二语习得者常常回避那些使用起来比较困难的语言结构,而是选择那些相对简单,而能表达大致相同含义的结构。使用简单的结构比较安全,犯错的几率低[2]。笔者认为“一起”表示“同时同地性”位于协同副词连续统的中间[1],“一齐<一同<一道<一起<一并<一块(儿)、共同”。在这个连续统中,相邻的类之间和各类内部成员之间都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从左往右“同时性”逐渐减弱,“整体性”逐渐增强。如果不是为了特别凸显“同时性”“整体性”或者“加合性”,“一起”可以代替其他的协同副词,而它又是最早习得的,因此留学生在习得常用协同副词时“一起”的使用率相当高。

(二)留学生内部不同作文等级之间的对比

表3是不同作文等级的留学生使用协同副词的频次在合计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图1是留学生常用协同副词使用频率的大致顺序。

表3 不同作文等级的留学生使用协同副词的频次在合计频次中所占的百分比

图1 协同副词使用频率排序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作文分数的提高,“一起”的使用率逐渐减少,而其他所有协同副词的使用率逐渐增加。学生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采取回避策略。作文分数低于60分的学生,除了“一起”,其他协同副词的总使用率不到10%。“一道”“一并”只有在学生水平比较高的阶段才使用,低等水平几乎很难发现。可能是因为这两个词比较难理解和掌握。“一并”的个性化特别强,不管是语义指向还是对共现成分的选择限制都或多或少地有别于其他协同副词。“一并”的语义多指向句中谓语动词的客事,尤其是受事,很少指向主事和与事,而其他协同副词多指向句中谓语动词的主事,尤其是施事,很少指向客事。“一并”经常修饰限制具有[–协同]的自主动词,不能修饰限制具有[–协同]的非自主动词,而且只能修饰双音节动词,不能修饰单音节动词等等。而“一道”由“一条道路”这一偏正短语语法化为协同副词,受其语源义的影响,使它的语法意义更加强调施行某一动作行为的“同时同地性”和较强的过程性。

三、外国留学生常用协同副词的偏误率和偏误类型

(一)偏误率

通过对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统计,留学生使用协同副词2 818例,存在偏误的为71例,偏误覆盖率达到 2.5%。其中偏误率最高的词为“一并”,是66.7%;最低的为“一道”,是0%,见图2。

图2 留学生常用协同副词总偏误率排序

将偏误率按照作文不同等级进行考察,得出:一是随着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协同副词使用偏误率随之降低。但是“共同”经历了一个先增加后降低的过程,中级阶段的偏误率反而上升,学习效果还不如初级阶段,而高级阶段克服了中级阶段的混沌状态,它们的习得偏误显著下降。二是作文水平低于 60分的,协同副词有1 217例,偏误12例,偏误覆盖率为0.1%;作文水平位于60分到85分之间的,协同副词有1 271例,偏误46例,偏误覆盖率为3.6%;作文水平高于等于85分的,协同副词有330例,偏误13例,偏误覆盖率为3.9%。随着汉语水平不断提高,协同副词出现偏误的可能性反而越来越大。一方面这跟学生尝试使用一些复杂的协同副词有关,如“一并”;另一方面,跟学生的仔细程度有关系,如“一块儿”的偏误。

(二)偏误类型

1. 混用

这一偏误类型是外国留学生使用常用协同副词时偏误率最高的一类,它包括协同副词与其他[+多数]义词语之间的混用和协同副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混用两种。

(1)与其他[+多数]义词语混用

[+多数]义词语对其语义所指向成分的数量有严格的制约和限定,要求其必须具有多数的特征,比如[+交互]义词语、[+相继]义词语、[+分别]义词语、[+协同]义词语、[+总括]义词语等[+协同]义词语跟其他[+多数]义词语相似度很高,尤其是[+交互]义词语。因而留学生在使用协同副词时常常跟交互义副词混用。

1)与[+交互]义副词混用

“协同”和“交互”都表达对称性的语义[3],但是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协同义词语要求成员之间是一种合作性、整体性、外向性的动作关系,各成员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共为主事或客事,而交互义词语要求成员之间是一种互动性、分别性、内向性的动作关系,各成员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互为主客事,也可以说是互以对方为对象,像互、相、互相、相互就是交互义副词。但在留学生实际运用中,学生经常搞不清楚什么时候用交互义副词,什么时候用协同义副词,从而产生偏误。例如:

例1 但自从大家有了共同目标之后,共同了解对方,是相处长远的方法。→互相

例2 所以,我觉得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可是互相努力的话,能减少这个问题吧。→一起

例1中应该是你了解我,我了解你,大家互为了解的对象,可学生却使用了表示协同义的“共同”。例2只出现了努力的一方“我”,隐含了另一方,各成员之间并不互为主客事,而都是主事,应该是“一起努力”。

图3 协同义副词与交互义副词的区别示意图

在教学中,可将这两类词的语义通过一个码化的形式来表示,这样可以形象地将两者之间的区别展示给学生。即用A、B、C、D……代表成员 N1、N2、N3、N4……的动作行为,R 代表这个动作行为的结果(R可有可无),如图3所示。

2)协同副词内部混用

协同副词内部混用中,频率比较高的是“一起”和“一齐”,这两个词不但意义联系紧密,而且读音相似,出现了该用“一起”时用了“一齐”,该用“一齐”时用了“一起”。例如:

例 3 我的童年生活就是跟邻居的孩子阿强一齐上学、一齐游戏、放学一齐玩。→一起上学、一起游戏、一起玩

例4 虽然一起开始学习,但是她的进步比我快得多。→一齐开始

例3强调的并不是“我”和“阿强”同时上学、同时游戏、同时玩,而是强调“整体性”,两个人在一起,一块儿上学、游戏、玩。而例4在这里凸显的是我们俩开始学习的时间一样,但是她的进步比我快得多,以此形成对比。并且“开始”具有明显的起点,这也与“一齐”主要表示“同时性”,要求与其共现的谓词性成分都有很明显的起点和终点相符合。

除了混淆不同词语强调的语义以外,不遵循韵律规则也是学生出现偏误的一大原因。例如:

例5 我们有时在树荫下同游戏,玩捉迷藏,有时高兴了,大家也高歌起来。→一同游戏

例6 这样引导每一位吸烟人的自觉性,我认为应该是同新措施共起步的一项工作。→共同起步

冯胜利认为韵律的基础单位是音步,且“音步必须严格遵循‘二分枝原则(Binary Branching Condition)’”,而汉语中最常用、受限最小的标准音步是两个正常音节的音步,“汉语是双音节音步独立往来的场所,是双音节音步统治的天下”,而且“汉语自然音步的实现方式是由左向右(即‘右向音步’)”“四字串的自然韵律是[2+2]”[4]。因而例5中“同游戏”的“同”要改成跟它一样表示“同时同地性”的“一同”,例6“共起步”改为“共同起步”。

(2)与其他词语混用

造成这类偏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些词语跟协同副词读音相似或者汉字形体相似,甚至包含相同的构词语素。例如:

例7 我们都共通努力创造美好的世界,共存在一致。这样的话一方面解决饥饿的问题,一方面吃最好的食品。→共同努力

例8 通过所有的人公共努力,应该消除严重的吸烟文化。→共同努力

例9 各自的成长背景完全不一样,所以,价值、消费、衣食住的生活方法也不一同了。→一样

2. 协同副词过渡泛化

在句中不该用的地方用了协同副词,这样的句子往往句意不明或句法错误,这类偏误的比例不太高。例如:

例 10 所以新加坡政府为了我们能长期得到自来水的供应和马来西亚签订了合约,就是共同在马来西亚境内共同寻找新水源,以便互惠互利。→在

例 11 但是有些佛寺是建在高山森林中,一切必须品就不能跟城里的一起并论。→并论

其中例 11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协同副词过渡泛化,而是“一起”和“并论”在语义上不能共现。“并论”所表示的动作行为都是由多个个体以协同的方式承受的,这些个体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是客事。而协同副词除了“一并”以外,其他副词语义所指向的个体词性成分一般都是句中谓语动词的主事。显然在这里“一起”的语义指向的主事性跟“并论”的语义特征不相符。

值得一提的是,在检索语料时发现一些句子被标注为协同副词过渡泛化,我们认为这还有待商榷。例如:

例 12 应该发达国家尽力发展农业、研究更好的品种、提高产量,收获的粮食该全球人类一起共享。

例 13 但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当然,两个人一起共同挑水比一个人做方便得多。

例 12中“共享”虽然是协同动词,甚至包含有协同语义的构词语素“共”,但当要强调全球人类在一起,共同分享收获的粮食时,“共享”就可以跟协同副词“一起”共现。这是一种羡余现象,删去协同副词“一起”以后不影响语义关系,但这种羡余现象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可以更加凸显句子要表达的焦点和重心。例 13则是表示“同时同地性”的“一起”和表示“整体性”的“共同”连用。语文的线性序列中,同类词的连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5]。协同副词也不例外,它的共现顺序是有定则的,总体上遵循“同时同地性”>“同时性”>“整体性”的位序。而例 13中的协同副词连用严格遵循这一位序,通过两类协同副词的连用,强调“挑水”由两个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比一个人更方便,从而突出本句的语意重心。

3. 协同副词缺省

应该或必须使用协同副词的时候没有使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会构成句法错误,有时候会丢失对主观意愿的表达,在意念上造成语义不完整或者引起歧义。例如:

例 14 现在这个世界不是只有我一个人生活,是大家共同努力生活。→一块儿生活

例15 记得周总理在南开学校读书时,他和几位进步的男同学与女生在讨论如何联合创办校刊时,他建议女中学生会与南开学生会可以一起合办校刊,同时联合二者的力量与反动派作斗争。→他和几位进步的男同学一起与女生

4. 词语搭配不当

例 16 他们听到这些话后,异口同声地跑去山下。→一同

例 17 遗憾的是,我从上小学起成绩就一起都不理想,可是我对知识的热爱和重视直到今天也没有减少。→一直

例16中的“异口同声”这个成语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状语,作状语时主要修饰限制言语类词语,而“跑”是动作动词,根据句意,应该是他们一同跑下去。例17中使用了协同副词“一起”,它表示的是某些主体或客体在施行承受或体现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状态时,以同时同地各方结合、合作、协助配合的方式参与,在语义上要求其参与者必须至少是两个个体或两个方面。而这句话并没有协同的语义,而且参与者也只有一个方面“成绩”,因而我们将其改为“一直”。

四、结语

外国留学生在习得常用协同副词时有其独有的特点,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一起、共同、一同、一块儿、一齐、一道、一并。与操母语者相比,留学生对协同副词的运用整体频率都特别低,学生经常采取回避策略。另外,在习得中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混用、过渡泛化、缺省、词语搭配不当。

[注释]

① 操母语者的语料主要来自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

猜你喜欢

混用偏误副词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初级对外汉语读写教学过程中偏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短句—副词+谓语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哈萨克民族药塔斯玛依混用辨析
高速公路客货混用复式收费系统设计
副词和副词词组